西汉时期设立了离石县,这一名称在北宋至金时期一直沿用。到了明洪武三年(年),该县并入石州。然而,在隆庆元年(年),因蒙古军队攻陷城池,太原府同知李春芳认为“石”与“失”谐音不吉,便将石州更名为永宁州。山西永宁州古城
“永宁”之名,曾遍布六省。云南的永宁府,自元至元十六年(年)起,便扎根于丽江路,其治所位于今云南宁蒗彝族自治县西北的忠实村。而贵州的永宁州,元代置,初属普定路,后废,其治所位于今贵州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西南的永宁镇北十里。此外,广西、四川、江西以及宁夏等地,也都曾有过永宁县或永宁州的建置。
然而,随着历史的变迁,这些地方的永宁州或县或被废除,或更名。例如,广西的永宁县在年改为县,四川的永宁县在民国初年废州改为叙永县。江西的永宁县则在民国三年因与四川等地重名而改名为宁冈县。目前,宁夏的永宁县是唯一以“永宁”之名存留的县级建置。
此外,离石县城作为永宁州城的代表,其历史可追溯至汉代。明代重建后,嘉靖年间又进行了扩建,万历四年更是进行了包砖工程。城周长达九里十步,开设五门,周围环绕护城濠,三山环抱,三川拱卫,防御之策可谓周全。离石城墙内,街巷纵横交错,共计十余条,牌坊林立,多达三十余座。城墙四周设有六座城门,分别名为南门、南关、北门、小北门、东门和新东关。同时,城角还筑有四座角楼,分别命名为观河、拐角、北城和南城。此外,城内还有两座砖塔,分别是南关的文塔和文庙的魁星塔,以及数座大楼,如关帝楼、三圣阁、辛家楼和萃祥楼(又称四眼洞),共同构成了离石城墙内独特的建筑景观。民国永宁地图在离石城墙内,除了独特的建筑景观,还散落着众多庙宇与宗教场所。其中,庙观类建筑包括马王庙、东岳庙、三官庙、武庙、黑龙庙、城隍庙、子孙圣母庙、三灵侯庙、财神庙、华佗庙等,这些庙宇承载着地方信仰与传统文化。同时,还有于公祠、玄帝庙等历史遗迹,见证了离石的历史变迁。此外,还有佛寺如天宁寺、西寺、准提庵,以及观音庙二座和碧霞元君祠一座,共同构成了离石城墙内的宗教文化圈。在清末时期,基督、天主教堂的建立,进一步丰富了离石的宗教多样性。而儒家的文庙、学宫、节孝祠、龙山书院等建筑,则体现了离石的文化底蕴与教育传统。此外,育婴堂、养济院的设立,更是彰显了当地对慈善事业的支持与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