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声明:本文为新华网客户端新媒体平台“新华号”账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华号的立场及观点。新华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黄建林
沔渡墟位于炎陵县域东部,地处湖南、江西两省的炎陵、茶陵、井冈山(原宁冈)三县交会之处,北去七八里路就是井冈山市的睦村乡,西北二十余里是茶陵县的江口乡,东行二十余里是炎陵县的十都镇,可谓炎陵东部边界的交通、商贸重地。
▲小巷
墟市由来已久
沔渡的墟市由来已久。明代开始有人在这个墟市所在地的河岸上居住。明天顺年间(——),江西梅花峒萧彦政、孔政等聚众起义,湖广、江西布政司便各遣都指挥一员,率兵驻扎酃县边界沔渡五里处的仓背,构筑“黄烟堡”戍守防备。这时,沔渡墟已开始有人聚货交易,但墟市尚未形成规模。河岸的居民多以捕鱼、摆渡为业。摆渡也就是利用当地的竹木扎成竹排或者木排,将要过河的人,从南岸渡到北岸,或者从北岸渡到南岸。到清初,曾(顺治年间)、张(康熙年间)、何(乾隆年间)、饶(康熙年间)、王(乾隆年间)、朱(雍正年间)等姓氏的客家移民相继迁居到沔渡渡口河岸,墟市逐渐成形。随后,粤、赣、闽等省客商陆续在墟市落脚,嘉庆十三年()广东商人在墟市上修建南华宫,咸丰元年()福建商人在墟市上修建天后宫,墟市很快发展成为门店连绵,商贾云集的繁华集市。市场上营销的由一般的山产物品,扩展到了粮、油、食盐和棉麻布匹等。木材也是市场上的主体,但交易场所在河滩上,排工和木材老板,也就成为市场上经常出现的人物和饭店的吃住常客。
沔渡墟虽然商贸繁华,但行政地位并未早著。沔渡墟在年的酃县(今炎陵县)区乡调整中,仅仅是以一个“乡”的身份,隶属于“城关区”。全县七个区,其他六个区都以“墟”命名,“城关”没有后缀“墟”,按理,也是以“墟”名“区”的。沔渡依附于城关“墟”,大概是因为它距离县城城关太近,只有三十里路程。自宋嘉定四年()建县以来,沔渡一直隶属于县城所在的霞阳乡,即使在清朝全县划分十一个“都”的时候,沔渡所在的十一都,也属于霞阳乡管辖。年,全县按照“城、东、南、西”四个区,沔渡在东区,只见“共和、久保、中和”等十一个“团”的名字,没有“沔渡”的名字;年,改四区名称为“一、二、三、四”区,沔渡才出现在史册上,而且被确立为“区公所”所在地。至此,“沔渡墟”才逐渐在行政上显赫起来。
▲老街
清同治年间就有了名声
其实,沔渡墟在清同治年间就有了名声,当时,全县在籍的“墟市”有十八个,“沔渡市”便是其中之一。而且逢墟逢“三、六、九期”,也就是每到农历的每月逢“三、六、九”的日子,沔渡即逢墟赶场,这个“逢墟日期”一直延续到今天未曾改变,因为它寄寓着沔渡人六六大顺,久久生财的良好心愿。
墟市发达起来,居住在墟市上的人家也就不断地兴旺发达起来。发了财的人家便纷纷在墟市建起祖宗祠堂来。于是,张家祠、曾家祠、何家祠、饶家祠、王家祠、朱家祠、文昌祠、耀公祠、阴公祠相继而成。外省客商南华宫、天后宫之外,又有江西商贾建造的万寿宫。寺庙也有了赵公庙、水府庙、福祝庙、龙泉寺、华益庵和豫章馆。一丈二尺宽的墟街,南北延伸半里之长,还有东上街、西下街,墟市上商铺多达七十余家。沔渡墟的繁荣一直延续到了今天。只是老墟场过于狭窄,年以后,沔渡镇政府在墟市东北部征地建造交易敞篷,墟市贸易集结于敞篷市场和省道S沔渡墟路段以及通往十都的公路街道十字路口一带。老墟市的老房子虽然不断更新改造,墟市热闹却相对冷落下来了。
▲商铺
鲜明的历史印迹
沔渡墟地处湘赣边界,是边界重镇,既是商业交通重镇,更是军事要地。沔水下游的瑞口,在南宋绍兴二年(),是岳飞奉旨讨伐曹成,大败曹成之处,曾留下“擂鼓潭”与“岳王庙”旧迹。东北五里的“黄烟堡”,明时立堡,清咸丰六年()城守金超群率各团勇也防御粤匪(广东天地会起义武装)于此。
年4月,朱德、陈毅率南昌起义和湘南暴动农军,上井冈山根据地之际,从茶陵湖口过来,也驻扎于沔渡墟。26日,朱德闻听下山前来迎接自己部队的毛泽东驻扎在十都墟上,便和陈毅率贴身队伍和农军首领赶往十都,在十都万寿宫,与毛泽东会面。会面之后,一起商定两军(南昌起义军、秋收起义军)会师事宜。28日,朱德、毛泽东一起到沔渡墟上看望驻扎在沔渡的朱德所率余部,尔后,麾师进军江西宁冈县砻市,于5月4日,在砻市举行会师大会,成立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后改称红军第四军)。
年7月,井冈山根据地反第二次“进剿”,朱德率二十八团、二十九团抗击吴尚的湘军,从沔渡开战,追击敌人到酃县城,又一直追击到茶陵县城,打退了湘军两个团的“进剿”。部队返回到沔渡墟休整。按照原定计划,休整之后要立即奔赴永新,配合毛泽东部(三十一团)抗击赣军的“进剿”。但是,二十九团的士兵要求回到湘南去。党代表龚楚也主张按照湘南特委派来的特派员杜修经的要求去湘南。二十九团未经朱德同意,擅自从沔渡出发奔赴湘南去了。朱德只好率二十八团随后跟进。结果,二十九团在郴州城遭到范石生的张浩师两个团的围攻,全团覆灭,仅仅逃出萧克的一个建制连六十余人和散兵三十余人,二十九团从此消失,给红四军造成巨大损失。
▲沔渡大桥
客家文化的集大成乡镇
沔渡镇还是客家文化的集大成乡镇。镇政府驻在沔渡墟去向十都的交叉路口。客家人的山歌,在镇文化站有几个传承人,在镇学校也得到了学生的传承;客家三节布龙的传承人也居住在沔渡墟,也把舞龙的技艺传进了学校。还有客家做喜事的“十碗荤”,在沔渡墟也有“客家十大碗”的饭店,每天可以做给客人品尝。
沔渡墟还是人们“吃茶”的好地方,佐茶的“姜糖丝”“豆饼”“浸盎”是远近有名的小吃。沔渡镇被省政府授予“龙狮之乡”,耍龙灯、耍单人狮,沔渡墟都有现成的师傅和传承人。沔渡墟上的客家文化是炎陵县的领军之地。
来源:新华号株洲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