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年底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的报业改革已经走过了40年。40年的报业改革波澜壮阔,虽然其中有起有伏、有顺有逆,但总的趋势是在*的基本方针的指引下,随着经济和*治改革的深入而不断推进,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与经济体制的改革不同,我国的新闻改革是从微观的新闻业务改革入手的。新闻报道是新闻改革的排头兵。虽然与报业经营管理的不断突破相比,新闻报道的改进略显迟缓,但总体来说,新闻报道的改进仍然可圈可点。
40年报业新闻报道的改革,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在新世纪以前,在不突破当时新闻体制的框架下,新闻报道依靠观念的引领,使得报纸提供信息的功能不断扩展和完善。进入21世纪以来,新闻体制改革对新闻报道突破题材禁区,参与社会民主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技术、社会、资本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也使近年来的报业新闻报道展现出新的面貌。
一、拨乱反正,高扬“新闻规律”的旗帜(—)
我国的新闻改革是与经济体制改革、*治体制改革同步进行的。在新闻改革的最初5年里,经历“文革”浩劫的新闻界,在思想上拨乱反正,回归年新闻改革的传统,重新举起新闻规律的大旗。
对新闻报道的反思,体现在批判林彪、“四人帮”假话、大话、空话的恶劣文风与“报纸杂志化”“新闻文章化”的错误倾向,强调报纸要回归“新闻纸”的本来面目。具体来说,就是要求新闻要真实、全面、客观、公正;新闻要短、快、新;新闻要用事实说话;新闻要有抢有压;新闻要满足读者需要,要具有新闻价值。年8月12日,上海《解放日报》头版刊登了一条短消息《上海一辆26路无轨电车翻车26个乘客受伤》,突破了灾难性新闻不能上*报的禁区,成为“文革”之后社会新闻复出的标志。此后,社会新闻开始登上报纸。
总的来说,学术界和业界在这一时期的改革探索并不包含任何新的思想和内容,更多是恢复实事求是精神和优良的新闻传统。但正如笔者在《15年来新闻改革的回顾与展望》中所言:“新闻规律究竟有多少条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个观念:新闻传播也是一门科学,不能随心所欲,更不能胡作非为。这才是此期间的全新观念。”
二、信息观念引领,新闻报道多样化(—)
在—年拨乱反正的基础上,我国传媒真正的新闻改革从年开始,伴随着“信息”这一概念引入新闻界。《人民日报》年4月23日二版《我国城乡信息网络在形成》这条消息的导语中指出:“我国开始兴起信息热。”[?李良荣:《信息热和新闻改革》,《新闻大学》年第1期。
]“信息热”的出现是因为对外开放和经济体制的改革使得人们相互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社会对信息的有效需求越来越高。而当时我国传媒业仍以单一的宣传功能为主,无法满足社会对信息的巨大需求。“信息热”的出现在学术界掀起了关于报纸“新闻与宣传关系”的大讨论,最终学界和业界在讨论中取得共识:不同媒体虽然具有不同的功能,但就整体而言,新闻媒体是以向社会传播信息作为其生存依据的,传播信息是新闻媒体的第一功能。
信息概念渗透到新闻业的方方面面,大大解放了传媒生产力,这一时期的新闻报道从内容、报道方式到文体都展现了新的面貌。
(一)媒体结构改变
报业掀起了创办信息报纸的热潮,尤其表现在创办经济信息类报纸。年,我国经济类报纸只有13种,到年就增加到了73种。具有代表性的有《经济日报》(年1月1日)、人民日报创办的《市场报》(年10月1日)、新华社创办的《经济参考报》(年)等。
(二)新闻内容的改变
新闻成为报纸版面上的主角,改变了过去报纸的主要内容都围绕宣传的模式。新闻当中,经济新闻成为主角。这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市场动向、供需变化的信息。为了增加报纸的信息量,报纸通常采用两种方法。一是提倡写“短新闻”,当时许多报社都立规定:没有特殊情况,一版要闻不少于20条,二版本地新闻不少于25条,各地报纸还经常开展短新闻大赛。二是扩版。20世纪80年代中期,报纸开始改革开放后的第一轮扩版。年,《新民晚报》从6个版扩大为8个版,《广州日报》在年扩为8个版,这一浪潮不久又席卷了地市一级报纸。到年越来越多的报纸扩大为8个版。
(三)新闻报道方式日益丰富
客观性报道重新得到肯定和提倡。信息传播要求传播者价值中立,尽可能及时、准确、不偏不倚。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前瞻性报道、解释性报道、大特写盛极一时。前瞻性报道是对即将发生的重大新闻的预测;解释性报道强调发掘“新闻背后的新闻”,把握各个事件的内在关联,比如《人民日报》全方位地报道我国改革形势的《中国改革的历史定位》、新华社的《上海在反思中奋起》等。大特写是从多个视角呈现新闻事件的全貌。这些报道形式都是信息传播的自然要求。
会议新闻报道的改变也是这一时期的一大突破。过去媒体上满版“文山会海”,会议报道就是按照会议程序来写。到了80年代后期,“跳出会议抓新闻”,抓住会议中受众感兴趣的信息写会议报道成为会议报道新模式。
新闻写作的结构和形式也有所突破。自由式、并列式、“金字塔式”等代替了“倒金字塔式”的一统天下;散文笔法、特写手法、白描手法等代替了带有八股腔的枯燥写法。短新闻、一句话新闻、新闻故事、特写、现场速写、工作札记、读者信箱等报道,在中央与地方的报纸、广播中争奇斗艳。
(四)媒体的舆论监督功能得到重新肯定
批评性报道成为新闻报道的亮点。一些媒体突破固有报道模式,点击敏感话题,产生了诸多经典案例。当时有两个事件曾引发社会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