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收录于百家号精品栏目#百家故事#中,本主题将聚集全平台的优质故事内容。读百家故事,品百味人生。
作者:忘情
声明:兵说原创,抄袭必究
三湾改编时,伟人结合一路上率秋收起义余部颠沛流离的经历,第一次提出今后的武装斗争必须和革命根据地相结合的思想。他对部下形象地说:“根据地就好比人的屁股。人要没有屁股,那就坐不下来,一直站着哪能吃得消呢?”
在主持改编工作的同时,伟人也想方设法和宁冈县委及袁文才武装取得联系。经过动员,三湾村有个叫李德胜的杂货店老板表示:愿意帮助给袁文才捎信。
伟人当时并不知道,袁文才此前听到来路不明的部队往井冈方向来的消息后,误以为蒋军又来清剿,便将自己掌握的人马及60余支枪收拢到井冈山山腰的茅坪固守,同时派出几路探子,前往三湾村摸这支部队的底细。
袁文才接到伟人的亲笔信后,尚自犹豫不决,直到派去的探子回来,详细描述了在三湾村看到的一切,他才相信来的确实是红军队伍。他手底下有个名叫陈慕平的文书,曾在伟人主持的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早就崇拜伟人。如今听闻自己的偶像要率大队人马上山,自是欢欣鼓舞,在袁文才面前猛夸。
在当时很多人普遍不识字的情况下,能在袁文才手下当文书,自然也是他信得过的人。人都是有私心的,见自己身边的心腹居然如此推崇一个“外人”,而且这个“外人”掌握的枪超过自己10倍。袁文才又开始担心自己的部队被伟人合并。他左思右想,提笔给伟人写了封回信,让陈慕平送到三湾村去。
伟人接到信拆开一看,里面就一句话:“毛委员,敝地民贫山瘠,犹汪池难容巨鲸,片林不栖大鹏,贵军驰骋革命,应另择坦途。”
袁文才的话讲得很客气,但意思却很明确:不欢迎!
虽然碰了个硬钉子,但送信的陈慕平和闻讯赶来的宁冈书记龙超清却对伟人热情有加,相谈甚欢。伟人陈述伤员需要安置,辎重需要存放,队伍迫切需要一个立足点喘息的道理,龙、陈二人深以为然,答应回去继续做袁文才的工作。伟人便又修书一封,详述队伍处境,希望袁文才能消除疑惑,联手反对压迫,并帮助安置伤员,为部队设置留守处。这封信,他托陈慕平转交给袁文才,并接受龙超清的建议,将部队拉到宁冈县古城暂住。
10月3日,队伍出发前,以余洒度为首的一众旧军官觉得,伟人居然和“土匪”“套近乎”,打算拉队伍上山落草,无不觉得前途悲观。为消除部队中存在的疑虑,伟人又在全体官兵面前发表了一场公开演说。他谈笑风生,慷慨陈词,号召大家学习贺龙两把菜刀闹革命,以一当十,相信革命低潮终会过去,定会迎来阳光灿烂的明天。
伟人的这番话,赢得雷鸣般的掌声,不少人在黑暗中又重新见到了希望。主席趁热打铁,严饬纪律,要求大家说话和气,买卖公平,不准偷拿一个红薯。这是以后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雏形,是打造人民军队不可或缺的一环。
到了古城镇,伟人召开会议,以龙超清为首的3位宁冈县党、团负责人也参加了会议。会上作出了建立井冈山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的决策,但伟人却否决了龙超清提出的武力剿灭袁文才、王佐武装的提议。
龙超清之所以有此提议,一方面是对袁文才身为党员,却拒绝红军上山这一行为很不满,另一方面,也是井冈山地区由来已久的土客籍矛盾的集中反映。当时,尚不清楚井冈地区土客藉积怨的伟人,之所以一口回绝了这个建议,是因为他觉得袁文才、王佐反对土豪劣绅,参加过大革命,具有进步思想。袁文才身为党员,虽然有些事情做得不妥,但还是可以改造的。非但如此,伟人还提议送给袁文才条枪。
这件事充分证明了伟人眼光高远,胸怀宽广。但在当时,以余洒度为首的旧军官却怎么也想不通。龙超清心下也是颇不以为然。可以说伟人是力排众议,最终说服了大多数人。
几天后,袁文才回信,要求和伟人在宁冈县大仓村祠堂会晤,共商大计。实际上,袁文才提前在祠堂里埋伏了20多人,准备一旦谈崩,就动手杀人。
很多人以情况未明、人心叵测为由,劝伟人不要去。实在要去,也得多带人马,以保万无一失。而伟人却毫不在意,只带了几个手无寸铁的随从就赴会了。
此举让袁文才震惊不已,经过开诚布公地交换意见,他对自己之前的作为羞愧不已,当场下令撤去伏兵,与伟人把酒言欢。
3天后,伟人派人将支崭新锃亮的钢枪(每支枪还配备了3发子弹)送到了袁文才部驻地,比他当初承诺的还多了4支。袁文才大喜过望,将伟人请到上座,亲自敬茶,还令部下杀猪宰羊,款待贵客。酒足饭饱之余,伟人和袁文才一直聊到日落西山。袁文才为主席坦荡的胸襟、深邃的眼光所折服,从此成了主席的忠实跟随者。他不但同意伟人在井冈医院和留守队,送给部队0块大洋以充军资,还同意出面帮助说服固守井冈山山顶茨坪的王佐。
10月7日,袁文才亲率几十人,抬着竹椅改造的软轿,直奔古城迎接伟人。双方途中相会,伟人脚背被草鞋磨破化脓,但蹒跚而行,不肯上轿。大家返回茅坪,敲锣打鼓,张灯结彩。这一天,是井冈山根据地第一个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