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朱德总司令,他的生平事迹恐怕没人会不知道。就连小学生,都学过写他的文章《朱德的扁担》知道他是一个宽和但又坚韧的人,和战士们同甘共苦。毛主席就曾经赞誉他“度量如大海,意志坚如钢。”
也正因为朱德总司令是这样坚韧的一个人,才凭借着自己朴素的饮食习惯,在那些条件艰苦的作战岁月中,一直坚持下来,即使在日子渐渐变好的时候,也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
吃糠咽菜的童年
朱德出生在四川省仪陇县的一个农民家庭里,祖上世代以种田为生,却连一间自己的房屋都没能攒下,一大家子人挤在破屋里,艰难地度日。
朱德是家里的第四个孩子,母亲钟太夫人勤劳又能干,每天天不亮就起来给家里做饭,然后到田里去挑粪、种菜,晚上回来还要照顾孩子、做针线活。在母亲的影响下,朱德也从小就养成了吃苦耐劳的习惯。
母亲,始终是他心中最敬佩、感激,又自觉深深亏欠的人。
但朱家即使再怎么俭省,再怎么任劳任怨地劳动,也是入不敷出,更何况家里还有不能做劳动的孩子。
朱德的兄弟姐妹很多,钟太夫人先后怀了十三个孩子,最终留下的只有八个,但也足够她整日操劳了。
朱家的日子,始终是寒酸贫苦的。可以说,朱德的童年时代,几乎都不怎么知道肉的滋味。如果收成还好,逢年过节还能吃上几口肉,但也是一大家子人分着吃。如果收成不好,想要吃肉就是难如登天。
一家人无论老小,都是早上吃一碗高粱稀饭,配上几口煮好的青菜,没有油腥,甚至连盐都没有。有的时候,稀饭里会夹杂一些大米的豆子,但也是稀得不成样子。
午饭和晚饭也并没有好多少,最常吃的就是红薯了,或者是一些杂粮饭。当然,也都是吃不饱的。
朱德五六岁的时候,就已经在帮家里干活。虽说身体还没怎么发育,营养也跟不上,但是打柴、烧火这些力所能及的事还是能做的。等再大几岁,就跟随家里人种田务农。
后来的朱德还学会了烧菜,并且随着岁月增长,厨艺也是不错。
只是朱德的童年时候,常常看到农民日夜耕作却甚至养不活自己的孩子,但闲享富贵的地主家中却能司空见惯地吃起一大碗红亮油润的红烧肉,他不像自己的父辈那样唾骂而不得不认命,也不像母亲那样顺从地接受一切。
也正因为这样的觉悟,朱德后来义无反顾地走上了革命道路。但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家境和童年生活,朱德养成了宽和、忍耐的品格。
艰难的生活条件,也让他养成了这种粗茶淡饭的饮食习惯,在后面的长征路上坚持了下来。
红军不怕远征难
后来在红军中,即使朱德已经凭借自己过人的才干,担任较高职位的军事将领了,也一直坚持和普通战士同吃同住,一起吃苦。
年的冬季,红军集合在井冈山根据地,进行训练。但是由于敌军的封锁,生活条件十分艰难。寒冷的天气里,战士们缺衣少穿,又饿又冷,不少人都生了病,但药品的供应又几乎被完全阻断。
朱德面临的困难,也不比战士们少。一日三餐只能吃杂粮饭、南瓜汤,有时还挖野菜吃。
粮食不够,朱德也从来不会因为自己的身份而开小灶,而是和战士们一起忍饥挨饿,有时甚至还把属于自己的口粮分出来给别的战士们吃。
为了改善伙食上的困难,朱德就会亲自带领红军战士们下山,去宁冈的大陇运挑粮。一天往返50公里,朱德还总是在扁担的箩筐上装了满满的粮食。
战士们心疼朱军长,就偷偷把他的扁担藏起来了。朱德却不放弃,买了一根毛竹自己做了一根扁担,这回还在上面刻了自己的名字,坚持挑粮。
朱德作为一名军长,带头为红军战士们树立了吃苦耐劳的榜样,和战士们一样吃难以果腹的杂粮饭,许多战士都在这个行动和精神上的双层领袖身上学到了恒久坚持的精神。
后来红军长征期间,条件就更苦了。战士们翻雪山、过草地。没水喝,抓一把雪往嘴里塞。没有粮食吃,就挖野菜、树根、啃树皮,再配上生的青稞来果腹。
朱德和其他领袖人物们也不例外,与他一起过草地的彭德怀还因此得了严重的胃病。
但当时能有一把青稞就很好了,之所以吃生的,是因为条件根本不允许煮熟了吃。肚子太饿,哪里还能管那么多呢?
一位女护士后来回忆起朱德教他们吃青稞的画面。朱德就教大家,就算没有工具,如果能生一点火也好。生了一点火之后,就把生的青稞烤上一会儿,再放到手里搓一搓,然后再往嘴里塞着吃。
他这样吃,战士们也就跟着他一起吃,很快这种吃法就在红军队伍里流传。
虽然还是只能吃青稞,但至少不会有那么多战士不能消化,痛得打滚了。但即使是这样艰难的情况下,朱德依然坚持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
到了村镇,朱德也是付给村民钱才肯拿他们的大米。
红军战士们长时间没有吃米饭,有的人实在是饿急了,一口气吃的太多,根本不能消化,肚子痛得在地上打滚。
朱德也受过饿,知道有人饿的时候挺过来了,吃饭反而会撑死。于是就让战士们先喝稀的米汤,而且还不能多喝,要每天多喝一点,等适应了才能吃干一点的米饭。
此外,战士们因为缺乏营养,各种各样的疾病接踵而来。许多战士还得了夜盲症,行军路上困难重重。
这样的条件,比朱德的童年还要辛苦。朱德也在这样的环境下,重拾童年的种地生涯。朱德找到了一片土地,犁地、撒种、浇灌,每天观察菜苗的长势。
朱德作为军长,一路跟战士们一起啃树皮、吃青稞,如今还亲自给战士们种地,很多人都过意不去。
朱德却并不在意,如果说童年的时候给地主种地是为了生存,但辛辛苦苦的血汗付出,最后的结果却是地主腰包鼓鼓,而他们一家的生活却越来越难。现在种地,则是为了同志们。
就这样,朱德亲自带领战士们种菜,把那段日子熬了过来,渐渐过上不用饿肚子的日子,但他始终懂得忆苦思甜的道理。
不忘当年苦
年,朱德一行人来到三十二团团部拟定作战方案,到了中午,就共同吃饭。桌子上准备的大都是素菜,有南瓜汤、炒香菇,青椒豆腐,但是还有一小碗腊肉。
准备菜的战士还不太好意思,觉得是亏待了诸位领导。但朱德却笑说,这样的饮食,已经是很丰富了,但不管是现在,还是以前吃红米饭、菜糊糊,甚至吃野菜、挖树皮的时候,只要大家团结在一起就一定能取得胜利。
桌上只有一小碗肉,朱德就起身去找了一个木盆洗干净,把桌子上的菜和腊肉都倒在木盆里面,做成了一碗“团结菜”,寓意着不管如何都与战士们团结作战,为了革命奋斗。
新中国成立以后,生活条件渐渐改善,朱德也不用再忍饥受冻了。但他仍然坚持只吃清粥小菜,不肯接受国家给他分配的工作餐标准。
虽然童年时代也羡慕地主家香喷喷红亮亮的红烧肉,但在朱德的餐桌上,也不是大快朵颐地吃荤吃腥的景象。
一般情况下,他的桌上会有几小碗素菜,里面只有一些肉,还会有一碗菜汤或者是鸡蛋汤。有的时候,朱德还会配一些自己小时候学会腌制的泡菜。
有的时候家里来了客人,也是这样招待,朱德还会邀请他们品尝自己做的泡菜。
朱德家的厨师后来都回忆,几十年了,朱德都坚持这种清淡的饮食习惯,对自己和家人十分约束。他们一家人吃的伙食费,加在一起一个月都不超过五十元。
不仅在家里,在外面开展工作的时候,朱德也不是吃大鱼大肉的人。在云南视察工作时,当地的厨师事先都听说了朱德一向饮食清淡的作风,于是就给他做了几样家常菜。
即使是好不容易出来吃一趟,对着桌上的家常小菜,朱德还是吃的十分开心,赞不绝口。他还回忆起当时和战士们一起挖野菜的生活,问了当地的野菜来吃。
金雀花、马豆荚,虽然还是地里的野菜,但是却经过精心的烹调,炒了鸡蛋,色香味都有。在朱德看来,这样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在他这个职位上,朱德的话饮食是太普通了。后来负责相关工作的上级单位发现他的饮食标准很低,于是特意强调提高他的饮食标准,给他上了几道“硬菜”。
但是朱德却不愿意吃这些珍贵的食材做出来的菜,而是吩咐下次还是照以前的标准,做一些家常的炒菜。
想要满足口腹之欲,是人之常情。朱德也特别爱吃鱼虾,尤其是新鲜的活鱼做出来的菜,家里的厨师也给他做过几次对虾,朱德就算喜欢也摇头阻止。
越是身在高位,越是考虑国家发展,朱德认为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国家有更多需要资金的地方,远远要比满足自己的吃食上的喜好重要。
后来在三年困难时期,为了给国家多节省一些,朱德还回忆起自己在红军长征的时候吃的杂粮饭和菜糊糊,于是就做好了,带领一家人一起吃。
不管过去多少年,菜里没有一点油盐,下地干活、种地挑粮的日子朱德也不会忘记。但不管多么艰苦的日子他都挺过来了,与其说记住的是其中的苦和难,不如说学会了什么是坚韧,什么是忍耐。
朱德的爱人康克清,还有他们的孩子,平时受到朱德的教育,也都是过着勤劳俭朴的日子,从来没有搞过特殊不说,就连本该享受的饮食标准都被朱德改为清淡自守的作风习惯。
而朱德也始终觉得即使是豌豆、香椿、鸡蛋这种日常食材,甚至是野菜,也都能做出自己的美味来。
为了“美食”斗智斗勇
朱德总司令还是会亲自颠勺做菜的人,还曾经凭借自己的手艺招待客人。年9月10日,因为在湖南起义有功而被邀请参加开国大典的陈明仁到达了北平。
陈明仁此前,陈明仁已经在友人和党组织的影响下,转变了自己的思想。朱德在六国饭店宴客,请了他,还有陈毅、聂荣臻等人。
开始吃的是西餐,但到一半的时候,朱德就兴致勃勃地提出要加一个川菜:“我给你们露一手。”
说罢就径直去了厨房,系上围裙挽起袖子,不多时就炒了一盘热辣的川菜,端出来给陈明仁一行人吃。投诚不久的陈明仁自然为朱德亲自炒的这一盘菜感动不已,愈发坚定了自己的选择。
由此可见,朱德自然也是有自己的饮食爱好的,对于吃的要求不高,但却并不轻视吃的重要性。
民以食为天,吃饭可以简易,但要有滋味。而且无论如何,小的时候没有多少肉可吃,有了条件之后,自然会想念当时心心念念的肉菜。
医院检查出了糖尿病,需要严格控制自己的饮食。因为多年食淡,朱德倒是愿意遵照医嘱,少吃一些油盐和糖,注重饮食上的清淡和健康。但他所喜欢的红烧肉、回锅肉本来也不多吃,这回更是被严格把控。
朱德的妻子为了他的健康,就让他更多吃一些健康的蔬菜,对于肉的分量,是一口都不让他多吃。平时朱德想吃回锅肉这种重油重糖的食物,更是想都别想。
这可苦了朱德,每天斗智斗勇,绞尽脑汁想要多吃一口肉。有的时候,朱德的好友来他的家中做客,为了招待客人,朱德就兴奋地请求妻子做一些肉菜。这样,饭桌上总算能有一盘香喷喷的回锅肉了。
朱德本来十分高兴,但是没想到妻子当着客人的面更加坚定,坚决不让他多夹,面对着一盘子颜色诱人的回锅肉,朱德夹了几口,肉就被从他面前端走了,只能看不能吃,滋味真是难说。
为了吃肉,朱德也没有轻易放弃,而是做足了努力。看到妻子没有注意,他就偷偷给自己的孙儿使眼色,孙儿意会之后就趁人不备迅速夹了一筷子给他。
但就在他心满意足地放在嘴里品尝美味的时候,妻子却早就发现了他又在背着自己吃肉。但是面对既是战友又是丈夫的朱德,康克清心里自然还是心疼的,平日里朱德已经够控制了,这点肉就当解解馋了,所以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有说什么。
回顾自己的一生,从童年起的吃杂粮饭和红薯,肚子还饿就开始干活,再到后来参与红军作战期间粮食困难时的不易,再到晚年为了自己的身体健康不得不舍弃最后的一点口腹之欲。
朱德还调侃道:“我这辈子都没有吃饱过。”但大家都知道,正是因为他始终约束自己,才保持着清粥小菜的生活习惯,将自己的高位上的便利当做是为国家节省的资源。
朱德总司令的一生饮食,就印证了他一生为革命、为国家、为人民奉献的信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