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0月30日,中国工农红军开创了一个纪录,红军首次活捉了一个国民党中将!
“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
这是主席传世之作《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中的词句,词中的张辉瓒是国民党江西省“剿匪”总指挥。
此次率国民党第十八师出征前,张辉瓒曾经扬言要“杀朱、拔毛”,没想到一头钻进了朱、毛为他布下的口袋阵。
老照片张辉瓒一仗下来,张辉瓒所部余人或伤或死,或像他们的中将总指挥张辉瓒一样,成为了红军的俘虏。
张辉瓒是主席的湖南同乡,过去也曾有过一面之交,所以,主席特意去了趟张辉瓒的关押处。
此时的张辉瓒坐立不安,红军接下来会怎么处置自己?会不会枪毙?
张辉瓒越想越怕,白胖的脸上写满了恐惧、不安,全然没有了之前的骄横、狂妄。
主席对张辉瓒说了以下一番话:“红军不杀你,不是因为你没有可杀之罪,也不是害怕蒋介石报复,是因为我们宽大为怀。”
张辉瓒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为什么不杀张辉瓒,毛泽东曾经跟何长工说:“杀他没有什么益处,留着他反而对革命有用。”
张辉瓒被俘后,他的妻子四处活动,求来国民党要人程潜、唐生智等人出面,一方面请求红军不杀张辉瓒,同时频频向南京政府施加影响,呼吁赎回张辉瓒。
迫于各方面的压力,蒋介石许诺,如果放回张辉瓒,国民党方面可以释放在南昌关押的政治犯,送红军20万元现款和一批红军急需的西药、枪支弹药。
红军方面也就如何处置张辉瓒的问题专门开会讨论,朱、毛都倾向于按俘虏政策给予优待,甚至可以利用其一技之长,让他充当红军的军事理论教员。
同时,周公也代表中央表达了态度-同意释放张辉瓒。
按理来说,张辉瓒的性命算是保住了,可是,夜长梦多,意外发生了。
电视剧截图年1月28日,张辉瓒在公审会上一露面,情绪激昂的群众就冲上主席台,揪住张辉瓒又打又踢,局势很快失控。
几位青壮年赤卫队员更猛,他们直接把张辉瓒拉到主席台旁的农田间,手起刀落,张辉瓒当时身首分家。
张辉瓒被杀后,蒋介石对苏区进行了疯狂的报复,国民党20万重兵对中央苏区发动了第二次“围剿”。
同时,国民党在报纸上刻意妖魔化工农红军,给工农红军带来了严重的不良影响。
其实,早在年,我军就有了优待俘虏的政策,此次事件事发突然,纯属意外。
年2月18日,红军攻克宁冈新城,数百名俘虏被押送到茅坪,出于对国民党的愤恨,有的战士和农民痛打了国民党军俘虏。
主席敏锐地察觉到了一些不好的苗头,随即宣布了宽待俘虏的三大政策:
不许打骂俘虏,受伤者给予治疗,愿意留下的收编入伍,要走的发给路费。
这是我军处理俘虏问题的最早规定,此后,我军“优待俘虏”的诸多规定不断完善、丰富,但是都没有脱离这个基础。
虽然与国民党在战场上打得你死我活,但是,我军从未把一般的国民党军兵士视为死敌,基本态度是宽容、谅解。
红军争取国民党军的一个口号就很能说明问题,这就是“穷人不打穷人”。
对于没有什么文化的国共双方普通士兵来说,这个口号通俗易懂,表意也非常直白。
不打不骂,有事好相商,去留自由,给予俘虏最大限度的尊重,这么友善、宽松的俘虏政策亘古未见,这是我人民军队的“独创”,从古到今,闻所未闻。
电视剧截图相比之下,国民党军队、各地军阀部队对待俘虏的做法就“简单粗暴”得多了,或是残杀,或是驱逐解散,或是强行吞并。
我军的俘虏政策刚一推出,这种前所未有的待敌方式让很多人感到震惊,其中既有敌方将领,也有我方干部战士和老百姓。
国民党江西剿共第九师师长杨池生曾经这样感叹:共军此法“毒矣哉”!他断言:“国军危矣,以后将会十分尴尬,十二分被动。”
红军官兵和根据地的老百姓也“百思不得其解”,对敌人如此友善,这种做法太新鲜,有人甚至指责:这不是敌我不分吗?
其实,发出“毒矣哉”这样感慨的,是因为其看出了个中的利害关系,因为看明白了,才会觉得恐惧,因为恐惧,才会发出“毒矣哉”这样的哀叹。
而“百思不得其解”者,则是因为他们只看到了“宽松”和“友善”,还没有领悟出其中的门道。
兵法有云:上兵伐谋,攻心为上。用兵的最高境界是使用谋略战胜敌人,最好办法是从思想上瓦解对手的斗志。
看看人民军队的发展历史,国民党将领的哀叹和担心不无道理。
先说说红军是怎样对待国民党伤兵的吧。
红军的医疗条件很差,药物非常紧缺,但是,红军会优先考虑给国民党伤兵使用,上好药,稳定住伤情,然后雇人把伤兵抬到国民党军控制的地段。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红军对国民党伤兵不杀、不弃,还给予优先治疗,这些俘虏岂能无动于衷。
据一位老红军战士说:“我们的战士负了伤,药品紧张,能不用药就尽量不用,可对俘虏就不一样了。”
老兵说:“一开始时,我们都接受不了,很有意见。”
不过,他亲眼看见过这么一幕后,也就明白上级这么做的意义了。
有一位致命部位中枪的国民党军俘虏,经红军救治后保住了性命,红军给他用了宝贵的西药。
当他被抬上担架,就要送往国统区时,这位伤兵嚎啕大哭,挣扎着从担架上下来,给救命恩人磕头谢恩,再三保证“永远不与红军为敌!”
所谓“润物细无声”,红军的仁义之举远胜于千言万语的宣传说教。
油画心怀天下再说说红军的“去留自便”。
红军规定,俘虏去留自便,但是,并不是简单的“抓了就放”。
对于选择离去的俘虏,红军首先会在生活上给予力所能及的优待照顾。
有老红军回忆说:“他们吃得比我们还要好,战士们当时都有意见,想不通。”
接下来,红军政工干部会给俘虏们开会、学习、个别谈话,最后才给他们发路费,放他们回去。
被释放的士兵无不心怀感激,不少回到国民党军队的士兵成了红军的“义务宣传员”。
因为执行了“优待俘虏”政策,我军受益匪浅。
在红军优待政策的感召下,一些俘虏选择留在红军队伍。
其中就有红军特别紧缺的专业人才。
比如,医务人员就是红军急需的人才,对自愿留在红军的国民党军医务人员,红军的基本政策就是:信任、鼓励、高待遇。
当时,他们每人每月有十元或十元以上的津贴,而红军很少有人享受津贴。
在这些国民党军医务人员中,就有原中顾委委员,卫生部原部长钱信忠。
年,钱信忠在国民党李默庵师担任卫生队长。在与红25军的一次战斗中,钱信忠脱离部队,被红25军团一连长韩先楚“捕获”,徐海东大将接纳他加入了红军。
钱信忠加入红军后,先后担任了红25军医院院长、八路军师卫生部部长、晋冀鲁豫军区卫生部部长、解放军总后卫生部长、国家卫生部部长等要职。
解放战争时期,钱信忠经常亲自医院,奋不顾身救护受伤的我军将士,被官兵们誉为中国的“白求恩”。
电视剧截图除了医务人员,红军也急需无线电技术人员,开国中将王诤将军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人物。
王诤将军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还兼总参四部部长、电子工业部部长等职。主席毛称其为“我军通信工作的开山鼻祖”,是新中国电子行业的奠基人、开拓者之一。
王诤将军是江苏武进人,19岁考入国民党军校学习无线电。
年12月,张辉瓒被活捉,时任总指挥部报务员的王诤也一同被俘。
别的俘虏领了路费走人,王诤选择留下来参加了红军。
主席亲自接见他,并委任他为红军第一个电台台长,由此,王诤开始了新的人生。
之后,王诤屡屡破译敌人情报,为红军的生存和发展立下汗马功劳,被主席称为“红军的千里眼、顺风耳。”
当时,主席每个月的津贴是5块大洋,战士是个铜板,给王诤定多少津贴呢?
主席大笔一挥,特批王诤每月50块大洋。
王铮的津贴是主席的10倍,不少红军官兵羡慕不已,而王诤除了感激之外,感受更多的是被信任、被重视的安心和温暖。
年底,王诤被任命为中央军委三局局长,这时,王诤参加红军才三年,许多老红军、“老井冈”都没这么高的地位。
可以这么说,人民军队在最艰难的时期,国民党俘虏兵为红军提供了大量的技术支援。
张辉瓒被杀后,主席和红军领导人认真地记取了这个教训,并采取了一系列制度化措施。
电视剧截图我军通过优待俘虏的政策措施,一方面通过释放俘虏分化敌方阵营,瓦解敌人的士气;另一方面则大量吸收敌方士兵,极大增强了自身的作战能力。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