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龙德:水泥工业转型发展的目标和任务
核心提示:我今天想讲两方面的问题。首先是站在联合会的角度上,看水泥工业的发展,并对水泥协会的工作做个评价。其次是分析一下建材行业和水泥工业下一步转型发展的目标和任务,与大家交流。
各位理事、代表,各位企业家:
这次会议上我听了很多同志们的发言,大家分析了形势和对策,对我也有很多的启发。水泥行业是建材大产业,水泥发展好了,就会稳定和影响其他建材产业的发展。今天的会,对解决当前的问题和应对明年的挑战,分析得都很充分,大部分同志的意见趋向一致,对于这样有收获的会议要充分肯定。水泥行业下一步具体的工作安排和这次会议的总结由前治同志来讲。
我今天想讲两方面的问题。首先是站在联合会的角度上,看水泥工业的发展,并对水泥协会的工作做个评价。其次是分析一下建材行业和水泥工业下一步转型发展的目标和任务,与大家交流。
一、十年来,尤其是“十一五”以来,我国水泥工业取得的主要成绩与进步
一是技术装备的提升与发展。
第一、技术装备的提升和配套,以日产5000-10000 t/d的大型预热预分解窑炉、立磨、篦冷机、辊压机、联合粉磨系统等大型先进设备的研发制造为代表,形成了我国新型干法水泥装备技术的核心竞争力,进而使我国水泥工业步入世界水泥工业先进行列,增加了国际影响力,提高了国际地位。
第二、在生产工艺上,悬浮预热分解技术优化和协同处置各种工业废弃物、城市污泥、生活垃圾,为水泥工业向具有绿色环保功能的产业发展,为绿色建筑材料奠定了基础。
第三、以袋收尘、低温余热发电和资源化处置大宗固体废弃物为代表的技术创新和产业链延伸,为我国水泥工业实现清洁生产和绿色制造奠定了“两型”产业的现实可能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二是水泥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巨大进步,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上了一个大台阶。作为水泥工业先进生产力代表的新型干法工艺,在自身不断提升水平的同时,改变了我国水泥工业的结构、经营规模、生产集中度和新型干法水泥占水泥总产量的比例。单个企业的产能分别由2000年的几百万吨增加到一个企业集团可达上亿吨;新型干法4000吨以上的生产线从2000年的12条增加到2011年的500余条;目前年产能力500万吨以上的企业占全国总产量的44.9%,熟料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63.7%;新型干法水泥产量在全国水泥总产量的占比从2000年的11%上升至现在的87%。
三是水泥工业的发展满足了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需求。我国的经济建设以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改善城乡居民居住条件等为特征的,这就决定了对水泥用量刚性需求的增加。整个经济发展中处处都能见到水泥和钢材等原材料支撑的建设载体。在满足国民经济发展需求,支持经济建设中,水泥工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应该看到现在的主要矛盾是产能过剩,需要我们认真研究、积极应对。
与此同时,水泥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得到提高。职工收入有了大幅度上升,企业自身的环境设施、企业面貌焕然一新。水泥行业主营业务销售收入由2000年的1086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9000亿元,增加了8倍多;利润总额由2000年的6.3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1000亿元,增加了许多倍;上交税收由2000年的25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100多亿元;职工人均年收入由2000年的7684元增加到2011年的4万元,增加了近6倍。水泥企业的厂区面貌、办公条件、职工住宿条件都发生了今非昔比的巨大变化。
二、水泥协会的工作在五个方面取得了比较出色的成绩
中国建材联合会的专业协会中,水泥协会工作做得比较好。我曾多次跟前治同志说水泥行业把握得不错。我有时常在思考为什么一些专业协会在标准、规划、产业*策等方面工作做的不到位?效果不理想?今天听了大家的发言交流以后,我的心里更有底了。那是因为水泥协会有一个好的掌门人,前治同志在企业工作过,了解企业实际需求,能够贴近企业考虑问题,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同时水泥界有一批骨干龙头企业和企业家精英,对水泥协会工作很支持。负责具体工作的两位副会长、秘书长也都积极努力、尽职尽责。正是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水泥协会工作开展得扎实顺利、水泥行业的发展态势良好。虽然应该看到存在的问题,但是更应首先肯定过去的成绩和进步。水泥作为量大面广、影响力巨大的产业,水泥协会的工作有效地引领和服务了行业健康发展,这具体表现在:
第一、对水泥行业整体发展形势把握得比较好。对于每个时期的行业发展都进行了适时必要的引导、预警、调控和协调。在争取国家有关部门支持和产业*策制定等环节都把握得比较好,在关键时刻影响*府,争取*府支持出台产业*策和有关法规文件,引导行业发展。
第二、与国际水泥界的交往合作的频率增加,合作范围扩大,交流层次提升,增加了协作和交流的渠道,增进了国外水泥界对我国水泥的了解,提升了我国水泥工业的国际影响力,为我国水泥工业争了光。通过与国外水泥界的联合协作、合作沟通,为我国水泥企业的产品和工程建设走向国际市场拓宽了渠道,为下一步在国际舞台上赢得更多的发言权奠定了基础。
第三、引导企业联合重组、市场协同。不仅增加了水泥行业集中度,调整了结构布局。尤其是以大企业为依托,提高被联合重组企业的技术、管理水平和经营理念。如果要依靠行业通过逐步发展先进生产力去实现产业升级,则要用更漫长的时间。所以水泥行业的联合重组为整个产业升级加速了进程,缩短了时间。今年水泥行业实现了利润大幅度提高,一部分来源于水泥行业产业链延伸带来的收益,一部分是源于水泥企业联合重组,集中度提高后市场协同,自觉节能限产。
第四、水泥协会开展工作是有计划性的,通过祥东同志的工作报告,我们可以看到几乎每个月都有一次规模较大、具有针对性的活动。协会工作的有序开展保持了行业声音与导向的不中断,保持了与企业对共性问题的探讨,不断形成共识,尤其在产能过剩的情况下,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有效遏制无序竞争的出现。
第五、发挥大企业、副会长单位的引领带头作用,无论是技术创新、联合重组、市场协同、信息化管理、废弃物协同处置、节能减排、发展水泥制品业等方面都由大企业示范与带领,为全国众多的水泥企业做出了表率。
总之,水泥协会在协调*府、服务企业和联系国际水泥界“三条线”上通过扎实的工作,使水泥工业这样一个量大面广、企业数量众多的产业得到了有序和健康发展。
三、建材行业的总体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目标与工作设想
现在我国的水泥、平板玻璃、建筑卫生陶瓷产品、玻璃纤维及制品等传统建材的产量都已经占到全球产量的50%以上,还有相当一部分产能没有发挥,而且还有一些新建项目尚未投产。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再进行增量式的发展,就等于我们自觉进入了“盲目式”的发展了。但是“总量过剩,不进行增量发展”不等于“不发展”,而且要使建材行业发展得更好更快!因为传统建材产业是我国建材工业的主要载体和主导力量,整个建材行业2003年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5%,2010年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传统建材产业不发展,整个建材行业必将出现萎缩,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必将会减少,与其他工业系统相比就会落后。因此在坚持发展的同时不能再用过去的模式去发展,发展的方式、路径和模式必须要改变。在控制新的增量同时,通过转变发展方式进一步加快发展。这个发展的基点原则上应该建立在不增加产量、不增加能耗、不增加物耗和资源消耗,不增加排放的前提下,使总产值、销售收入和经济效益仍然要超过以增量为主要手段的发展时期,发展要变“资源能源消耗型”转向“资源能源附加值型”,这就是我们的目标。这关键就在于提升技术、以新技术支撑新发展。要依靠提升产品标准和档次,做精品,做品牌,深加工,延伸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和功能价值,去增加经济总量。以水泥为例,如果从中拿出四分之一左右的水泥产量自己来搞商品混凝土,水泥产值就会翻一番。所以水泥行业不能光生产原材料不进*商品混凝土和水泥制品业。一个行业、一个产业关起来门治理是没有前途的,必须在发展中解决发展的新问题,发展是硬道理,但不能延续现在的模式去发展,要实现转型发展。
转变发展方式的两个关键点:一是要花大力气去提升标准,提升市场准入门槛,出台有用的产业*策和法规,使新发展有新的标准,使相对落后的、已经落后的产能提早实现淘汰,使产业升级有较强的调控手段。最近开了个标准化工作会,在会议上我提出标准的制定不能完全只满足于功能质量的需求,而是既要符合质量功能的要求,还要满足调整结构、提升产业、满足宏观调控的需要。只有标准提升、进入门槛提高,这样才能有效控制住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二是下大决心开展技术创新。组织行业的产学研联盟,攻克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为新材料、新兴产业、绿色节能建筑材料提供技术和产品目录,使转型有转向通道。老路不能走,新路在哪里?一定要以新技术来提供转型出路,没有新技术,转型就会落空。所以技术创新与标准提升是转型升级的关键点,这是建材行业实现转型发展的关键所在。控制新的增量依靠标准,实现转型发展依靠技术支撑。
目前整个建材行业面临六大挑战:结构调整仍然是重点;工艺装备和技术创新是薄弱点;节能减排是攻坚点;资源配置是提高效益的关键点;与建设、环保等相关部门的合作是拓宽发展空间的着力点;开发国际市场,走出去,提高国际竞争力,增加话语权是要点——这六大挑战是我们的主要矛盾。在日前的联合会全体会长会上,我又提出在六大挑战中包含着三大矛盾:第一、传统建材产量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不能继续按原有方式发展了,但是不发展建材行业就会萎缩,这是必须发展和不能延续过去的发展方式之间的矛盾,必须转型升级。第二、转型升级要发展新材料、新兴产业、绿色建材等,但是我们缺乏技术储备、缺乏新产品目录和研发投入,这是需要与短缺之间的矛盾。第三、节能减排的要求日渐严格,制约性*策和措施会不断加强,而以窑炉加矿业为产业的特征建材行业是客观上的能耗和排放大户,但是既缺乏资金、也缺乏系统技术、更缺乏独特的*策扶持,这是客观上巨大压力与主观上能力不足,顶不上去的矛盾。
总的来说现在到了一个历史转折的关键,认识问题是第一步,拿出措施是第二步,组织实施是第三步。建材联合会要集全行业的智慧力量去迎接新的挑战。
四、水泥工业发展转型的五大目标任务
关于水泥工业发展和转型发展从总体上来说有五大目标:
第一、我国的新型干法水泥要在进一步提升技术装备水平的基础上,以节能减排为主要目标,用五年左右的时间,通过在工艺创新、装备提升等方面的攻坚,要成为超越与引领世界水泥工业发展的水泥大国和水泥强国。改变目前以“大”为特征,转变为“强”“大”一体。这是我国作为占世界水泥产量50%以上的水泥大国的历史责任,也是几代我国水泥工业工作者的共同愿望。现在已经有了基础与条件,再努力一把就有实现的可能。也就是说在“十二五”时期要控制现有技术水平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新建,重点要发展“第二代新型干法水泥”。以节能减为主要目标,以主要技术装备系统达到世界顶级水平为目标,以合理配置资源为前提,实现资源能源效益型发展。目前建材联合会正在设计合作平台与利益共享机制,将综合各家水泥设计院所的技术创新,集成汇总到第二代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的设计制造中来。
第二、不再依靠增量发展,而要依靠向产业链两端延伸,上游向骨料矿业,下游向商品混凝土和水泥制品业延伸,求得新的发展。总体不再新增生产线。即使以后新的一代新型干法水泥工艺技术推广,也要通过淘汰落后、等量置换去发展,这样才能实现水泥产业总量控制同时的实现结构优化升级。要把商品混凝土和上游骨料、矿业发展作为目标,尤其是对于商品混凝土不仅要积极介入,而且要将其作为产业链延伸的重点目标,努力发挥水泥在产业链中的比较优势,争取将商品混凝土归拢到水泥产业的统计范畴中来。水泥制品业能延伸到什么部位就要延伸到什么部位。要发挥水泥主导水泥制品业和商业混凝土,牵引石灰石矿业等骨料的作用,拓宽自身的发展空间。以后分析水泥产业发展形势好不好,不能以产量增长作为主要指标,而要以水泥制品业、商品混凝土、特种水泥、产业链两端延伸发展来判断水泥行业形势。今年1至10月份轻质建材、商品混凝土和水泥制品增长28%,高于建材整体27%的增长幅度,说明建材行业形势向好。
第三、打通标准应用渠道,引导水泥工业向高标号、减量化发展。将水泥标号提高,延长建筑寿命,是最大的节能减排和资源节约措施。这需要通过大量的数据统计和分析论证,联合会与建设部门联手合作才能实现。大家都知道,如果建筑使用寿命延长一倍,水泥向高标号和减量化发展就有了基础,提升附加值也就有了支撑。如果建筑设计标准不改变,目前水泥制造技术能力富裕、标号富裕,不但高标号和减量化无法实现,而且落后产能的淘汰将面临阻力。所以要有一个专门的协调机构,要有专人负责研究与推进,希望等到国家有关方面的支持。这次建材联合会会长会上专门讨论了这个工作方案,正在广泛征求意见建议,未来将在联合会内设置专门机构和专人负责推进与建设部门联手合作的工作。
第四、淘汰落后产能的时间要提速,低标号的水泥淘汰也要进入工作日程表。一方面先进的产能都过剩了,落后产能就更应该加速淘汰。要制定新的产业*策和标准,使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有法规保障。当然现在讲的这种淘汰落后产能应该更加科学,不仅要看工艺和规模,也要看节能减排的指标,要通过细致周详地设计淘汰指标体系实现科学的优胜劣汰。
第五、加大水泥企业之间的联合重组,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大企业通过联合重组中小企业去发展,增加水泥行业集中度,使资源配置更加合理,结构调整的组织基础更加牢靠。在这一过程中要充分依靠大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和行业控制力。水泥行业的大企业更要具有行业战略视野和长远发展眼光,不能仅限于局部和近期利益。要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同时,积极转变企业经营模式,运用现代化管理技术和设备,通过工业化和信息化的两化融合,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率,不断挖掘内部潜力,推进企业管理规范化和经营效益优化。同时通过联合重组对水泥行业进行存量整合,而不是增量发展。在联合重组和整合的过程中推广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提升水泥企业的运营管理水平。在这个过程中遵循市场规律,发展大企业集团,同时推动水泥行业的发展。
要实现这些宏伟而艰巨的目标,不能仅仅依靠提高认识,认识与实践还有一段距离,要紧的是找到路径和支撑点。每一件事情必须有认识的统一、体制的突破、机制的创立、工作载体的搭建和工作体系的形成。成功不仅仅是有了目标,成功是建立在正确的路径和支撑体系之上,建立在符合实际需求的工作载体和体系之上,建立在有责任心、事业心的人们身上。否则必然是一事无成或者半途而废。
我们发展的基点要放在转变发展方式上。建材联合会将与水泥协会一起深化工作方案,找到突破口,一一推进各项重点工作。协会工作要积极协调外部资源,“*府出牌子,工作靠协会”,即行业协会要从行业利益出发,积极争取*府,协调外部资源,用*府的“牌子”做好自己的事情,为行业发展服务。争取出台一些标准、*策、法规,为行业起引领作用,调控作用。希望水泥行业在水泥协会的引领下继续一马当先,取得更大成绩。希望大企业、副会长们一起努力,集中全行业智慧去引领水泥行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