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违的梦想,早已遗落。呵,他们说:会好的,冷安你会幸福的。其实,我不要你们的祝福。真的!不是我矫情,我不太奢求那种梦幻的东西。成年人,呵,现实的很,还是默默无闻的过好日子。也许,我会崩溃,但你只要倾听就可,我很满足。
想知道一个人爱不爱你,就看他和你在一起有没有活力,开不开心,有就是爱,没有就是不爱。
圈地运动造就了英国农业经济独具的特点,那就是土地逐渐集中在少数人的手中,相对较少的人口占有了较多数量的土地,也就是确立起了资本主义的大农场制。在近代化的道路上,英国农业经营体制较早地走上了资本主义大农业的道路。而在法国,由于小农经济长期存在,造成了土地占有与经营的分散,也造成了农民的贫困和国内市场的狭小,制约了工业革命及近代化的进程。“最近的一个统计说明,在19世纪初英国的农业生产力比法国的高2.5倍,而法国本身的生产效率比欧洲的其他国家高得多。结果是人口从乡村迁往城市,与此同时,还可以养活得起这些增长的人口。”[2]由此可见土地制度的变革及农业的发展对工业化及城市化的重要影响。美国著名学者布伦纳认为:“法国农民通过斗争,在15世纪,法兰西的君主们似乎已经确认了农民的世袭保有权的完整。法国农民在确立完全自由方面的成功,乃是经济进步不能克服的障碍。换句话说,法国农业转变之所以失败,直接原因是由于早期的近代农民持有土地的持续力量。”[3]法国经济学家杜尔哥“比较了18世纪法国北部的大农场和中部的的小份地制后得出结论,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大农业意味着经济的发展进步”[4]。关于租地农场的规模,埃伦的研究结果表明:“1800年,英国农场的平均面积约为145英亩,其中60英亩以下的农场面积占全国农场总面积的比例仅为11.7%,60~100英亩的农场面积占全国农场总面积的7%,而100英亩以上的大中型农场的面积占到了全国农场总面积的85.1%。”[5]可见大中型农场已占绝对优势。奥弗顿通过对南米德兰地区在17世纪初、18世纪初、19世纪初3个时代敞田制农场与圈地制农场面积及数量的比较,也可得出相同的结论,如表1所示[6]。 以100英亩以上的大中型农场为例,在17世纪初,100英亩以上敞田制农场数量所占的百分比仅为11.6%,而到19世纪初这一比例上升到55.1%,圈地制农场的同比则由47.7%上升到53.3%;如果以农场面积来计算,19世纪初在实行圈地制的农场中,100英亩以上大中型农场面积已占到农场总面积的85.9%。南米德兰地区的农场规模,无论是在敞田制农场还是在圈地制农场,规模都有扩大的趋势,而且在圈地制农场中,这一趋势更为明显和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