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冈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在线抢票与榜样零距离,这五位青联委员
TUhjnbcbe - 2020/11/13 2:35:00

9月27日晚7点,由江西省青年联合会,共青团江西省委联合主办,江西应用科技学院团委、江西应用科技学院网络评论与传播中心联合承办的“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暨“青联委员走基层、进青年”学习十九大精神分享交流省级示范活动将在学校音乐厅举行。

届时,将由省级示范分享交流团成员代表刘发根,杨春丽,周成洋,米拉迪力·麦麦提阿伍拉为大家分享他们的励志故事。

时间:年9月27日晚19点

地点:江西应用科技学院音乐厅

活动主持人

分享嘉宾

个人事迹

刘发根,年7月生,江西宜春人,中共*员,大学学历,法学学士,高级技师,十届省青联副主席,全国劳动模范,南昌南车辆段检车员。

他是万里铁道线上的一颗螺丝钉,在平凡岗位上追逐梦想的“80”后。

他是最年轻的铁路货车检车状元,他一举打破了沉寂二十多年的铁路货车竞赛纪录。

他是同事眼里的车辆专家、领导手里的技术王牌、队员心里的“刘教头”、劳模当中的“老劳模”。

他又是“刘发根检车法”、“刘发根教练队”的带头人。

他还是铁路货车检车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第一人。

他就是全国劳动模范,南昌南车辆段货车检车员刘发根。

理想引路平凡岗位助成长

“只有不成才的人,没有不成才的岗”。这是刘发根平时最爱说的一句话。年8月,20岁的刘发根成为了一名铁路货车检车员。四年后他成为全路的检车状元,被破格晋升为高级技师、首席技师。27岁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工作十年成为一名全国劳动模范。

有人说,他是千里铁道线上的刘翔,满怀理想,并能不断的在青春的磨砺中实现自己的理想。

刘发根是个农家孩子,从小就立志要考上一所好大学,做一个有出息的人。但由于家里经济条件不允许,成绩优秀的他初中毕业就考入了一所铁路中专学校学习。虽说是在自己极不情愿下与铁路结缘,但刘发根并没有放弃自己要做“一个有出息的人”的理想。工作后暗自鼓励自己,一定要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一番成绩出来。

由于小刘所在的九江西运用车间位于九江市和九江县之间,周围只有几个小村庄。加上货车检车员本身就是个特别辛苦的岗位,不论白天黑夜,刮风下雨,还是寒冬酷暑,都得露天作业,工作、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作为一名普通工人的他也曾为这种艰苦的环境苦闷和彷徨过。但就是他经常说的那句“只有不成才的人,没有不成才的岗”给了他前进的动力,激励他调整好情绪,重拾目标,投入到学习、工作状态中去。

为了实现自己心中的理想,为能让自己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这时起,刘发根几乎把自己的业余时间全部都花在了学习业务技能上。十几本规章制度,上万道技术业务题,摞起来足有一尺多厚,要想利用业余时间拿下这么多业务知识谈何容易?此时的他似一条渴求知识的小鱼,一头扎进了茫茫题海,几乎每天书不离手。为了抓紧点滴时间学习,他给自己制定了一个苛刻的作息时间表:每天早上5点前起床,晚上11点后才能睡觉。为了不影响室友休息,晚上,他就一个人坐在宿舍外的路灯下看书。冬天的九江特别冷,室友担心他感冒,让他进屋看书,他却说:“屋子里太暖和了,容易睡着。在外面冷一点,但头脑更清醒,更容易记忆。”……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不是所有付出都有收获,但可以肯定的是,没有付出就必然没有收获。”刘发根是这样想的,也是全力以赴地这样做的。

年7月,在比赛更换制动梁项目中,为了使出全身的力气,突然脚底一滑,下巴重重地撞在了轮轴上。当时他感觉到牙齿深深地咬进了舌头,满嘴都是又腥又咸的液体。但是他却没有停下,而是嘴巴用力一闭,继续比赛,直到把所有动作做完。后来发现他的舌头几乎断掉,医院手术,共缝了八针。然而为了不影响比赛,他不顾大家的劝阻,嘴里咬着纱布,继续完成了下午的全部比赛项目,并且拿到了第一名的成绩!也正是这次意外受伤,也给他留下了说话有点口齿不清的毛病。

在刘发根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他把受苦当成一种体验,把困难当成一种砺练,把克难当成享受成长的过程。

在成长的路上小刘也留下了许多的遗憾,最大的遗憾就是父亲的突然去世,当时正在单位封闭集训,准备参加铁路技能大比武,整整几月没回家看望病重的父亲。噩耗传来,他感觉到天旋地转,泪如泉涌的他连夜启程回家,收拾东西的时候,心如刀割的他没有忘记带上那本《铁路货车运用维修规程》。回到家他只呆了短短3天,把丧事办完后就立即赶回了训练营地。和他形影不离的,还是那本《铁路货车运用维修规程》……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首届全国铁道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上,刘发根获得了个人全能第一名、理论第二名。三个实做项目分别获得第一、三、四名。并且以26秒的成绩打破了分解组装钩头项目保持20多年的铁道部竞赛纪录。

刘发根深信勤能补拙:“我不比别人聪明,要比别人做得好,就只有别人做一遍,我做两遍三遍;别人做两遍,我就做四遍五遍。”小刘也常常庆幸自己,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没有临阵脱逃。他觉得自己过得特别充实,感觉自己每天都在进步,在进步中体会到了平凡岗位上成长的快乐。

信念追求平凡事业展作为

刘发根在赛场上称雄,在日常工作中也不含糊。在平时的列车检查工作中,他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参加工作以来,他累计发现车辆典型故障余件,取得了安全检车十万多辆、个人安全多天的好成绩,为确保了列车运行安全和铁路安全生产稳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工作中,刘发根是同事眼里的车辆专家,车间主任手里的“技术王牌”,再难处理的技术故障,只要交给小刘,主任就放心。有一次,管内一条专用线上一节车辆脱轨,刘发根赶去检测、处理。铁路局安监处一名技术权威放心地说:“刘发根去检测过了,绝对没问题。”

工作外,刘发根经常利用业余时间给车间职工上技术讲座,手把手地教职工正确使用各种车辆检测量具、故障检查处理方法、事故处理程序等,在他的引领下,车间职工苦练技术学业务蔚然成风。

在担任车间班组工长后,小刘了解到这个班组在当年车间的评比中,排名为车间最后一名,被评定为不合格班组。为迅速扭转班组局面,改变班组现状,他到班组后便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了解分析,及时与班组职工沟通,并注重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和现场应急处理能力,利用自己的业务特长帮助班组职工提高业务技能水平。他还利用班组集中学习、现场教学等形式对职工存在的技术疑问进行讲解示范,将现场各种可能发生的故障进行汇总归纳,制作成重点、典型故障小卡片,让职工随身携带,并对照现车进行学习、检查,使班组职工的重点、典型故障发现率不断提高。经过半年多的努力,班组的各项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故障发现率排名、班组评比都名列车间前茅,多次获得双第一,成了车间的放心班组。

刘发根因出色的业务技能被抽调到段教育科担任教员。在新的岗位上,他深知自己文化底子薄,报名参加了华东交通大学铁道车辆函授专业的学习,以充实自身的理论基础。

在担任教员期间,不断总结经验,准确抓住现场职工在检修新型车辆时判断故障部位不准、对故障类型不清晰、发现故障不会正确处理等突出问题,从新车型上的构造原理及现场的应急处理培训入手,使得每期学习的职工都能掌握好新配件的更换及故障的处理方法。他所创造的更换新型货车转向架制动梁的方法,缩减作业时间达20%;所改进的分解组装17号车钩的方法和程序提高作业效率达25%以上。这些技术的改进大大的提高了职工培训的效率,对学技练功及现场处理车辆故障都有着积极的作用。期间,刘发根担任段技能培训班教员18期,培训人数余人。担任路局举办的技师、高级技师培训班教员5期,培训人数余人。

在应青藏铁路公司西宁车辆段约请,前去雪域高原为兄弟单位交流检车经验期间。在拉萨列检所的练功房里,刘发根客服高原反应,向列检所的职工讲授了他独创的“单车技术检车法”后,得到了在场职工的热烈掌声,一名职工向刘发根献上了皎洁的哈达。

人尽其才,接着,刘发根成了九江西运用车间的技教员。同事们都亲切的称他为“刘教头”。“刘教头”上任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拉拢”技师,引导技师在保安全、技术攻关、业务帮教、导师带徒等方面成为车间的“领*”人物。他还让技师和业务骨干把自己发现重点、典型故障的技巧和经验汇总,请他们走上业务讲台。这样一来,大批的技师,主动走向讲台和训练场,在业务传授和传帮带上发挥出了积极作用。

“刘教头”勇于创新,在教学方式上也做了大胆尝试,结合现场作业过程、新技术、新设备,刘发根将所需培训的内容做成课件、光盘,在通勤汽车上播放;为了把枯燥的学习生动化,他还把现场一班一列一辆作业过程、标准全部制成宣传图片,张贴在各作业场;积极组织班组开展业务竞赛、实作对抗赛,大大提高了班组职工检车水平和典型故障发现率。在段第十七届技能大赛中,车间获得团体第一名,几乎囊括了全部单项名次。同时,所在车间被评为段年度职教工作先进车间,刘发根荣获段职工教育先进个人。

梦想同行平凡人生铸辉煌

伴随着成绩的取得和接踵而来的各种荣誉。刘发根既感受到喜悦,更感到了肩上的责任。庆幸的是他不但没有被荣誉冲昏头脑,而是以荣誉为新的起点,继续着自己前进的方向。针对车辆新技术、新工艺、新作业标准、新型货车的大量运用,修改编写了C64K、C64H、70T级新型货车的单车技术检查作业口诀和程序等等。并将自己的所学所练结合现场实际制作成教学光盘,运用到全段的职工教学当中。最后,创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刘发根检车作业法”,并在全段范围广泛运用。

如今,刘发根还担任了以他名字命名的“刘发根快速修教练队”的队长职务。“刘发根快速修教练队”的7名教练员为各个车间的技术水平高、应急处理能力强、现场检车经验丰富的*员技师,他们大部分为全国及省部级技术能手,以全国劳模刘发根为主力,他们创新教学方式,编制检车口诀,“战时”集训,平时带徒,充分发挥他们在技术攻关、业务教学、导师带徒、后进帮教等方面的作用,通过悉心传“武功”,培养出了一大批业务骨干,带出十多名省部级技术能手,为现场安全生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人才支撑。

在全国铁路六届六局六段技能邀请赛中,教练队带出的三名弟子囊括了个人全能前三名,取得了八个项目中的五个冠*和团体第一名的好成绩。在第六届南昌铁路职业技能竞赛中,参赛队员们取得了团体第一名,个人全能第一、第二的优异成绩。

一路风雨一路歌,浓墨重彩写华章。在普通的铁路检车员刘发根身上我们看到,平凡的岗位也能金光闪闪,只要你爱一行、专一行、钻一行,不断地追求、努力,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定会收获精彩的果实。刘发根先后荣获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全国铁路青年“五四”奖章、中国优秀青年技师、全国技术能手、火车头奖章、全国铁路劳动模范、国务院特殊津贴奖、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为了继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更好的为铁路的改革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去年3月,刘发根被铁路选送参加全国举办的劳模班进行深造学习。平凡工人的不平凡,刘发根一直都在与梦想赛跑,那一步步刷新竞赛记录的闪光足迹、那一暮暮动人的青春画面告诉我们:他,正做着自己梦想的主人。

个人事迹

杨春丽,年1月,汉族,山东人,无*派人士,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十一届全国青联委员,九、十届省青联常委,医院重症医学科科主任。

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胜利召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他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要完善国民健康*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和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医院管理制度。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

作为一个工作在临床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反复研读了习总书记的讲话,感触颇深,我是一名重症医学科的医生,重症医学科就是ICU,有人说这个科室是离死神最近的地方,我们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的责任就是跟死神搏斗,帮助患者抓住生的希望。我生长在煤矿企业,七八十年代,矿难频发,耳濡目染的听到见到在矿难中受伤的病人,想去帮助这些人让我萌生了做医生的想法。在选择专业时我也是毫不犹豫的选择了重症医学这个专业,因为感觉这是个能救命的专业!

5年我来到医院,当时整个省内的重症医学专业与国内其他发达省份相比还落后很多,医院的第一个专职的ICU医生,没有专业的团队,没有规范的管理,更没有先进的医疗设备,我自己内心也是浮动的,而且联系医院,环境、待遇优越很多,就在我打算离开江西的时候,急诊收治了一个车祸外伤的病人,病人是30多岁的男性,来医院的时候已经没有自主呼吸,血压下降,瞳孔也散大了,只有微弱的心跳,在经过一番抢救后,病人用呼吸机维持呼吸,大剂量升压药维持血压,这个病人已经没有生还的可能,我常规在病房门口向患者的妻子交待了病情,一交待完病情我立马返回病房,除了病房的病人需要看护,更多的原因是我不愿意感受那种生离死别以及我内心的那种无助感。在抢救进行了24小时后,患者的妻子来到办公室找到我,再次跟我确定患者的病情已经危重到无力回天,然后她擦干眼泪,很平静的跟问我可以把病人的器官捐献吗?我告诉她捐献器官是无偿的,然后问她为什么有这种想法,她说以前就跟丈夫商量过,无论谁先走了,就把器官捐献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她是在帮助丈夫完成他的遗愿,她还说如果有一天她走在人群里,感受到有人在看她,说不定就是他丈夫的眼睛在看她……,我泪流满面的抱住这个可怜的女人。“偶尔是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感受到这片红土地的赤诚,体会到人性的善良,作为一个医者,我还有什么理由不去扎根这片红土地,尽己所能的去治愈、帮助、安慰!就象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所说的人们常把健康比作1,事业、家庭、名誉、财富等就是1后面的0,人生圆满全系于1的稳固。我们医者的责任就是竭尽全力的去维系这个1,维系人生的圆满!

在医院组建了的重症医学科室后便在此扎下了根。转眼十余年过去了,十余年的工作,有泪水、有委屈,但更多的是收获!救治成功的喜悦足以冲淡所有的泪水与委屈!“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

年前夕,有人按门铃找我,我走到病房门口,看到一个中年妇女走过来,小心翼翼的问道:“你是杨春丽医生吗?你的电话号码是这个吗?”我说是,这个中年妇女立即泪流满面,泣不成声,口里不停的念叨着说:“其实我也不记得您长什么样子了,但是我们全家人都记得您的电话号码,记得是这个电话号码的主人救了我的命,因为生病,我这是第一次从村子里出来,我出来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来看看这个电话号码的主人,我的救命恩人!”经这位中年妇女一提醒,我马上脱口喊出了她的名字,怎么会不记得,三年前的一个深夜,医院的联合会诊,会诊结束后大家一致认为患者已经没有救治的希望,在跟病人家属沟通后,我在反复斟酌后还是决定放手一搏,由于担心病人转运途中会出现危险,我自己攀上救护车上,坐在病人身边,监测着病人的每一项生命体征的变化,把病人平安转入医院重症医学科。风心、心衰、大面积脑梗,两次大手术,三次住院。如今看到这个病人平安的站在自己面前,我喜极而泣,为这个曾经多灾多难的女人高兴,也为自己曾经的坚持而感到欣慰!这就是劳动节最好的礼物!

如今的医院的ICU已经成长为省内收治病人数、病人种类最多、综合实力最强的ICU之一,承担了省内各种突发公共事件以及各种危重病人的救治工作,作为生命的最后防线,我们这个平均年龄只有30岁左右的团体每天都在用青春与智慧托起了生的希望!

紧急救援公益使命

年2月20日,江西省宁都县发生特大交通事故,造成11人死亡、20人受伤,事发后2小时,ICU副主任医师贺慧为作为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江西)指导专家,从医院紧急出发赶往宁都县参与伤员救治工作。她顾不上吃饭,连夜奋战,巡诊12人次,将1名患者转入当地ICU。次日,2名危重患者搭乘直升机转运到医院ICU接受进一步治疗,贺慧为同机护送,完成了江西省第一例空中救援医疗保障工作,创造了全省ICU医生空中紧急医学救援服务的历史。

“ICU医院的‘二炮’部队,别人啃不下来的硬骨头,都交给我们”,这是医院ICU全体医护人员的心声。年2月12日,ICU收入一位16岁花季少女,因重症心肌炎而命在旦夕,巨额的医药费对这困难家庭真是雪上加霜,ICU医护人员得知后不约而同伸出援助之手,发动亲友在
  

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为病人献血、垫钱救人、拒收红包,奋力抢救屡出奇迹的医护团队……

在医院,每当灾难来临,ICU人总是冲在第一线。在年鹰潭“5·15”重大交通事故中,ICU团队的科主任第一时间投入抢救,从当地转入该院ICU的1名患者得到妥善救治,伤情迅速好转。年奉新“1·19”重大车祸事故中,ICU团队多名专家赶到当地进行指导救治,转运上来的伤员均成功康复出院。

奋发图强厚德精医

从某种意义上说,ICU是危重病人能否生存下来的最后一道防线,医院综合救治能力水平的体现。

自医院ICU成立以来,科室便瞄准全国一流水平,多项技术取得突破,领先国内外同行:血流动力学监测(CCO)、持续脉波指示心排量监测(PiCCO)、持续床旁高流量静脉-静脉血液滤过、心力衰竭的规范化诊断治疗等、全省率先开展ECMO……

在与死神的赛跑中,大量危重病人被挽回生命。

年,一名刚刚由外院转入的患有重症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19岁大学生病情分外棘手,我们当机立断,决定采用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ECMO技术帮助病人渡过难关。10分钟后暗红的低氧血液经股静脉缓缓由患者体内引出,经体外膜肺的充分氧合后,色泽转为鲜红,自颈内静脉重新流入病人体内,ECMO成功代替了患者的肺功能!患者指脉氧饱和度立即上升至%,血压、心率亦逐渐平稳,抢救成功!这是江西省重症医学界第一次将ECMO技术应用到临床,填补了省内空白;标志着江西重症医学发展向前迈进一大步,生命支持技术已经达到国际同等、国内领先的水平。

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尽百分之百的努力。

帮扶基层造福百姓

“送出去,请进来”是医院ICU发展的法宝。多年来,通过送医护人员到全国、欧美一流院校访问学习,并请国内知名专家邱海波教授驻院送宝,医院ICU不断壮大。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发春满园。

医院ICU决定将自己精湛的技术带给基层医疗单位。

我跟我们的团队一起,从9年至今,每年都举办一期重症医学论坛,医院培训了0多名重症医学专科医生。到目前为止,医院ICU成功举办省级、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10期。

我们科室率先在江西省重症医学领域运用“云”服务连通省、市、县三级平台,进行学术讨论交流。全省数十家医疗单位团体参与其中,平均会议时长30分钟。云服务的开通,让地市、县级医疗单位足不出户就能“对话”省级专家,共享医学前沿发展成果。科室医院建立对口支援关系,同时利用网络信息平台,开展远程会诊,专医院ICU的病人提供及时的会诊。

为响应新医改的*策,推动多学科诊疗的发展,医院率先垂范,年4月18日,以ICU为主力,联合院内呼吸、检验、药学等多学科,由科室医护人员组成的医院专家顾问团,奔赴宜春市开展拯救脓*症区域专家行交流探讨活动。

ICU这支队伍的平均年龄只有33岁,朝气蓬勃、斗志昂扬,别看他们身躯瘦小,面对疑难杂症的勇气和信心敢比天高。他们在生命最暗淡的时刻,用青春与智慧,点亮一个又一个生命的希望。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而作为一个医者的中国梦就是天下无疾,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是我们光荣的使命与任务,在疾病的狂风暴雨前,我们愿意与你们一起砥砺前行!

个人事迹

周成洋,年8月生,浙江温州人,省青联委员、江西应用科技学院网络评论与传播中心主任。其个人和作品荣获多项表彰,其中:中央网信办表彰6次,共青团中央表彰3次,中央网信办、共青团中央联合表彰2次,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表彰3次,江西省委宣传部、江西省委网信办联合表彰2次,江西省委宣传部、江西省委网信办、江西省直机关工委、江西省委教育工委、江西省国资委、共青团江西省委、江西日报社联合表彰1次,共青团江西省委、江西省青联联合表彰1次,江西省委网信办表彰2次,江西省教育厅表彰2次。中央网信办在写给他的感谢信中,对其积极参与网上评论与引导,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敢于发声亮剑,用于进行网上意识形态斗争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认为他“围绕揭露真相、批驳谣言、澄清事实等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清朗网络空间、促进网络生态向上向善向好贡献了智慧和力量”。江西省委宣传部在通报中,表扬他“在传播网络正能量、网上舆论引导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积极创作,传递能量

他是八大中央重点新闻网站的特约评论员、专栏作者,在涉及重大舆论社会事件和话题上,积极发声,有约五十篇理论、评论文章得到中央网信办指令性推送。此外,他仍坚持积极创作了逾百万字的评论文章,得到人民日报、新华社、求是杂志、解放*报等官方新媒体平台以及近百家报刊和数百家新闻网站刊登。也有作品被中央人民*府、国防部、中央文明办、中央网信办、国家广电总局

1
查看完整版本: 在线抢票与榜样零距离,这五位青联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