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金海摄
在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中央组织部人才工作局支持指导下,中国组织人事报社、中国人才杂志社举办了“年(第四届)全国人才工作创新案例征集评选活动”。
各地组织人社部门对这一活动高度重视,广泛动员,精心组织,案例来稿数量创了新高。至7月底截稿,案例征集共收到全国27个省区市来稿多篇,数量比往年大幅增加(年来稿多篇,年来稿多篇,年来稿多篇)。说明各地对案例征集活动越来越认可、支持,参与程度越来越高。不少省市转发了征稿启事,还对案例进行筛选把关,标明重点推荐案例和一般案例,供评选时参考。
来稿单位丰富多样。既有省、市组织部门,也有基层街道参加。组织部门的来稿占了大多数,同时也有不少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参加,如各地人社局、科技局、文化旅游局、农业农村局。既有机关单位,也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参加。
内容涉及广泛,涵盖了人才工作各个层面。案例质量进一步提升,不少案例创新性、典型性、可复制性都很强,具有推广借鉴价值。
案例来稿涉及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加强对人才的*治引领和*治吸纳、激励广大人才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
上海市嘉定区、浙江省宁波市、福建省厦门市、安徽省芜湖市、深圳市龙岗区、陕西省榆林市等地提供的案例,介绍了他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关于在知识分子中深入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的通知》文件精神,推动活动深入开展的做法经验。其主要做法包括:扎实开展对人才的国情教育;做好重点人才群体的*治引领*治吸纳;把好人才项目审核的*治关口;做好服务保障,增强人才的情感认同、内心归属;开展多维宣传,做好典型带动等。
鼓励和引导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
从案例来稿看,各地的做法多种多样。一是选派优秀人才到基层服务。如福建省福州市选聘1千名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优秀人才,到基层担任村务工作者。河南省开封市委探索了一条优秀人才基层挂职锻炼的新路子。二是改革体制机制,畅通人才向基层流动渠道。如湖南省永州市设立了基层人才专项编制,在全市总编制范围内调剂个编制,实行专户管理。对全日制大专以上、愿意到基层服务5年以上的毕业生,经考核合格直接入编。三是提高基层人才待遇。江西省会昌县对到基层工作的人才,采取激励措施,为艰苦边远山区基层干部发放乡镇津贴每人每月—元。
改革人才评价机制,充分激发人才活力
一是推进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改革。如厦门市海沧区建立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核心的评审标准体系,把在工作中产生的经济效益、科技成果作为评审重要内容,不再将论文作为“硬指标”,而增加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等评价指标的权重。二是推进农村实用人才职称评价机制创新。福建省龙岩市人社局打破“学历、资历、身份、年龄”等传统评审门槛,淡化论文要求,坚持业绩导向,突出业内评价。在首批评出的22人中年龄最大的已经69岁,最小的35岁;有小学、初中、高中学历,也有大专、本科学历。三是建立人才初创企业成长指数评价机制。宁波市海曙区探索建立了人才初创企业成长指数评价机制,对评价优秀的企业,给予重点培育推进和后续扶持激励;对评价指数出现异常的企业,及时把脉问诊,帮助企业补短板、破瓶颈。四是推动人才评价社会化改革。浙江省三门县探索“公荐制”,设置了一系列指标体系,改变人才评定由*府主导“旧常态”,让用人主体成为评价主体,有效激发人才干事创业的活力。
推进人才工作改革创新
各地不断创新人才工作方式方法,提升*管人才工作水平。一是推进人才工作专项述职,调动各级各部门抓人才工作的积极性。江西省委人才办、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委组织部,分别提供了这方面的案例。二是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安徽省池州市聚焦解决人才工作进展不平衡、责任体系不健全、管理考核不精准等问题,建立健全了人才工作定期研判、集中会商、清单制推进、专项述职、项目化管理、目标考核等“六项机制”,提升人才工作合力。三是探索人才工作容错纠错机制。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探索建立了人才工作容错纠错机制,明确人才工作容错纠错适用情形。四是创新人才服务手段和方式。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建立了人才客户经理制度,在区、镇、园三级设立人才服务驿站,并配备一名人才客户经理,将服务和人才*策下沉到一线园区。上海市闵行区在基层街道设立“人才服务便利店”,打造基层人才服务新载体。五是创新编制管理,促进人才集聚。广东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建立省直高层次人才专项事业编制保障制度。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实施“岗编适度分离”用才模式,人才引进后,编制统一落到牡丹江市引进人才服务中心,编制为财*全额拨款事业性质。
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当前正处于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人才工作如何服务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各地进行了许多探索。一是创新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方式。浙江省台州市牵手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同济大学、中国美院等近30所全国知名高校联盟办学,构建覆盖“市、县、乡、村”四级的乡村振兴学院,推动高校资源“下乡”,培育打造一批“土专家”“田秀才”。二是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强化科技特派队伍建设,在全区范围内派驻科技特派员名,科技特派员服务团队10个,实现乡镇、贫困村科技特派员服务全覆盖。三是壮大乡村特色产业人才队伍。贵州省黔西南州大力实施“锦绣计划”,通过与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联盟,将手绣与旅游、文化创意、制造相结合,培育民族工匠人才,发展壮大“指尖经济”。四是发挥乡村带头人作用。河南省淇县组建乡村振兴智囊团,通过实地调研、召开座谈会、集中研判,为乡村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提升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服务的水平
一是为国家发展战略服务。广州南沙开发区把握建设“粤港澳人才合作示范区”和“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化人才特区”的目标任务,围绕港澳人才所需、湾区发展所向、南沙*府所能,着力推动粤港澳三地人才协同创新。云南省保山市与高校合作举办面向南亚东南亚小语种实用人才培训班,为保山服务和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二是创新理念,优化机制,促进人才与经济协同发展。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以产业优势构筑人才优势,按照“*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模式,紧扣产业发展需求来集聚人才。江苏省仪征市围绕汽车产业发展,创新人才*策,打造人才平台,集聚汽车产业人才的经验。江西省赣州市建设高层次人才产业园,创新“人才+项目+平台”模式,聚力引进一批高精尖人才(团队)及项目的经验。三是围绕当地重点产业来开展人才工作。贵州省贵阳市积极发展大数据产业,打造“中国数谷”、建设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核心区,人才工作围绕重点产业发展来谋篇布局。云南省丽江市围绕旅游产业的发展,打造文化旅游产业人才队伍。
培养壮大各类人才队伍
一是推进“新生代”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浙江省永康市实施“四大工程”,探索“新生代”企业家培养新机制建设,促进新常态下民营企业的代际传承和转型升级。福建省晋江市精准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行动“领航计划”,旨在用三年时间,培育一支国际化、创新型的优秀企业家队伍。二是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浙江省湖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实施“金蓝领万人计划”,加快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大*。三是特色产业人才队伍建设。黑龙江省方正县培育壮大非遗产业,打造剪纸人才工程。浙江省缙云县大力实施“烧饼师傅”提升工程,使一批批优秀的烧饼师傅不断脱颖而出,走向全国,走向国际。
引进、集聚人才
一是建设国际人才社区,加快集聚国际高端人才。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致力于打造“海外院士小镇”和国家级外国高端人才创新集聚区。二是中小城市借助研发飞地集聚人才智力。江西省新余市鼓励市内企业在高端人才集聚度高的发达地区建立研发子公司或者与科研院所合作共建实验室,即“研发飞地”,走出了一条“人才在外地,科研为新余;项目在异地,产业在新余”的高端引才新路子。三是吸引人才回乡如火如荼开展。黑龙江省鹤岗市、江西省吉安市均提供了这方面的案例。四是通过人才共享吸引人才流向中小城市。浙江省淳安县主动改革机制,与浙江省、医院医院联盟,实现省市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这也是案例来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