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冈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江西赣州一座生态旅游城市正在赣江源头强势
TUhjnbcbe - 2021/2/1 4:50:00

赣州,山川秀美壮丽,人文独具特色,一代伟人毛泽东登临会昌山赋诗赞之: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近年来,赣州市委、市*府对旅游产业重视程度不断提升,推进力度不断加大,目前,全市已创建国家5A景区1个、4A景区16个、3A景区8个,打造了上百个各类乡村旅游点;形成了红色故都、江南宋城、客家摇篮、绿色家园四大主导品牌及世界橙乡、东江源头、堪舆圣地等特色旅游品牌。年赣州市接待游客.52万人次,同比增40%,旅游总收入.88亿元,同比增49%,位居江西省第一方阵,获评全省旅游工作综合先进单位。全市旅游产业发展生机勃勃,旅游大市已然初具雏形。

纵向对比进步不小,但换一个角度来观察,每年赣州市两会召开时,旅游产业是代表和委员们最关心的内容之一,收到的建议和提案颇多;分组讨论时市领导和代表、委员们也常常“点评”全市旅游产业的发展,颇有“恨铁不成钢”的意味。这些不同的声音缘何而起?赣州旅游产业的发展还存在哪些短板?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组数据对比和客源地市场调研来分析,寻找答案。

一是与省内外旅游强市旅游经济数据的对比。笔者收集了省内外部分旅游强市旅游产业发展经济统计数据与赣州对比。如下表:

二是游客大数据分析。在全市17个5A、4A级景区采集进入景区范围使用移动手机的游客大数据,进行分析。如下表:

三是通过对闽粤赣三省大型城市的一些旅行社和游客进行市场调查,我们发现:1、外地旅行社组团方面,三省各大城市旅行社把赣州作为重要旅游目的地推荐的较少,线路也屈指可数。2、自驾游方面,三省的自驾游协会、俱乐部中仅广东省的相关协会、俱乐部有推荐和组织赣州的自驾游线路,福建和江西较少。3、三省各大、中型城市市民对赣州各5A、4A景区等旅游资源了解不够,和国内其他知名旅游目的地相比,没有较强的到赣州旅游的意愿。4、赣州全市70余家旅行社,大部分是以收客组团出游为主,以地接外地游客为主业的旅行社不足10家。

综合以上大数据及市场调查,反映出我市旅游业的以下短板:1、赣州市旅游产业发展与省内外其他旅游强市相比,接待总人数差距还较大,游客人均消费水平还较低。2、赣州旅游还主要停留在“赣州人游赣州”的层次上,赣州本地游客占比达70%,外地市场开发较为滞后。3、赣州旅游富有吸引力、知名度高的大景区、大品牌不足。4、赣州旅游对外宣传推广和市场对接的力度不够,在主要客源地的市场知名度、美誉度还不高。

从以上发展短板可以看到:赣州旅游产业的发展速度及质量与全市丰富的旅游资源不匹配,与大众旅游时代老百姓的出游需求不匹配,与赣州经济社会发展调结构促增长的要求不匹配,所以才会从领导到社会各界对我市旅游业的发展有更多的意见和建议,有更多加快发展的期待。

面对问题和短板,赣州旅游如何破题解难,开拓创新,实现质的飞跃?笔者试着把脉问诊,就赣州旅游产业如何突出重围,加快发展,实现弯道超越,提出个人的一些观点,供大家探讨借鉴。

一.树立科学发展观,旅游产业方能谱写大篇章。

据国家旅游局5月发布的《中国旅游投资报告》数据,年中国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综合贡献率达11%,旅游直接投资和带动投资对财*综合贡献率超过11%;年全国旅游业实际完成投资亿元,同比增长29%,比第三产业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分别高18个百分点和21个百分点,较房地产投资增速高22个百分点。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今天,各类资本纷纷进入旅游产业,投资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业已然成为中国发展最快最好的产业之一,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

相比全国旅游产业的良好发展势头,赣州旅游产业发展还有较大差距,其原因笔者认为除了欠发达的经济现状限制之外,从根源上寻找,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还有一些领导干部没有树立科学发展观的问题,说到抓旅游产业,还是用老眼光看待,认为旅游业投资大,周期长,税收少,吃力不讨好,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出不了数字*绩。所以一直以来赣州很多旅游资源大县(市、区)始终没有把旅游产业摆到重要的位置,更谈不上把旅游产业当做县域经济支柱产业来打造,从而导致赣州丰富的旅游资源一直处于低层次的开发水平。

要打破这个僵局,关键在于树立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江西时指示:要打造美丽中国的“江西样板”;江西省第十四次*代会指出:绿色生态是江西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要提升“江西风景独好”品牌,加快建设旅游强省,迈入全域旅游时代;赣州市第五次*代会提出:要大力发展现代旅游业,要把我市建设成为全国著名的红色旅游目的地、区域性文化旅游中心城市和东南沿海地区休闲度假后花园。大力发展旅游业已然成为我省、我市的共识,发展大势不可阻挡,发展机遇不容错过,各级各地领导应将思想统一到中央、省、市的发展思路上来,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深刻认识旅游业在我市发展大局中的重要地位,认识到旅游业是富民兴县的绿色大产业,要像抓精准扶贫、抓工业化、抓城镇化一样下大力气抓好旅游业发展。要从部门抓旅游向**统筹推进转变,形成综合产业综合抓的局面,同时要加强*策保障,加大资金投入,优化考核机制,从旅游产业的发展中出成绩、出干部,形成全市上下齐心协力抓旅游的良好局面,真正把旅游产业打造成赣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

令人鼓舞的是在赣州市委、市*府对旅游产业的高度重视、高位推动下,许多县(市、区)正不断提升对旅游产业的重视程度,高起点规划,大手笔推进,全市旅游产业欣欣向荣的局面已初步形成。

二.深化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赣州旅游的超级IP

赣州是旅游资源大市,但业界有赣州旅游“满天星星,不见月亮”的观点,还是有一定道理的。赣州虽然4A级以上景区的数量在全省名列前茅,但仅有“瑞金”二字在全国有较高知名度,其他景区知名度还不高。而红色旅游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80、90乃至00后成为旅游主力*的时代,单靠红色旅游无法托起赣州旅游的大旗。当前,全市上下应大力深化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认真研究旅游市场需求,发挥市场配置作用,从打造旅游产品端发力,集中力量将一批品质好、体量大、潜力优的4A景区或优质旅游资源打造成为富有市场竞争力的5A景区或国家品牌景区、旅游区、度假区,成为赣州旅游的“太阳、月亮”,成为赣州旅游的超级IP。

(一)创建“江南宋城—通天岩”5A景区。赣州古城区宋城墙、八境台、郁孤台、古浮桥、灶儿巷、南市街、慈姑岭、寿量寺、文庙、慈云塔、广东会馆、福寿沟等独具唐风宋韵的古迹、景点与通天岩景区的历史、文化一脉相承,相得益彰。将赣州古城的这些景点及通天岩景区捆绑联合,创新管理体制,成立运营公司,引进战略投资,全面提升改造,联合创建“江南宋城—通天岩”5A景区,也可考虑命名为“江南宋城”景区,使之成为赣州市区的第一品牌景区,成为赣州“江南宋城”品牌的核心景区。

(二)加快三百山景区创建国家5A景区步伐。三百山景区具备体量大、生态优、温泉好等特点,同时还是香港同胞饮用水源东江的源头,因这一特殊地位,在珠三角和港澳市场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应加快景区提档升级,加快创建国家5A景区步伐;同时还应对接好珠三角休闲度假旅游产品的需求,同步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做成赣州最著名的观光休闲度假型景区之一,成为赣州“绿色家园”品牌的核心景区之一。

(三)创建“赣南客家围屋”5A景区。赣州是“客家摇篮”,万赣州人95%是客家人,千年客家历史,孕育了丰富多彩的客家文化,而客家围屋是客家文化最直观、最丰富、最壮观的载体之一,是赣州最为骄傲的文化遗产之一。应抓紧对全市客家围屋进行维修、保护并从旅游的角度进行开发利用。可以龙南县的客家围屋为主体,加上寻乌、安远、定南、全南等地代表性围屋,整合优势资源,完善配套设施,联合创建“赣南客家围屋”5A景区,成为赣州“客家摇篮”品牌的核心景区。

(四)打造“汉仙山”国家5A景区。会昌县的汉仙岩、汉仙湖及周边丹霞地貌是赣州最壮观的水上丹霞景观之一,十余里水路风光旖旎,丹霞奇特,层峦叠嶂,资源品质不亚于龙虎山、武夷山,整个景区体量较大,同时还拥有温泉资源。与汉仙岩景区毗邻的羊角水堡,是赣州仅存的保留完好的古堡,弥足珍贵。应整合资源,引入投资,全面开发,打造水上丹霞奇观+传奇古堡+温泉度假型精品景区,创建汉仙山国家5A景区。

(五)建设陡水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陡水湖及下游相连的南河湖是赣州西部最美的两颗明珠,镶嵌在崇义和上犹的群山之中,生态环境良好,山清水秀,风光旖旎。应尽快理顺管理体制,发挥生态优势,对接长三角、珠三角及海西经济区休闲度假旅游产品的需求,依托良好的资源优势,围绕湖泊打造各类景区,建设度假酒店,发展特色民宿,打造湖泊观光+精品民宿+度假型的陡水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使之成为赣州旅游“绿色家园”品牌的核心景区之一。

(六)创建丫山国家5A景区。大余丫山景区以其优良的生态,丰富的产品,精彩的体验,舒适的环境,已经成为一个美誉度和知名度较高的景区,在赣粤两省具备了较高知名度。应积极鼓励引导企业进一步做大景区体量,丰富景区业态,提升景区品质,打造精品景区,创建国家5A景区,使之成为赣州旅游“绿色家园”品牌的核心景区之一。

(七)创建通天寨国家5A景区。通天寨是我市首个国家地质公园,独特的丹霞地貌,奇特的自然景观引人入胜。通过石城县近年来的着力打造及大力宣传,在赣闽两省市场已有较高的知名度。通天寨及周边的丹霞地貌景观较多,具备整合资源,将景区体量做大做优,创建国家5A景区的潜力。应加大投入,继续开发,创建国家5A景区。

(八)加快赣州复兴之路文化科技主题乐园、龙川极地海洋世界的建设步伐。我市已引入华强集团合作投资建设主题乐园,同期引进的还有龙川极地海洋世界,这类大型文化科技娱乐型旅游项目与观光型旅游景区互为补充,相得益彰,能更好地吸引周边地市游客,提升人气。建成后也将成为赣州旅游的核心品牌景区。

(九)全面推进阳明山景区、南武当山景区、上堡梯田景区、翠微峰景区、罗汉岩景区、屏山景区的扩容提升及开发建设工作。崇义县阳明山景区(阳岭景区)生态好,景色美,体量大。龙南县南武当山景区99座奇峰罗列,地质地貌奇特,目前开发的仅有2座山峰。崇义县上堡梯田景区是独具吸引力的特色人文自然景区,发展潜力极大。宁都县翠微峰景区自古就是名山,人文景色皆佳,体量较大。瑞金市罗汉岩景区风景秀丽,山清水秀,发展空间大。于都县屏山景区生态良好,万亩高山草甸独具特色。这六个景区都具备优秀的资源条件,需要做好规划,做大体量,加大投资力度,完善景区建设,适时创建国家5A景区,日后也必将成为赣州旅游的核心景区。

(十)打造一批新的精品4A景区,让赣州十八个县(市、区)星光璀璨。赣州还有一些独具特色的景区,目前已经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开发,包括赣县白鹭古村、夏浒古村、宝莲山、章贡区花田小镇、瑞金市密溪古村、崇义县君子谷、西湖、齐云山、上犹县柏水寨、大余县梅关古驿道、龙南县虔心小镇、九连山、安远县九龙山、寻乌县青龙岩、石城县八卦脑、全南县天龙山;包括全市十余处各具特色的漂流景区;包括全市数十处尚未开发的温泉资源。虽然这些资源可能暂时无法打造5A景区,但同样需要抓住机遇,加大建设力度,提升景区配套设施,创建4A景区,这些景区将和原有的4A景区一道,成为赣州旅游一颗颗闪亮的星星,和核心景区相互辉映。

从现在开始,抓住机遇,着力打造这些赣州最优秀的旅游资源,朝着创建一流景区的目标前进,必将创建出一批优秀的品牌景区,与瑞金共和国摇篮景区等已有的品牌景区一起成为赣州旅游的“太阳”、“月亮”、“星星”,成为赣州旅游的超级IP,届时赣州旅游必将“日月同辉”、“星光灿烂”,风景这边独好。

三.整合全市各类资源,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全域旅游目的地指的就是一个旅游相关要素配置完备、能够全面满足游客体验需求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开放式旅游目的地,是一个能够全面动员(资源)、立足全面创新(产品)、可以全面满足(需求)的旅游目的地。

要引领旅游产业发展的步伐,加速赣州旅游产业的发展,打造赣州全域旅游目的地,结合当前实际应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着力推进“旅游+”融合发展。我市旅游业态相对单一,传统观光型景区占比重,还是较为封闭的单一自循环,全市目前仅在“旅游+农业”方面有较好的一些结合和发展,和其他产业融合严重不足,应结合我市产业特色,着力加大旅游与农业、林业、商贸、文化、教育、体育等产业的融合,从封闭的旅游自循环向开放的“旅游+”融合发展方式转变,形成齐抓共管大合力,开发旅游产品新业态,打造旅游大产业,实现综合新产能。

(二)着力推进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目前赣州大部分旅游景区收入主要依靠门票销售,还停留在落后保守的“门票经济”时代。应进一步解放思想,通过发行旅游年卡(面向全部游客发行)、开展推广活动、倡导分享经济等多种方式,引导各地各景区自我加压,开拓思路,丰富产品,发展新业态,研制特色旅游商品,让游客由单次单一的观光旅游向多次多元的观光+体验+购物+度假旅游转变,降低门票收入占比,实现收入的多元化,提升景区综合效益,实现旅游产业经济发展质的飞跃。

(三)着力发展乡村旅游,打造“田园综合体”。赣州市国土面积达3.94万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76.4%,农村天地广阔,生态良好,大有作为。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抓住游客寻找“最美乡愁”的梦想,结合新农村建设、“空心房”整治、农业产业化、精准扶贫等工作,引导当地能人及村民参与发展乡村旅游,打造一批精品乡村旅游景区(点)或“农家乐”,让游客到赣州乡村旅游景区感受自然,品味乡愁,同时让乡村旅游成为农民脱贫致富提高收入的重要途径。

要着力打造一批精品“田园综合体”。年2月5日,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在乡村建设“田园综合体”这一概念;财*部5月25日下发《关于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年确定河北、山西、江西等18个省份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中央财*从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资金、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补助资金中统筹安排,支持试点工作。“田园综合体”是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乡村体验、风情民宿、生态保健、农村电商、文化民俗及特色养老产业为一体的乡村综合发展新模式,其中旅游业态是主线,发挥着串联、融合各个要素的特殊作用。大余的丫山景区就已经是一个初具雏形的“田园综合体”。这类综合体不一定需要高品质的景区资源,往往依托于乡村生态和农业产业,科学设计,精心布局,就能最大程度发挥资源优势,打造出精品乡村旅游综合体,带动村落经济及社会文明的良性发展。赣州农村的良好生态及丰富资源得天独厚,各地要抓住机会,积极争取中央的各项*策支持,打造一批精品“田园综合体”,建成后必将成为赣州旅游发展的新亮点和增长极。

(四)着力打造一批旅游特色小镇。赣州各地的旅游资源特色突出,品牌众多,结合当前中央提出的打造特色小镇工作,各地要因地制宜地打造一批旅游特色小镇。宁都县的小布镇结合红色旅游、绿色生态及新农村建设,已初步打造成了让人眼前一亮的旅游特色小镇,并获评“江西十大休闲旅游小镇”,当地群众从中也获益匪浅。赣州还有许多资源独特的小镇值得打造,比如将上犹县陡水湖镇打造成“渔家风情小镇”、崇义县的上堡乡打造成“梯田小镇”、瑞金市的沙洲坝镇打造成“红色小镇”、安远县三百山镇打造成“温泉小镇”、石城县大畲村打造成“荷花小镇”、信丰县安溪镇打造成“脐橙小镇”、龙南县关西镇打造成“围屋小镇”等等,这些小镇将形成一个个小型的“全域旅游目的地”,让旅游产业与城镇经济社会发展有机融合并形成良性循环,成为赣州旅游的一颗颗明珠。

(五)着力打造自驾游目的地城市。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及相关旅游网站统计数据,目前国内游客中自驾游游客占比已达到60%,并呈现不断增长之势,自驾车、房车旅游已成为大众旅游时代游客出游的主流方式。以广东省为例,私家车保有量已超过万辆,是中国私家车保有量最高的省份之一,自驾游已成为广东省游客最主要的出游方式。赣州地处赣粤闽湘四省交界,就距离而言,是四省游客自驾游最理想的目的地之一,我市应抓住机遇,围绕高速交通网,统筹规划建设自驾游交通引导系统和配套服务设施,尤其注重大力建设自驾车房车营地等配套设施,对接自驾游大市场,让自驾游助推赣州旅游由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发展,将赣州打造成中国南方重要的自驾游目的地城市。

四.唱响赣州旅游品牌,迎接高铁旅游时代。

旅游形象品牌宣传作为城市形象宣传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作用不仅是宣传旅游资源吸引游客,更是发挥着展示城市形象,提升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的作用。要把旅游宣传统一纳入全市整体形象对外宣传的总体战略统筹推进,唱响赣州好声音。近年来赣州旅游对外宣传力度不断加大,在客源地市场初步塑造了较好的品牌形象,但总的来说赣州旅游宣传的广度、深度和精准度还不够,品牌形象还不够突出,美誉度还有待提升,市场潜力还有待激发。

年-年,南昌—吉安—赣州及赣州——深圳高铁将开通运营,赣州旅游将面临历史性的发展机遇。面对即将到来的高铁旅游时代,面对大众旅游时代游客的个性化出游需求,赣州旅游要瞄准核心客源市场,提前做好客源地市场宣传及拓展工作,抓住机遇,迎接新时代的到来。

(一)主攻媒体大平台,大力宣传赣州旅游品牌形象。整合全市各地资源及各级资金,加大赣州旅游形象宣传及广告投放力度。一是要加大在央视的广告投放及形象宣传力度,目前央视仍是中国影响力最大的宣传平台之一,要持之以恒地在央视进行大手笔赣州旅游形象广告宣传,并加强与央视各类节目进行合作宣传推广,通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实现观众口碑质的飞跃,树立赣州旅游的良好品牌形象。二是要善用新媒体。互联网时代,要实现“旅游+互联网”的全面融合,加快推进赣州智慧旅游平台建设,利用智慧旅游平台实现智慧管理和智慧营销;要借助各类新媒体手段,发挥互联网媒体引爆速度快,传播广,效果好等特点,策划网络宣传活动及事件营销,传播赣州旅游好声音,迅速提升赣州旅游知名度。三是要瞄准闽粤赣、港澳台等我市主要客源地市场,精准有效投放旅游形象宣传广告。要在赣瑞龙动车线、闽粤赣高速公路网、赣州机场航线及未来将通车的京九高铁线进行赣州旅游宣传广告的精准投放;要在闽粤赣重点客源城市、赣州机场航班飞抵城市及港澳台加大赣州旅游形象宣传力度,提升赣州旅游知名度,有效带动客源地市场游客的出游意愿。

(二)创新开展大活动,不断提升赣州旅游知名度。开展各类旅游节庆活动是聚焦媒体

1
查看完整版本: 江西赣州一座生态旅游城市正在赣江源头强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