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年间,魏禧到石城游学回宁都路经固村,看到一对婆媳俩吵得不可开交。一问才知道婆婆是远近闻名的酿关生酒的高手,外号叫“酒婆婆”,儿媳是固村有名的做豆腐能手,号称“豆腐西施”。酒婆婆很想把自己一身的酿酒手艺传承给儿媳,让儿媳不要做豆腐了。可儿媳并不在乎她的酿酒手艺,倒是对自己的做豆腐手艺精益求精。时间久了婆婆对儿媳妇就没了好脸色,经常风言风语说:“做豆腐算什么手艺?我做了几十年的豆腐,闭起眼睛就能做豆腐,说起做豆腐我是固村真正的老师傅。”儿媳妇也不示弱:“我三岁开始就跟我母亲学酿关生酒,酿酒手艺练得炉火纯青,论酿酒你还要拜我为师,我只是对酿酒没有兴趣。”以前只是斗斗嘴,这天两个人开骂,差点打起来。两个人的男人在边上干着急。
魏禧了解情况后,饶有兴趣停下来,对婆媳俩说:“你们不要争了,比比就知道。”大家介绍说这是宁都的大文豪魏禧,相信一定会公正评判。儿媳妇人爽快,一听立马同意。婆婆说:“酿酒和做豆腐都要比,但有个条件,她输了就停了做豆腐,全心全意跟我学酿酒。”好强的儿媳妇看到众人在场不好不应。魏禧安排她们先比做豆腐,他称好同样多的豆子和石膏交给她们,然后就让她们自己去做了。两三个时辰后,两人的豆腐都已经做好。魏禧带领大家一起来评判。大家一看,明显儿媳妇做的豆腐细嫩、色泽也更好,口味也好于婆婆做的豆腐。儿媳妇有点得意:“说什么做豆腐固村真正的老师傅,应该说是固村真正的老牛皮大王!”婆婆不服气,要求马上进行酿酒比赛。魏禧称好了同样多的糯米给婆媳俩,然后说:“我半年后再来品酒,看谁能胜出。”
半年后,魏禧如约而至。他带领几个老酒客,先打开了儿媳妇的酒坛,一下子满屋充满了酒香,大家一喝,赞不绝口。婆婆听了不太相信,也舀了一碗喝,感觉酒的纯度、甜度和烈度真的不错。婆婆急不可耐,说:“喝喝我酿的酒”。说完自己打开了酒坛的酒封。魏禧舀了一碗喝,立马微微皱了皱眉头。其他老酒客喝后也表情各异。婆婆立即接过来喝,虽然酒醇香细腻,力道浓烈,但仔细一品,总感觉有一点酸味。婆婆也坦然承认输了。她自言自语:“放酒时难道没把水烧开?以前也是这样做的,今天怎么出了酸味?”魏禧安抚她说:“蒸酒做豆腐,逞唔得老师傅。一不小心就可能塞翁失马。”看到婆婆难过,媳妇赶紧跟婆婆说:“我是瞎猫碰到死老鼠,这几年经常看你酿酒学了不少手艺,其中我只是改了你一个程序,你用冷开水放酒,我用酒放酒,所以我酿的酒,香、甜、粘、腻、味道浓烈。”魏禧说:“还要不要你儿媳学酿酒手艺了吗?”儿媳妇不好意思说:“我早就学婆婆的手艺了,只是不喜欢别人逼,再说我更喜欢做豆腐。”婆婆说:“大文豪说得对,蒸酒做豆腐,逞唔得老师傅。儿媳妇的那一招比我高啊。我也想开了,就把我们婆媳共有的酿酒手艺传给全固村人吧,让大家都发财。”所以才有了今天固村闻名全国的关生酒、三甲酒。“蒸酒做豆腐,称唔得老师傅”这句俗语也随固村三甲酒流传下来。
这是一句客家家训俗语,本意是虽然是天天做的诸如蒸酒作豆腐等十分熟悉的工作,也不能大意,不能单凭老师傅的经验做事。引申义是再有经验都可能出错,事事都要小心。在客家人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常常是批评那些自以为是,以有老经验自居的人。
(如需购买,可到宁都新华书店或宁都文津书店或联系购买)
(本文出自李学文《宁都客家俗语》,转自“宁都前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