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冈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介绍 » 一份珍贵的湖广填四川移民路线图
TUhjnbcbe - 2021/3/31 22:22:00

近日,贵州遵义林隆富先生提供了一份家谱资料,谱中记载了他的先祖林云龙、林云凤、林云开、林云科兄弟四人在“湖广填四川”的洪流中从福建老家入川的每日行程。这是目前为止我看到的最详细的一份湖广填四川的移民行程路线记录。

康熙五十六年()正月十八日,为追求新的美好生活,林云龙兄弟四人从福建汀州府武平县大湘亭里一图大禾保冷水村(今武平县大禾乡邓坑村冷水自然村)出发,经过三个月零四天的水路、旱路的艰辛行程,经历了云科病故于途的悲痛,最终于四月二十二日到达目的地四川资州内江县。兄弟四人将入川的每日到达或经过的地点都记录下来,并以信件的形式发送回福建老家。后人也将这份宝贵的家庭遗产记录了下来。

今年是年,是林云龙兄弟四人入川周年,为纪念这几位林氏入川的先驱者,特将他们的每日行程转发出来并将线路绘制成图,既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也是对他们的最好纪念。

我对行程记录作了一些初步考证。黑体部分为遵义谱中原文,括号中为谱中所记地名正确写法或简单注释,部分地名为同音字或别字,给以纠正,部分地名给以现地名备考。有一些地名尚未与现在的地名联系起来,期望有读者能提供线索,也希望读者能对考证文字提出意见,在此先行谢过。

以下为行程记录原文:

康熙五十六年正月十八日,从福建省莆田县启程。当日行至乌鸦治。

(按:遵义谱记兄弟系莆田人,从莆田县出发。但两日行程即到江西会昌境内,不可能是从莆田县出发。据福建武平林富保先生的资料和四川资阳谱记,云龙兄弟为武平县大湘亭里一图大禾保冷水村(今武平县大禾乡邓坑村冷水自然村)人。从冷水村到江西会昌县水路上船之地,大致为两日陆路行程,因此云龙兄弟为武平人可信。)

十九日到犁田寨(待查)。

二十日到庙滩上船。每人船银二钱。二十日渡至会昌县,因官无照去不得[①]。

(庙滩具体位置待查,按到会昌船程在一日之内,当在今会昌县周田镇上下)

延至二十七日,一早开船,到齐茅糖房[②],朱阑铺糖房。

(糖房为塘房之误。齐茅,清代有齐茅水塘防,归雩都县汛管辖。据《清史稿》志第四十一、地理十三赣州府雩都县贡水的记载:“贡水自会昌入,北迳齐茅汛,右合雷公嶂水,又西合垇脑庑水,至白石塘,合宁都水,入赣。”可见齐茅在雷公嶂水与垇脑庑水汇合处。)

二十八日到余县。

(余县为雩都县之误,即今于都县)。

二十九日到赣州府地带。

三十日渡至百村(待查)。

二月初一日到太和县(泰和县)、吉安府。

初二日到动风寨[③]。

(吉水县西田村有“寨脚下”,水路距吉安府40公里,或即动风寨所在地。)

初三日到夹江县,下船起岸。[④]

(即峡江县,原县治巴丘镇。)

初四日行至王铺。

(王铺,或为今新余市渝水区*虎村,在峡江县至新余之西北古道上之坳上往西南去袁州府方向上,距峡江县约30km,坳上以西10km,泉田以东10km。因为是赣江水路上岸后第一日陆路行程,体力充沛,日行30km可行。)

初五日到泉田。

(今江口水库库尾仍有泉田之名)。

初六日到宜县(分宜县)长山。

(长山当为昌山,即昌山铺,在今分宜县昌田村,有昌山庙,泉田至昌山约30km,恰为一日行程。泉田到昌山一段,今已经为分宜县江口水库库区,线路已然在水下,大致方向当是随着袁水河道而行。)

初七日到下铺。

(下铺当为下浦,今宜春市袁州区下浦村,昌山至下浦约20km)。

初八日到袁州府沛义铺。

(沛义铺,查康熙《袁州府志》有宜春县地图,在宜春县十里铺(今地名仍存)之西、分界铺(今分界村)之东,按一铺十里计算,在今“刘家下”附近。)

初九日到仙凤。

(仙凤,今芦溪县宣风镇旧称。传以“仙界风景胜,凤凰择栖之所”而得名仙凤。《昭萍记略》称,明万历年间,知府郑淳典将驿站改建为公馆,名曰“宣风”,后宣风逐渐取代了仙凤。

初十日到茶亭。

(当在今萍乡市安源区高坑镇茶亭村。有小地名茶亭里,宣风到茶亭约20km)。

十一日到坪乡

(萍乡县,茶亭至萍乡约10km)。

十二日租船,行水路二日,用银四钱。

十四日到湘潭县,行船至荣福桥。

(荣福桥,即云湖桥,为湘潭至湘乡古驿道之要冲,桥畔古驿道遗迹尚存。今湘潭县设云湖桥镇,有诗词之乡美誉。近代诗文大家王闿运即云湖桥石井铺人。)

十五日至湘乡县。

十六日行至普庵堂。

(普庵堂即普安堂,在今湘乡棋梓镇普安村,湘黔铁路线有普安堂站。)

十七日到楼衣。

(当为娄氐,湘中重要驿站,原属湘乡县。据康熙《湘乡县志》记载,娄氐之名始于宋熙宁六年()。建国后,先归新成立的蓝田县(涟源县),年成立娄底市,年即被撤销,复归涟源县,年娄底市再次成立。为即今娄底市所在地)。

十八日到关王桥

(关王桥,为湘乡至安化之间重要驿站,在今涟源市石马山镇关桥村)。

十九日到蓝田[⑤]。

(蓝田,即蓝田市,为湘中重要的驿站,是明清时期湘中商贸中心。原属长沙府安化县,为安化县最南部区域。据《安化县志》,宋代理学家栻在绍兴年间游历此地,曾说“此地宜蓝”,这个蓝即蓼蓝,为染料靛青的来源植物。解放后,成立蓝田县(后改涟源县),为县城所在地,今为涟源市主城区部分,城北建中村仍有有小地名蓝田)。

二十日到辛子桥(待查),因下雨住二日。

二十三日行至新化县。

二十四日到三堂(即新化县三塘)。

二十五日到*场大山湾。

(*场大山湾或为今“王家湾”,在今新化县金凤乡筍芽村,据三塘约20km)。

二十六日到川山桃金坑。

(桃金坑当为今溆浦县淘金村,距王家湾12km。)

二十七日到子方桥。

(子方桥待查,大致在油洋乡油洋村、桥里村附近,有私家桥,油洋桥等,距离淘金坑一日行程)。

二十八日到序铺县(溆浦县)。午时三刻,林云科疾病身故,葬于当地。

三月初二日行至川石岩洞[⑥](穿岩界)。

图1穿石界

(位于湖南溆浦县与沅陵县交界处,为溆沅古道之标志性地名。

初三日到协溪(肋溪,即荔溪)。

初四日到协口(荔溪口,今有荔溪口村),因下雨住二日。

初七日雇船行水路。

初八日到神州府(辰州府)界内。

初九日过吴苏糖房。

初十日至十三日过赛近司(保靖司)。

十四日过李野(里耶),十堤(石堤[⑦])下船,行至高场坪(赶场坝),十六日到,下雨。

(李野即里耶,湖南龙山县里耶镇,为湘西名镇。)

(十堤即石堤,在四川酉阳司,今秀山县石堤镇,为川东水路入湘的第一口岸。)

(高场坪,疑为赶场坪,即今秀山县赶场坝)

十七日到普海坝。

(渤海坝,今酉阳龙潭镇渤海村)。

十八日到酉场司(酉阳司)[⑧]。

十九日到龙古铺,过隘。

(龙关铺,当时龙池关,今酉阳县龙池镇龙池村)

二十日到南木岭、观音岩。

(南木岭即楠木岭、楠木箐,在今酉阳黑水镇楠木村)

二十一日下雨停行。

二十二日到两河口。

(两河口,今酉阳两河镇两河村)

二十三日到王家排。

二十四日至马家岩。

二十五日到大二桥。

(大二桥,黔江区石家镇火石垭村北部有大桥湾。翻过桑柘坪,可到水花井。大二桥或在左近。)

二十六日到水花井及井渡口。

(水花井,今彭水县乔梓乡有水花溪、水花村,位于大河坝保家楼以东向黔江方向约15km,沿水花溪山谷向西偏北,出口正可到达大河坝,水花井当是此处。)

二十七日到大海坝,过河上百溪。

二十八日到召坝。

二十九日到木宗铺[⑨](木棕铺)。

(木棕铺位于木棕河与沧沟河交汇处,今名车坝。)

四月初一日到火炉铺(),初二日下雨停行。

(火炉铺,今火炉镇[⑩])

初三日行至白果铺(今白果村,在武隆县仙女山镇),闩大铺(待查)。

初四日到木坚铺(木根铺)、丁家铺。

初五日到算水县(有误)。

初六日到涪州,雇船行水路。

初七日渡至协铺(待查)。

初八日下雨停行。

初九日到长寿县,下船步行至重庆府。

十四日息住一日。

十五日走到凉风亭()。

十六日到丁家凹(璧山县丁家)。

十七日到永县(永川县)。

十八日到牛亭铺(今邮亭镇)。

十九日到荣昌县。

二十日到石燕桥(今石燕桥镇)。

二十一日到隆昌县双凤场(今双凤镇)。

二十二日到达内江。

在记录中有总结之语:“历时三个月零四天,行程二千四百余里,一路糖房关口并无阻挡。日后有人来内江县,烦劳列位叔伯,家中之事件及小女四人寄一音信来。”从这里看,这份行程记录是给武平老家长辈寄回的家信之一部分。

林云龙兄弟入川后,先在内江居住二年,后迁至资阳西乡西二里葫芦坝晏家湾、大叶湾居住。后人林国广、国泰等人在光绪年间迁至贵州遵义。今遵义后人林隆富先生于清明时节前往四川寻祖,故有这份宝贵资料的现世。特再次感谢隆富先生。

以下为初步还原的林云龙兄弟入川路线图。

一份珍贵的湖广填四川移民路线图

图2林云龙兄弟入川路线路

[①]湖广填四川初期,外省人口想要迁往四川,须到地方官府申请凭照。后来人流潮涌之时,部分地区或人流也有无照而往的。

[②]糖房,当为塘房之误。塘是明清沿着驿路驻*警备的小关卡,也是传递*事情报信息的中转地,通常是汛下设塘,塘所在地即称塘房,也有称铺的。一般塘房每十五里设置一个。

[③]动风寨,未知。吉水县西田村有“寨脚下”,水路距吉安府40公里,或为此寨之寨脚。

[④]据赵国祥等编《峡江县志》年版记载,峡江县古道之“西北大道”有两条,其一是自北门出城,经岭上、*泥岗、杨家边、汪背、油陂庙、砚溪、鹏溪、坳上,至虹桥入新余。其二是自*泥岗,经泗汾、蛟岭、两眼桥、五眼桥、戈坑、莲花洲,至西坑入新余。见:《峡江县志》,,P。

[⑤]蓝田到新化的古道路线。查《涟源市志》交通编古道之蓝新大道,自蓝田经六亩塘、良溪,至冷水江花桥抵新化县城。

[⑥]川石岩洞,即穿石岩洞,当为穿岩界,为溆浦县与沅陵县之间官道交界之地。溆沅官道,出溆浦县走文家村、观音阁、木溪、温溪口到穿岩界。沅陵境内则是经仰溪铺、三冲界、池坪、竹园、坳坪到穿岩界。

[⑦]石堤,今重庆市秀山县石堤镇石堤村。当时秀山尚未建县,属酉阳司。

[⑧]傅崇矩《成都通览》中所载《傅樵村游记》中的“自成都至酉阳水陆路程”:水路至涪州,友涪州起旱路入酉阳。由涪起陆,五十里新场,五十里三窝山,七十里木根铺,八十里白果铺,三十五里火炉铺,五十里木棕铺,五十里牛岩铺,七十里白溪场,三十里保家楼,五十里郁山镇,四十里白蜡园,六十里石塔铺,七十里黔江县,三十里青棡坪,七十里濯河坝,六十里两河口,三十里土塘坝,六十里楠木箐,六十里酉阳州。与傅氏的记录相比,林云龙兄弟为走近路,并未走相对平坦一些的两河口—濯河坝—黔江—栅山场—蔡家场—郁山镇—保家楼路线,而是在两河口以后开始穿越酉黔彭三角区的崇山峻岭,走两河口—水市—石家—火石垭—桑柘坪—保家楼这条相对难走的路线。

[⑨]木棕铺,为清郁山镇汛管辖的递塘之一。据乾隆《涪州志》,木棕铺在小木棕河与大木棕河汇流处,小木棕河发源于印溪。据此,木棕铺在今大田村南边,木棕河与沧沟河交汇处,今名车坝的区域内。

[⑩]火炉铺,今武隆县火炉镇。武隆县于康熙七年()并入涪州,在武隆镇(今武隆土坎镇)设立武隆巡检司。

评论有三:

张张**:这个路线图跟成都东山汝英张氏先祖回广东五华县朝祖的记录很类似,也是详细记载每日行程、所到之处,回乡所办之事,族人回到成都东山后所用的盘缠都有记载

龙泉齐家:你这个记载问题比较多,要多分析,一是3个多月走多里,一天才走20多里,显然不合理。二是地名一定要落在地图上,你还有很多地名没有落下去。三是用途和性质要确定,汝英张氏记载时间和里程非常清楚准确,是因为使用了公款,要向家族报帐。有些个人行为,则带有回忆性质,不一定准确。

张张**:走的时间跟距离不能简单的乘除,路上经常因为各种原因需要停留,具体还需要仔细分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份珍贵的湖广填四川移民路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