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冈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福建赖氏源流探索赖氏入闽始祖标公陵园在
TUhjnbcbe - 2021/5/21 17:02:00
济南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zczz/131229/4319054.html

中华赖氏,起源于古赖国,建于武王十三年(公元年)。商末年间,纣王昏庸无道,民不聊生,武王命弟叔颖率众诸侯起兵伐纣,功成后退居河南省赖地。武王念其功勋,赐为子爵,并封叔颖所居地为赖国。史称赖子国。周景王七年秋,赖国被楚国所灭,迁于鄢,赖国子民饱受磨难,历劫不灭,心怀故国,自强不息,遂以国为姓,木本水源,尊叔颖王为太始祖,此为赖氏之起源。

周封赖国今在河南省息县包信镇。流传于世的各地赖氏族谱以及众多的史料和大量出土文物所证实。也是众多史学家、方志学家、考古学家经过对包信镇的现场考察和学习论证取得的共识。《后汉书·郡国志》记载:汝南郡,“褒信侯国,有赖亭,故国”。宋朝人郑樵所撰《通志·氏族略》、元代史学家马端临著的《文献通考》、明朝人陈士元的《万姓总谱》、清代顾栋高编的《春秋大事表》、清顺治《息县志》以及存于息县褒信镇东岳庙的清道光二十七年《重修东岳庙碑》记载:“包信镇,古春秋赖国地也。汉为褒信县……”。又从清咸丰年间桂文灿编绘的《春秋列国图》和现代史学家顾硕刚,谭其骧编绘的《中国历史地图集》也同样标志古赖国于息县东北。从以上历朝历代的史书和金石文字足以证明古赖国在今河南息县包信镇。

自赖国被楚所灭,其遗民迁鄢陵后以国为姓,还有部分散居于河南的颍川郡、河南郡(今河南洛阳)、河内郡(今河南武陟)等地方。此后又逐步向南迁徙。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还没有成为高门望族,直到宋朝之时才发展起来,逐步形成了以迁居在江西南康(今赣州)和迁河南许昌市的颍川及河南洛阳一带的河南三支望族。由赖国直系遗民迁鄢陵和许昌一带隶颍川郡辖的赖氏其人数最多且影响最大,故以“颍川”为赖氏的郡号。东晋孝武帝宁康三年(公元年),庄公任处州府太守加崇*班御史,见松阳(浙江境内)山水秀美,率家人迁居松阳。

据永定县和蕉岭老族谱载:“-----其由颍川继迁松阳,自庄公始。西晋光公,字列宝,官浙东从东海王越,讨成都王颖,卒于*,反葬浙东。一子元。元二子:长庄,次厚。迁松阳家焉”。庄公之子遇,任江东太守,于晋安帝二年(公元年)上本奏请所居松阳为郡,蒙晋安帝准奏,御笔亲书“松阳郡”赐之。松阳郡号就此而定。叔颖66世孙硕公,字仲芳。官太常侍少卿,于南朝刘宋元嘉年间,时遇世乱,辞官偕弟毅迁南康郡之揭阳(今赣州),隐居*洋界之桴源。盖松阳迁徙后直以桴源为乐土矣。元嘉末又徙居赤竹坪筑室开居。后赤竹坪改虔化县治(今宁都县城),递传郁、徽、灿公,时蕃衍日盛,分派已繁。从此,赖氏进入大发展的鼎盛时期。迁居南康一带的赖氏也形成了一支旺族,便以“南康”为赖氏的又一郡号。

另又有以“西川”为郡号的脉派。是继“松阳郡”之后的又一个郡号。据老谱载:叔颖第90世孙六郎公之子:虞观、朝美、朝英、朝奉四兄弟,因忠宋不助元,为避加重苛税和徭役等,虞观公裔开天恩户使用西川郡,朝美公裔开天明户沿用松阳郡。但西川郡各地并不多见。可又见上杭《赖氏虞观族谱》(年)载:赖氏以西川为郡,是以文王迁于岐山,即陕西省西部现岐山县,叔颖公为文王之子,故溯厥本源,以西川为郡望和堂号。又有族谱载曰:康熙21年御制百家姓时所封。](康熙21年御制百家姓所封一说至今才多年时间,而许多老墓碑所镌刻的郡号其时间已早在多年前就运用了西川郡号)。

硕公的第三子灿公生七子:昭、得、度、明、思、求、彦。昭公留居祖地赤竹坪(虔化即今宁都);度公返迁桴源(后裔有迁广东);明公之子由虔化迁水西(江西抚州);思公迁江西石城;求公迁江西会昌。得公原居虔化,而长子标公锦衣卫副使,仕唐,升直殿大将*。因闽省寇乱,统兵剿寇平乱。奉谕敕守镇闽汀,其极、枢二弟也随迁入闽。

北宋末年,金、元相继入侵,宋高宗南渡,更多的赖氏裔孙向福建西部、南部,广东东部、北部迁徙。进入闽省的赖氏裔孙其上祖也许就不单是一个标公及其兄弟一脉派系的了。明代,赖氏后裔又继续不断的向南迁徙,进入广东、广西及沿海一带。

祖国的宝岛台湾,现有人口2多万,除30多万原住民外,其他大部分都是来自大陆,而极大部分移民的祖籍又在福建的西部和南部的长汀、永定、漳州、平和、泉州以及广东的一些县市区。

南明永历十五年(年),郑成功部将赖某与杜某合垦台湾沙连堡社寮庄及山脚庄。另外已有一赖姓人与林杞一起入垦台湾竹山镇,成为第一批进入台湾的赖姓人。清代迁至广东东北部的赖氏裔孙有的向中部四川等地移民。也有部分迁移偏远的南方山区甚至海外。不少赖氏族人参加了太平天国起义,失败后在清*府的压力下,一些赖姓人由东南沿海迁居台湾,这些迁徙可考的约有14次。据《新埔赖氏族谱》记载:在康熙六十年(年)时,宁化公后裔天经公由漳州平和县葛竹乡迁入台湾北板桥镇,成为新埔赖氏开基祖。又从赖罗傅有关的资料记载,平和心田乡赖云从,后裔于乾隆年间由漳州平和移居入台中三份浦。由大陆迁往台湾省的赖氏,以原居福建漳州、泉州各县者为多,大都居在台湾的沙鹿、鹿港、清水、台南、高雄等地。而来自广东的赖氏则定居在台湾省的北部和中部,如新竹、桃园、苗栗、台中等地。

通过大量的族谱资料和对客家民系五次从中原向南迁移的的情况可知,赖氏族人自东晋时就开始迁出有到浙江松阳一带。此后陆续迁出到江西赣州(为南康郡),再次向福建、广东、湖南,陕西、及台湾等地发展且散居在各省的县市乡。据各地老族谱资料记载所悉,本省境内赖氏人口分布不均,宁德地区人口较少,大部分是在清·康乾年间从闽西永定迁移该地定居为多,而后又转迁浙江温州、泰顺、平阳等县市(也有因谋生直接从永定迁去定居的)。闽北赖氏人口也不多,亦有从闽西永定迁出,也有从闽南辗转而去者。闽南漳泉赖氏,多属六郎公第二、第三、第四之子(即朝美、朝英、朝奉)三兄弟裔孙。泉州晋江,洛江罗溪等极大部分是朝英公后裔。朝英后裔其第四代允公(即宁化公之三子雍公的长子廷贵公)生七子,大部分都播迁在闽南。据康熙辛亥年的一些资料记载,其七子中:孟仲二房分居金溪、永春、仙游及罗溪,三叔公分居于德化,四叔公及六叔公(与其叔辈廷显公)分居于漳州平和,五伯公居泉州南壁之麓为凤山派的泽翁公支脉,允公晚年偕幼子七伯公北上复迁延汀。居在德化部分赖氏裔孙,据谱载部分是灿公之四子明公的后代(明公后裔据资料今在江西抚州为众)。这支派系的资料述:在德化汤头乡吉山开基祖赖子居(即吉山始祖六八公)八世单传,至十世碧华公留居吉山,秉先祖之遗,其兄碧荣公携子崇监开基闽清永福彭角尾。福州市罗源,三明永安等地部分赖氏,原属五郎公之三子八郎公(祖籍在闽西永定仙师贤豪村,又名叫田螺湖)之后裔。闽西诸县赖氏大多数是五郎公的长子六郎公(其子虞观、朝美后裔)、次子七郎公、三子八郎公、四子九郎公之裔孙。个别县市赖氏是标公之弟极公和枢公之裔。

赖氏族人——这支从中原向南飘泊而自强不息的族系,随汉民族不断的向南迁徙,经历了各个历史时期的磨难,筚路蓝缕,艰苦创业,不断壮大,逐步形成了其意志坚毅刚强,不畏艰难险阻的一支劲旅,遍及海内外,扎根在八闽大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特立卓行的创建辉煌。

(作者赖森生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赖氏委员会会长)

上杭标公陵园

大唐入闽世祖标公,讳标,字元恺,乃周文王姬昌第十九子叔颖公立国后第79世孙。辅佐大唐战功卓著,“钦赐锦衣之尊,加封直殿将*”其裔十一代世袭将*爵位。时闽省寇乱,帝加封威武都将*。统兵五路,入闽剿寇,寇闻丧胆,追至上杭,一鼓而定。圣恩谕敕,镇守闽汀,遂眷及兄弟极、枢而家。后公卒葬于上杭古田坪埔。

标公乃闽、粤、台、浙、赣及东南亚赖氏众多族亲之始祖,为使祖先丰功伟绩彪炳万代,弘扬护国为民精神,我族有识之士议建标公陵园。于是古田赖氏宗祠理事会于年发出筹建标公陵园之倡议,得到各地宗亲热切响应,全力支持筹建工作。二年来,在筹建过程中经过多次的宗亲恳谈会,在宗明、永兴、明魁、汝谦宗长以及晋江、罗溪等地宗亲率先捐资的感召下,各地宗亲慷慨解囊,为陵园的建设给予大力的支持,特别是宁德、晋江、龙岩、永定、上杭、长汀等地宗亲联谊会为陵园建成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标公陵园修建委员会全体成员和广大宗亲们的共同努力下,历时二年,占地五亩,气势宏伟壮观,造价六十余万元的陵园业已竣工。它的创建不仅得到广大宗亲的认可,同时也得到上级*府和领导的赞赏。我们坚信它的建成将为赖氏族亲继续弘扬祖德,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加强宗族联谊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福建赖氏源流探索赖氏入闽始祖标公陵园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