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成公派下嶺南珠江三角洲支系的族譜:番禺沙灣《京兆家傳族譜》(見複印件1)、番禺汀根《黎氏遠祖分枝系統表》(見複印件2)、番禺《汀根黎氏族譜》(見複印件3)、番禺《汀根松琴支派族譜》(見複印件4)、番禺《三善黎氏族譜》(見複印件5)、《黎氏番禺縣小谷圍大塱房族譜》(見複印件6)、《番禺板橋黎族家譜》(見複印件7)、順德《逢簡黎氏族譜》(見複印件8)均記載:入粤始祖諱景成,字觀光。原江右白沙(今江西寧都東韶青音)左馮翊之右族,宋賜進士知雄州事,爲《雄州宗》。夫人歐陽氏,生二子:長京相,次允相。大多數譜未載景成公任满下落。只有《三善黎氏族譜》載:“景成公生二子,次子與父複还江西原籍。”
景成公派下嶺南珠江三角洲支系的族譜均沒有記載“景成公遷清遠縣”之事。
景成公長子,諱京相,字台甫,號澤詳。官至廣西永福縣教諭。時寇南雄,衣冠之士,多擇地于廣州。公攜妻、子來廣州南海閘門口叢桂坊(宋時爲南海縣屬地,今爲廣州市叢桂路,內仍有黎家基大街)居住,爲《廣州宗》。娶夫人寧氏,生啓禎;娶妾區氏,生廣祥。一女,適上舍余公之仲春魁。
京相公長子,諱啓禎。字伯將,號尚絃。南海邑庠生,以文學經世,時別駕林公日岑,慕其德,以女妻之。生二子:長子宗遠,次子宗明。
啓禎公長子,宗遠。仕宋英宗(公元至年),官任參*。娶安人戴氏,上舍戴薇軒公之女。再娶鍾氏。生四子:長子諱源,字汝淮,號騰川。改諱永綏號梅峰,遷居順德槎涌。次子諱流,字汝淇,號??川,遷居東莞茶滘併都會草涌。三子諱清,字汝汶,號巨川,遷居番禺紫坭西海。四子諱潔,字汝沂,改諱勝常字用勤,號遺安,遷居順德逢簡。康熙《南海縣志》卷之二建置六十五載:“黎氏宗祠,在城西西濠邊。爲宋參*黎宗遠建,督糧道蔣伊題記。”
啓禎公次子,宗明。生四子:長子諱賢,遷居順德鷺洲。次子諱良,遷居都會。三子諱德,遷居順德龍山。四子諱佐,遷居順德鷺洲。
景成公遠祖祖源及景成公派下嶺南支系珠江三角洲後裔:
僑——獻——達猷——寵——扈武——華——元(偉)——琛——靖——幹——1度——2堯——3祚——4清泰——5裳——6襯——7玕——8延昌——9孟欽——10伯雋——11慶誘——12沾秀——13志南——14翰——15寅壽——16祿秀——17良兆——18慕德——19德新——20景成——21京相、廣祥——22啓禎——23宗遠、宗明——24源(字汝淮,號騰川。改諱永綏號梅峰)、流(字汝淇,號??川)、清(字汝汶,號巨川)、潔(字汝沂,改諱勝常字用勤,號遺安)、賢、良、德、佐。
隨後,自宋至今,各自在嶺南珠江三角洲各地繁衍生息。(見複印件9、10)
年秋獲江西《康邑(南康)黎氏重修族譜》(見複印件11),發現其譜在孟欽公之子孫中載:“景成公遷居廣東廣州府清遠縣清江市”。當其時,爲求證此譜所載是否屬實,我尚未有手機,只好通過某些聚會活動,接觸到個別清遠黎氏兄弟(可能沒有從事過探討族譜),特向其咨詢:“清遠縣是否宋代時有‘清江市’?現是否仍存在?清遠黎氏中有否記載是景成公後裔?”得其答複:“清遠縣沒有‘清江市’,清遠黎氏中沒有記載是景成公後裔。”考慮到景成公派下嶺南珠江三角洲支系的族譜均沒有記載“景成公遷清遠縣”之事,唯此譜獨載,未知是否事實,只好存疑,故而作罷。
年1月4日,晴國與番禺市橋東城詒燕堂(梅峰公之孫順興公爲始祖)之重餘(又名卓禧)宗兄、及其堂弟汝禧、徐國雄先生一行四人,赴江西省寧都縣東韶鄉河池,探譜尋墓。由河池連茂宗兄滙同連科宗叔(綿萬之父)、綿萬宗弟、芳興宗侄(綿萬之子)、寶生宗兄共九人登東嶺,尋得九世祖北宋孟欽公之墓幷錄下碑文。借得連茂宗兄家藏《寧都東韶黎氏十二修族譜》十一冊返番禺,由重餘宗兄帶往澳門修裱幷複印,後返還連茂宗兄。《寧都東韶黎氏十二修族譜》(見複印件12)載:“二十世,德新長子,景成,名慶。遷廣東清遠縣胥江市。其後子孫轉遷南豐縣。娶徐氏,葬李山祭口,人形。子四:松郎,其三子未詳。”由此可知景成公離開江西寧都東韶青音之前,名慶,娶了徐氏,生了四子,長子松郎,其余三子不詳。景成公離開江西寧都東韶青音之後,可能一直沒有回過青音。故鄉中後裔修譜時不知“景成公後來賜進士,知雄州事。夫人歐陽氏,生二子:長京相,次允相”這一回事,因而在族譜中沒有記載,只載“遷廣東清遠縣胥江市”。記載景成公遷广廣東清遠胥江市,相信这个“市”,不是指城市的市,而是当時市集的市。此譜所載再引起我的注意!江西《康邑(南康黎氏重修族譜》是否把“胥江市”誤載爲“清江市”,故清遠黎氏兄弟說沒有“清江市”。從此令我耿耿于懷!
年6月20日,我師兄林威銘先生邀請番禺市橋東城房重餘宗兄往三水大塘鎮,探討林氏大宗祠選址問題,我陪同前往。返程時,從車窗往外看,忽見有一白底黑字“胥江囗囗”的类似村墟名字牌匾,一掠而过。胥江後二字,因車速太快,看不清楚。由于有急事,未能返回探究,且不是在清遠,以爲同名巧合,沒引起重視,十分遗憾!
年11月27日,從網上獲得安徽東至縣《京兆黎氏宗譜》(見複印件13),其譜載:“三十世,景成,德(晴國按:此譜漏掉“新”字應爲德新)長子名慶。配徐氏,葬李山磜口人形。徙居廣東南雄清遠縣胥江市。”此譜載“徒居廣東南雄清遠縣胥江市”是混載了,清遠縣幷不隸屬于南雄!要麽記載爲“徙居廣東南雄”,則與景成公派下嶺南珠江三角洲各房的族譜記載吻合。要麽記載爲“徒居廣東清遠縣胥江市”,則與江西《寧都東韶黎氏十二修族譜》吻合。安徽東至縣《京兆黎氏宗譜》與江西《寧都東韶黎氏十二修族譜》的記載都出現“清遠胥江市”,搜尋目標當指向“清遠胥江市”!
由于未遇得真正從事探討族譜的清遠黎氏兄弟,協助搜尋宋代時清遠胥江市!
年,我在各群發文尋找清遠縣胥江市及胥江黎氏中景成公派下的另一支後裔。當時,有宗親不假思索即指出胥江在蘇州!我很感謝這個宗親的善意,但他忽略了我要尋找的是“清遠縣胥江市”,《寧都東韶黎氏十二修族譜》清晰記載景成公“遷廣東清遠縣胥江市”,這個“胥江市”前有定語“廣東清遠縣”修飾,也就是廣東清遠縣管轄的“胥江市”!判斷爲“蘇州之胥江”,就張冠李戴了!
族譜記載的“廣東清遠縣胥江市”是宋代的歴史地名。相信這個“市”不是指城市的“市”,而是當時市集的墟市的“市”!
隨後,在網上認識了清遠黎氏善英宗親,幷添加了清遠善英宗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