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南剑
一
年1月15至17日,中共中央*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治局委员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朱德、陈云、博古,候补委员王稼祥、刘少奇、邓发、何克全(凯丰),红*总部和各*团负责人刘伯承、李富春、林彪、聂荣臻、彭德怀、杨尚昆、李卓然,以及中央秘书长邓小平出席会议,共产国际驻中国*事顾问李德及担任翻译工作的伍修权列席了会议。
会议着重总结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经验教训。首先由博古作关于反对第五次“围剿”的总结报告。他过分强调客观困难,把失败原因归之于反动力量的强大,而不承认主要是由于他和李德压制正确意见,在*事指挥上犯了严重错误造成的。接着,周恩来就*事问题作副报告,指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事领导的战略战术的错误,并主动承担责任,作了诚恳的自我批评,同时也批评了博古和李德。张闻天按照会前与毛泽东、王稼祥共同商量的意见作反对“左”倾*事错误的报告,比较系统地批评了博古、李德在*事指挥上的错误。毛泽东接着作了长篇发言,对博古、李德在*事指挥上的错误进行了切中要害的分析和批评,并阐述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战术问题和今后在*事上应采取的方针。王稼祥、朱德、刘少奇等多数同志也相继发言,不同意博古的总结报告,同意毛泽东、张闻天提出的意见。会议最后指定张闻天起草决议,委托常委审查,然后发到支部讨论。
会后,张闻天根据与会多数人特别是毛泽东的发言内容,起草了《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的决议》(简称遵义会议决议)。这个决议,在中共中央离开遵义到达云南扎西(今威信)县境后召开的会议上正式通过。决议明确指出,博古、李德以单纯防御路线代替了决战防御,以阵地战、堡垒战代替了运动战,是第五次“围剿”不能粉碎的主要原因。决议充分肯定了毛泽东等在领导红*长期作战中形成的战略战术基本原则。
遵义会议还制定了红*尔后的任务和战略方针。决定红*渡过长江在成都之西南或西北地区建立根据地。会后,又根据敌情的变化,决定中央红*在川滇黔三省广大地区创造新的根据地。
遵义会议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在秦邦宪(博古)、张闻天(洛甫)、周恩来、陈云四常委的基础上,又增选毛泽东为中共中央*治局常委。并决定取消“三人团”,仍由中革*委主要负责人朱德、周恩来指挥*事,周恩来为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随后,进一步调整了中央领导机构。2月5日,在川滇黔交界的一个叫鸡鸣三省的村子,中央*治局常委分工,决定由张闻天代替博古负中央总的责任(习惯上也称之为总书记);以毛泽东为周恩来在*事指挥上的帮助者。3月中旬在贵州鸭溪、苟坝一带,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新的“三人团”。周恩来为团长,负责指挥全*的*事行动。
遵义会议是在紧急的战争形势下召开的,没有全面地讨论*治路线方面的问题,而是集中地解决了*内所面临的最迫切的组织问题和*事问题,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和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中国革命的航船终于有了一位能驾驭其进程的舵手。这些成果,是中国共产*同共产国际中断联系的情况下独立自主地取得的,标志着中国共产*在*治上开始走向成熟。这次会议,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挽救了红*,挽救了中国革命,在中国共产*和红*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制定了一条正确的*治路线和*事路线,屡遭挫折的红*从此有了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保证!
对于遵义会议系列会议之一的“鸡鸣三省”会议召开的日期、内容,学术界基本没有异议,但在何地召开,学术界则意见不一。归纳起来有三种观点:一是云南威信县水田寨花房子说,二是四川叙永县石厢子说,三是贵州七星关区林口镇鸡鸣三省村说。
为此,笔者分别大篇幅的引用中央*治局常委或其亲属的相关回忆文章,并以地方史料为佐证,揭示其内在逻辑关系,以兹证明鸡鸣三省会议在贵州省七星关区林口镇鸡鸣三省村召开。
二
年10月上旬,宁都会议召开,苏区中央局“开展了中央局从未有过的反右倾斗争”,集中火力批判毛泽东,毛泽东被免去总*委职务。10月6日,临时中央常委会同意对毛的处分,毛泽东被迫离开红*领导岗位,直至年1月遵义会议后才逐渐复职,特别是在鸡鸣三省村子召开的中央*治局常委分工会议上,成为周恩来在*事指挥上的帮助者。
年2月上旬这一段时间,在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史中,是组织路线、*事路线进行激烈调整的关键时期。在《毛泽东年谱》中,有着详细的记载:
“2月5日离开石厢子,到达川、滇、黔边界的鸡鸣三省村。同周恩来谈张闻天提出的变换中共中央领导的问题。随后,中央*治局常委分工由张闻天接替秦邦宪在*内负总的责任。根据当前敌情,中革*委考虑渡江的可能性问题,认为如渡江不可能,则留川、滇边境进行战斗与创造新苏区。
同日中共中央书记处致电项英转中央分局,传达中央*治局和中革*委的决定:‘分局应在中央苏区及其邻近苏区坚持游击战争’,‘要立即改变你们的组织方式与斗争方式,使与游击战争的环境相适合’。‘成立革命*事委员会中区分会,以项英、陈毅、贺昌及其他二人组织之,项为主席。一切重要的*事问题可经过*委讨论,分局则讨论战略战术的基本方针。’
2月6日到达云南威信县石坎子。中革*委电令红一、红三*团向威信县扎西靠近,迅速集中,以便于机动。
2月7日由于国民**加强长江沿岸防御,并以优势兵力分路向中央红*进逼,中共中央和中革*委决定放弃北渡长江计划,致电各*团指出∶我野战*原定渡江计划已不可能实现,改取‘以川、滇、黔边境为发展地区,以战斗的胜利来开展局面,并争取由黔西向东的有利发展’的方针。电报要求各*团迅速脱离四川追敌,向滇境镇雄集中,并进行与滇敌作战的一切准备。
2月8日中共中央书记处为贯彻遵义会议精神,发布《中央*治局扩大会议总结粉碎五次‘围剿’战争中经验教训决议大纲》。中央*治局常委毛泽东、张闻天、陈云等陆续到*委纵队和各*团干部会议上传达决议。
2月9日同*委纵队经大河滩到达威信县城扎西镇。在老街江西会馆出席中央负责人会议,研究下一步进*方向和部队缩编等问题。在会上提出回师东进、再渡赤水、重占遵义的方针。认为应利用敌人的错觉,寻找有利的战机,集中优势兵力,发扬我*运动战的特长,主动地消灭敌人。为此提出轻装,精简机构,充实连队。
2月10日中革*委发布各*整编的命令。中央红*在扎西地区开始进行整编。全*除干部团,共编为十六个团。红一*团缩编为两个师六个团。其他各*团取消师一级机构,红三*团缩编为四个团,红五、红九*团各编为三个团。”
这一关键时刻、关键地点发生的变化,对个人来说,都应是刻骨铭心的、难以磨灭的记忆。
年《人民文学》准备在五月号发表毛泽东主席的词六首,郭沫若应约于5月1日撰写了《喜读毛主席〈词六首〉》一文。5月9日,郭沫若将这篇文章的清样送毛泽东主席审改。毛泽东主席阅后将这篇文章中关于《忆秦娥·娄山关》写作背景的一段话全部删去,重新写了这段文字:
“我对于《娄山关》这首词作过一番研究,初以为是写一天的事。后来又觉得不对,是在写两次的事,头一阕一次,第二阕一次。我曾在广州文艺座谈会上发表了意见,主张后者(写两次的事),而否定前者(写一天),可是我错了。这是作者告诉我的。一九三五年一月*的遵义会议以后,红*第一次打娄山关,胜利了,企图经过川南,渡江北上,进入川西,直取成都,击灭刘湘,在川西建立根据地。但是事与愿违,遇到了川*的重重阻力。红*由娄山关一直向西,经过古蔺、古宋诸县打到了川滇黔三省交界的一个地方,叫做“鸡鸣三省”,突然遇到了云南*队的强大阻力,无法前进。中央*治局开了一个会,立即决定循原路反攻遵义,出敌不意,打回马枪,这是当年二月。在接近娄山关几十华里的地点,清晨出发,还有月亮,午后二三时到达娄山关,一战攻克,消灭敌*一个师,这时已近*昏了。乘胜直追,夜战遵义,又消灭敌*一个师。此役共消灭敌*两个师,重占遵义。词是后来追写的,那天走了一百多华里,指挥作战,哪有时间和精力去哼词呢?南方有好多个省,冬天无雪,或多年无雪,而只下霜,长空有雁,晓日不甚寒,正像北方的深秋,云贵川诸省,就是这样。‘苍山如海,残阳如血’两句,据作者说,是在战争中积累了多年的景物观察,一到娄山关这种战争胜利和自然景物的突然遇合,就造成了作者自以为颇为成功的这两句话。由此看来,我在广州座谈会上所说的一段话,竟是错了。解诗之难,由此可见。”时隔二十七年,近七十岁的毛泽东主席仍能明确指出会议的时间、地点:“红*由娄山关一直向西,经过古蔺、古宋诸县打到了川滇黔三省交界的一个地方,叫做“鸡鸣三省”,突然遇到了云南*队的强大阻力,无法前进。中央*治局开了一个会,立即决定循原路反攻遵义,出敌不意,打回马枪,这是当年二月。”
特别点明了:“川滇黔三省交界的一个地方,叫做‘鸡鸣三省’”“中央*治局开了一个会”“这是当年二月”。
这一回忆明确了会议的名称,叫鸡鸣三省会议,而不是鸡鸣三省石厢子会议、鸡鸣三省水田寨花房子会议。
三
同样,周恩来总理在《*的历史教训(节录)(年6月10日)》一文中回忆道:
“毛主席说:年1月遵义会议纠正了王明的路线错误,王明倒台了。这是简单的总结的话。事实经过是:在长征中,毛主席先取得了稼祥、洛甫的支持。那时在中央局工作的主要成员。经过不断斗争,在遵义会议前夜,就排除了李德,不让李德指挥作战。这样就开好了遵义会议。中央的很多同志都站在毛主席方面。由于毛主席拨转了航向,使中国革命在惊涛骇浪中得以转危为安,转败为胜。这是中国革命历史中的伟大转折点。毛主席的正确路线在*中央取得了领导地位,真正取得了领导地位。遵义会议一传达,就得到全*全*的欢呼。中央红*年10月10日从雩都出发,出发时八万多人,号称十万人,辗转三个月到达了遵义地区。三个月中间,坛坛罐罐都带着,连机器都抬着,那简直是不堪设想的。哪有那种大转移呢?那是大搬家。当然那些东西都纷纷丢掉了,大概没有出江西,机器就丢掉了。经过广东、江西,然后又转到湖南。在湖南多次转移,然后才进到贵州。在进入贵州前后,就争论起来了,开始酝酿召集*治局会议了。从黎平往西北,经过*平,然后渡乌江,达到遵义,沿途争论更烈。在争论过程中间,毛主席说服了中央许多同志,首先是得到王稼祥同志的支持,还有其他中央同志。当时林彪并不是积极的,是同别人说牢骚话的。在遵义会议上,毛主席作了讲话,扭转了航向。
遵义会议的主旨是纠正*事路线错误,因为当时是在惊涛骇浪中作战,*事路线最紧迫。长征是辗转战斗,蒋介石以大*围追我们,截击我们,侧击我们。我们在广西那个地方受了很大的损失。白崇禧用很厉害的办法对付我们,他把我们走的路上的老百姓都赶掉,甚至把房子烧掉,使我们没有法子得到粮食和住房。他在背后截击我们,我们一个师被截断了,得不到消息,牺牲了。经过多次挫折,到了遵义只有三万多人。这么大的损失!这个严重的错误是血的教训。毛主席取得领导地位,是水到渠成。事实证明,在千*万马中毛主席的领导是正确的。
毛主席的办法是采取逐步的改正,先从*事路线解决,批判了反五次‘围剿’以来的作战的错误:开始是冒险主义,然后是保守主义,然后是逃跑主义。这样就容易说服人。其他问题暂时不争论。比如‘左’倾的土地*策和经济*策,肃反扩大化,攻打大城市。那些都不说,先解决*事路线,这就容易通,很多人一下子就接受了。如果当时说整个都是路线问题,有很多人暂时会要保留,反而阻碍*的前进。这是毛主席的辩证唯物主义,解决矛盾首先解决主要的矛盾,其次的放后一点嘛。实际上次要矛盾跟着解决了,组织路线也是勉强解决了。当时博古再继续领导是困难的,再领导没有人服了。本来理所当然归毛主席领导,没有问题。洛甫那个时候提出要变换领导,他说博古不行。我记得很清楚,毛主席把我找去说,洛甫现在要变换领导。我们当时说,当然是毛主席,听毛主席的话。毛主席说,不对,应该让洛甫做一个时期。毛主席硬是让洛甫做一做看。人总要帮嘛。说服了大家,当时就让洛甫做了。撤销博古的那个声明也没有用‘总书记’。那个时候名称也不是那么固定的,不那么严格的,这个‘总’字好像没有加上,反正他是书记就是了,因为其他的人做常委嘛。那个时候没有书记处。毛主席总是采取这样的办法来教育人,使大家逐步地觉悟起来。所以,组织路线并没有完全解决。但是,这样比较自然,便于集中力量取得胜利,减少阻力。
至于*治路线,暂时不提。遵义会议开了以后,要继续前进。这个时候争论又起来了,打仗如何打法也引起了争论。那个时候困难啰,八万人剩下三万多人。每一个部队里都减员,伤员病号都不少,的确有困难。在那种关头,只有坚定不移地跟毛主席走。这时问题就出来了,一个比较小的问题,但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就是从遵义一出发,遇到敌人一个师守在打鼓新场那个地方,大家开会都说要打,硬要去攻那个堡垒。只毛主席一个人说不能打,打又是啃硬的,损失了更不应该,我们应该在运动战中去消灭敌人嘛。但别人一致通过要打,毛主席那样高的威信还是不听,他也只好服从。但毛主席回去一想,还是不放心,觉得这样不对,半夜里提马灯又到我那里来,叫我把命令暂时晚一点发,还是想一想。我接受了毛主席的意见,一早再开会议,把大家说服了。这样毛主席才说,既然如此,不能像过去那么多人集体指挥,还是成立一个几人的小组,由毛主席、稼祥和我,三人小组指挥作战。从那个时候一直到渡金沙江,从1月、2月出发,到了5月,这是相当艰难困苦的一个时期。走‘之’字路,四渡赤水河。从土城战斗渡了赤水河。我们赶快转到三省交界即四川、贵州、云南交界地方,有个庄子名字很特别,叫‘鸡鸣三省’,鸡一叫三省都听到。就在那个地方,洛甫才做了书记,换下了博古。”??
时隔三十七年,七十四岁的周恩来总理准确地指出会议的地点:“我们赶快转到三省交界即四川、贵州、云南交界地方,有个庄子名字很特别,叫‘鸡鸣三省’,鸡一叫三省都听到”,并特别强调交权地点的三大特殊特征:一是地点特殊,“三省交界即四川、贵州、云南交界地方”;二是名称特殊,“有个庄子名字很特别,叫‘鸡鸣三省’”,三是地势特殊,“鸡一叫三省都听到”。
众所周知,周恩来总理过目不忘,记忆超群的这一特殊本领是被世人所公认的,在众多的文章都有回忆。
严格意义上来讲,石厢子、水田寨均不在三省交界的地方,只能算是毗邻三省交界的地方。邻近三省交界的地方的村子只有贵州省七星关区林口镇鸡鸣三省村、云南省镇雄县坡头镇德隆村、四川省叙永县水潦乡岔河村,其中,鸡鸣三省庄子就在三省交界的地方。
由此可推断,不是三省交界的地方,不是交权的地点;鸡鸣三省不是一个区域,而是一个特指的庄子。
四
《刘英自述:张闻天夫人口述历史》一文中,用《长征:难忘的三百六十九天》一章,详细回忆了长征的艰难历程:
“从年10月16日踏上长征之路,到年10月19日到达陕北吴起镇,我作为红一方面*三十个女战士之一,走完了二万五千里征程,跋涉了三百六十九天。这是永生难忘的三百六十九天。回想起来,无数悲壮的场面、惊险的经历,历历在目。长征途中种种复杂的斗争,也深深刻在我的脑际。长征精神,对于我自己是一种永不枯竭的鼓舞力量。
……
长征出发后,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在一起行*,称为中央队‘三人团’,以同最高‘三人团’相区别。中央队跟我们行*靠近,宿营地常常相距不远,我得空就到他们那里去,看望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同志,有时也向他们作些反映。我每次去谈情况,毛、张、王三人都听得很仔细。听了我汇报的情况,他们叹息、摇头,感到问题严重。
真正改变这种局面,是在遵义会议以后。遵义会议批判了‘左’倾*事路线,否定了‘大搬家’,改变了领导,整个队伍实行大整编。领导这次整编的是陈云同志。我参加了具体的工作。陈云同志气魄大,组织能力强,细致而又果断,长征途中好多次渡河都是他在渡口指挥。
这次整编把‘红章’纵队的编制撤掉了。庞大的挑夫队伍解散,一些重家伙有的埋起来,有的干脆扔了。凡是能战斗的人,都调到前方去。迫击炮、炮弹、枪械分给各战斗部队。余下的人成立一个队,主要管资财、供给和档案,有一批挑子和驮子,带着文件档案和金银财宝,由杨立三当队长,毛泽民当副队长,我当指导员。经过这次大整编,队伍精干,行动灵活,再不像先前那样拖泥带水了。
过了不久,我被调到地方工作部。当时地方工作部聚集了一批善于做群众工作、能说会写的同志,男同志有贾拓夫、吴亮平、潘汉年、谢唯俊、王观澜等,女同志有蔡畅大姐、阿金(金维映)。部长是罗迈。
地方工作部主要是做群众工作,每到一地,打土豪,分浮财,发动群众拥护红*。还有一项做得较多的工作是安置伤病员,伤得比较厉害,没有办法跟着走的,就同老乡商量,给一笔钱,留下来,住到老乡家里养伤。后来,地方工作部的任务又加了一项,叫做‘撒种子’,就是在打土豪、发动群众的过程中,发现积极分子,秘密发展他们入*,让他们在本地开展工作。
在地方工作部时,印象最深的事是在扎西听闻天传达遵义会议精神。
传达会议是在2月10日开的,刚过了旧历年。会场临时搭了个木板台子,连标语之类的布置都没有。参加会议的营以上干部随便坐在长凳子上,聚精会神地听传达。
闻天告诉大家,上月攻克遵义以后在那里召开了中央*治局扩大会议,对反对敌人五次‘围剿’及西征作了总结。他说,我们不能粉碎‘围剿’的主要原因不是客观的而是主观的,我们在*事领导、作战指挥方面犯了错误,敌人采用的是持久战与堡垒主义的战略战术,我们应该用决战防御(即攻势防御),集中优势兵力打敌人的弱处,在运动战中吃掉他一路或一部分,各个击破敌人,这样来粉碎‘围剿’。用华夫(李德)的“短促突击”的战术原则来作战,使我们不能在运动战中消灭敌人。在苏区边界上到处造堡垒,以堡垒对堡垒,跟敌人拼消耗、拼子弹、拼人力,结果使中央苏区不能粉碎‘围剿’。闻天指出,决战防御的战略当然首先要求寻找有利时机与敌人决战以转入反攻和进攻,但是,在不利的条件下则要退却,避免战斗,以保持红*的有生力量。为了寻找有利时机,就是放弃一部分或大部分苏区的土地也是应该的。由此,他讲到这次退出中央苏区还迟了。7、8、9三个月,我们消耗了不少力量。其实,在广昌战役后,就应该退出中央苏区,保存有生力量。而10月开始西征的时候,我们思想上又没有明确转移是为了打仗,不是避难搬家。结果来了个大搬家,坛坛罐罐全带上,后方机关庞大,战斗部队只能变成掩护队。
我们从闻天的报告中得知,遵义会议批评了李德、博古的错误,作出了改变领导的决定,毛泽东同志当选为*治局常委,取消最高‘三人团’,由周恩来和朱德指挥*事。关于*中央的组织领导问题,遵义会议决定由常委分工解决。到2月5日在‘鸡鸣三省’这个村子里,常委分工又决定由闻天接替博古负总的责任(习惯称为总书记)。当时还有人在背后鼓捣,叫博古不要交权。所谓‘交权’,就是把几副装有中央重要文件、记录、印章的挑子交出来。博古没有听,他说,应该服从集体的决定。这样他就把权交给了闻天,那几副挑子,就跟闻天走了。以后博古也逐渐觉悟过来,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他在‘七大’对第三次‘左’倾路线检讨比较深刻。博古有捷才,善辩,是个能干的同志。不幸抗战胜利后在黑茶山飞机失事中和王若飞、叶挺等一起遭到了意外。
闻天做传达时,会场上不时引起议论。大家深受‘左’倾路线之苦,本来就有不少不满和牢骚,现在中央的决定讲出了大家的心里话,好像拨开了乌云,看到了晴朗的蓝天。我本来只知道闻天理论强,听了传达,才知道他对战略问题也有研究。后来闻天告诉我,这方面主要得益于毛主席。他同毛主席在长征前曾在云石山一个小庙里同住过一段时间,长征路上又一直走在一起,关于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他倾听了毛主席的许多精彩议论。
闻天传达报告之后,是自由发言,谁要讲就上台去讲,批评‘左’倾路线的发言十分踊跃。”
张闻天(洛甫)夫人刘英详细的回顾了交权的时间、地点及交权的方式,“到2月5日在‘鸡鸣三省’这个村子里,常委分工又决定由闻天接替博古负总的责任(习惯称为总书记)。当时还有人在背后鼓捣,叫博古不要交权。所谓‘交权’,就是把几副装有中央重要文件、记录、印章的挑子交出来。博古没有听,他说,应该服从集体的决定。这样他就把权交给了闻天,那几副挑子,就跟闻天走了”。
刘英和张闻天(洛甫)在长征结束后结为夫妻,在共同生活的岁月中,家庭中每个人*治生活中的大事,对夫妻二人来说,都是终生难以忘怀的。如果是在石厢子、水田寨花房子交权,那刘英肯定写成在石厢子这个集镇、水田寨花房子这个村子里进行“交权”了。
五
年,中国共产*在巴黎主办的《全民月刊》连载了名为《随*西行见闻录》的纪实报告,作者署名“廉臣”,自称是一名国民**医,被红*俘虏后留用,后跟随红*一起长征。当红一、红四方面*在四川懋功胜利会师后,“廉臣”脱离了红*队伍,辗转回到内地后写成此文,讲述了当时鲜为人知的中国工农红*长征的情况。文章发表后,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在国统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年,为纪念遵义会议召开50周年,《红旗》杂志全文刊登了这篇文章,“廉臣”的真实身份才大白于天下,原来“廉臣”就是陈云,该文是在莫斯科写就的。
该文共约4.5万字,是最早向世人介绍红*长征和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和红*领袖的著作(比埃德加·斯诺的《西行漫记》早面世一年多,年7月,当斯诺到陕北采访时,陈云此文的单行本已在巴黎和莫斯科公开出版了),为后人研究红*长征保存了极为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为此,笔者特摘录一段:
“赤*在黔北休息12天后,即全部经桐梓、习水而由土城渡过赤水河,向川南前进。
桐梓县为黔北入川的门户,县城不大,自南至北只一里余,但有一特点,足使我永远不忘者,桐梓城为贵州历年来该省**领袖之家乡,故有美丽堂皇之洋楼数十座。这些洋房,都属贵州历年来之**要人的。而在洋房之旁则有无数鄙陋之草屋。**要人之门前有汽车,可以来往于遵义及川边,而贫民则背负背斗(云贵川几省运夫及小贩,不用肩挑而用背斗),终年辛劳而不得饱。贫富之分,宛然如画。
自桐梓经良村至赤水县之土城,均系大路,地势均向上,间有几段筑有汽车路基。但此种汽车路,确为中国最难行之汽车路。我经过时,正值下雪,故路上湿而且滑,行路之难莫甚于此。当我上桐梓西门外之高山时,见赤*领袖毛泽东正手提竹杖步行上山,两脚污泥及膝,且满身沾泥,恐系路滑跌于污泥中所致。
赤*由土城、太平渡两镇架浮桥渡过赤水河,向古蔺以南前进,此即由贵州而入四川省矣。以后经川黔边沿赤水河上游西走,经过许多小路,为赤*西行以来湘黔两省从未经过之小路,尤以两河隘为最险要。由两河隘进威信县为30里,两边削壁中有水沟,一边山崖上凿一人行道而通过,只要道路破坏五尺,*队即无法通过。历尽无数困难,而到达云南之威信县(旧名扎西,在滇黔边)。部队达到威信之时,正系旧历正月初三。即在该县休息一天。但气候严寒,夜间降雪。
云南之民族问题,值得注意者,龙云为彝家,云南*队与*府中上级官员,都属彝家,汉人则受压迫。故赤*未到威信时,在某一乡村中,曾有北京大学毕业而曾任云南某县县长者,晤赤*首领,愿率当地民团并可号召各县民团助赤*进攻云南,为汉人解除压迫。赤*在此区域时,以各民族解放为口号,以取得汉回苗各民族的同情。以后,赤*曾以罗炳辉(云南人,久在云南*队中服务,曾属朱培德部下。早为秘密共产*员。在江西吉安为民团指挥时,率几百民团加入赤*)的九*团在毕节、宣威、东川一带活动,汉回苗民之加入红*者五六千人,震动全滇。滇民盛传赤*有一苗民籍之罗*长要回滇驱逐龙云。罗之声名,亦以大振。但赤*虽反对龙云彝家压迫汉回苗民,同时却对一般彝民,则似民族平等、反对大汉民族主义等等进行宣传。
赤*原定计划本拟由威信继续西进,渡过牛栏江而入川。但在威信休息一天之后,忽然又向东回,恐系当时局势不能过江,故不冒险。但赤*之忽然折回黔北,确出川黔*队意料之外。川*本在北面与赤*并行向西追击,以便迅速驰赴江边扼阻。而赤*之忽然由威信折回赤水河东,待川*发觉而折回时,赤*已渡赤水河而占桐梓、娄山关。赤*此种狡猾机动之作战方法,常以出奇制胜,此均为朱德、毛泽东之特长。故在赤*中,毛泽东有诸葛亮之称。”
文中,作者详细的描述了长征过程中的艰难险阻,具体点到了“两河隘”这一特殊地方。多年来,*史界一直认为两河隘就是云南扎西县城附近的两合岩,经笔者查阅地方志、实地田野调查,得出结论:两河隘(两河岩)就是在七星关区鸡鸣三省村,陈云到达过鸡鸣三省这个地方。考证内容可详见拙文《陈云到过鸡鸣三省——两河隘考证》。
陈云描述的“由两河隘进威信县为30里,两边削壁中有水沟,一边山崖上凿一人行道而通过,只要道路破坏五尺,*队即无法通过。”这一段川盐古道至今仍在,即将开辟为重走长征路之道。
综上,作者对中央*治局常委毛泽东、周恩来、陈云及张闻天夫人刘英涉及鸡鸣三省的回忆文章,进行了解析,说明文章中提到的鸡鸣三省不是一片区域,而是一个具体的村庄,再辅以我办挖掘到的民国地图对鸡鸣三省、旧志对地名两河岩的记载,可以得出结论:鸡鸣三省会议地点就在贵州省七星关区林口镇鸡鸣三省村。
来源:毕节史志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