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冈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思想先锋祠堂文化进京了
TUhjnbcbe - 2021/5/31 19:02:00
儿童白癜风能看好吗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祠堂是纪念祖先的礼制性建筑,是中国人精神归宿的殿堂,是“民间的故宫”。每个中国人心中都有一座无形的祠堂。

祠堂文化包含谱牒文化、姓氏文化、建筑文化等,内涵丰富,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标志和象征,也是解读传统中国社会的一组密码。

中华五千年文明为何从未断流?中国人为什么要修祠堂?家谱如何将一姓之人联系在一起?我们提倡的家风、家训源于何处?赣南祠堂与中国革命有怎样密切的关系?祠堂对于乡村振兴以及传统文化复兴有什么重要意义?

带着这一系列的问题,在十二月初的首都北京,掀起了一场以祠堂文化为主题的思想大交流——“祠堂文化进京谈”系列巡回讲座活动。

据悉,此次活动由江西宁都县委、县*府发起,会同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社会*策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社保系、历史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社会学院文化旅游研究中心、百村社会治理调查重大项目办公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建筑研究与设计中心等联合主办。

这是历史上首次由地方*府发起,以祠堂文化为主题,旨在弘扬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联合举办的大型文化交流活动。

当宁都的祠堂、赣南的泥土与智慧的象牙塔相遇时,究竟会碰撞出什么样的思想火花呢?

下面,

就请大家来共享这一场思想文化的盛宴吧!

第一站:北京大学

12月1日晚,“祠堂文化进京谈”系列巡回讲座活动启动仪式暨首场讲座在北京大学理科5号楼会议室举行。北大秉承蔡元培校长“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之义”的教诲,历来是我国思想学术的潮流之地。祠堂文化在这里迈出交流的第一步,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

启动仪式由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熊跃根主持。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副主任、教授周飞舟代表四所联办高校有关单位,江西省赣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宁都县委书记邱建*代表地方,分别作了热情洋溢的致辞。

在致辞中,周飞舟援引费孝通先生的故事,简要说明了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和理念。他认为,祠堂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学研究很好的结合点,是一方可以写出大文章的研究领域。周飞舟常年专注于社会学研究,是该领域的专家权威,具有独到的观点。

围绕“祠堂文化与乡村生活——社会学的角度”主题,发言嘉宾和与会人员展开了交流。

邱建*在赣州担任过多个县的主要领导,足迹遍布赣南山山水水,对于祠堂文化有着独到见解。他以《从江西宁都祠堂谈起》为题,从“三个一”即“一条路:客家先民的南迁之路”“一个村:江南第一宗祠村”“一位伟人:宁都祠堂里的毛泽东同志”等方面进行了发言。以宁都祠堂为样本,重点介绍了祠堂的来源发展、典型特征以及宁都祠堂与中国革命的密切关系。

江西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南方古村镇保护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史学会副会长、江西省历史学会副会长梁洪生是著名历史专家,走遍了江西所有区县,对江西文化历史了如指掌。他以《作为历史文化遗产的祠堂》为题,用江西举例,阐述了祠堂的历史发展以及现实利用问题。对于怎样在乡村“做文化”?让人记住怎样的“乡愁”?他提出,应努力通过保护和利用祠堂等乡土文化资源,使乡土民众更多的保有生活信心、情趣和自尊。

作为点评嘉宾的熊跃根,专注于社会*策、福利体制等研究领域,善于用比较眼光看问题。他认为,祠堂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关系在空间上的具体表达,祠堂文化体现了不同时代和地域的中国人、传统乡村社会民众等诸多社会关系的联接。从未来乡村振兴、社会发展的角度,祠堂文化将被时代赋予更多的功能和定位。

据悉,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即将与江西宁都县委、县*府合作,在宁都合作共建“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学科研实践基地”,确定若干个田野调查点,开展多方面持久深入的合作,探索知名高校和地方*府合作新模式。

第二站:中国科学院大学

时隔一周,第2站活动于12月8日晚在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关村校区)教学楼N举行。该站活动的主持人是中国科学院大学建筑研究与设计中心副主任、副教授兰俊,发言嘉宾是江西省赣州市博物馆文博研究员、文物保护工程设计师万幼楠和赣南师范大学客家研究院原院长、教授、赣州客家联谊会副会长罗勇。

本站活动的主题是“祠堂之美”,主要从审美的角度来解读祠堂文化。

万幼楠长期从事赣南建筑艺术研究和文物保护,赣州很多文博建筑均出自其手笔。他的发言题目是《赣南祠堂建筑艺术》,着重从建筑艺术角度对赣南祠堂进行了分析。一张张精美的祠堂建筑照片,一帧帧细密的建筑结构图,让观者无不为之惊叹。所谓“高手在民间”,中华民族传统建筑艺术在以宁都为代表的赣南祠堂中展露无遗,光彩夺目。

罗勇素以研究客家文化见长,对于以祠堂为载体的客家文化见解不凡。他的发言题目是《客家祠堂人文生态之美》,介绍了祠堂因何而美,如何因美而上升为艺术。客家祠堂的山水之美、文学之美、艺术之美和人伦之美共同构筑了人文生态之美。听众在美的熏陶中,更加深刻的理解了客家祠堂博大精深的人文内涵。

主持人兼点评嘉宾兰俊是建筑学界新锐,曾多次造访江西宁都,实地查看祠堂建筑,探寻中西方建筑文化艺术融合之道。他总结说,祠堂是中国建筑的活化石,研究祠堂建筑等艺术内涵,有利于增强我们的民族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更好的服务于传统文化复兴事业。

第三站:中国人民大学

07.

sept

12月9日晚,第3站活动在中国人民大学求是楼举行。本站主题是“历史长河中的祠堂”。

该站活动的点评嘉宾是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副院长、教授刘后滨,主持人是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副教授、中国社会保障学会秘书长鲁全,发言嘉宾是江西省赣州市*协原主席、赣州客家联谊会会长、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赖联明,江西省宁都县委副书记、*府副县长王行健。

王行健是人社部派驻宁都的挂职干部,挂职期间下乡所见的祠堂给了他极其深刻的印象,也激起了他决心利用祠堂文化带动地方发展的想法。他以《一段奇妙文化之旅》为题,从个人如何认识祠堂文化、为什么要弘扬祠堂文化、宁都如何弘扬祠堂文化等三个方面作了阐述。他认为,祠堂文化的意义在于它接续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火种,希望通过祠堂能够唤醒全体中国人对于传统文化的集体记忆。

赖联明是赣州市的老领导,基层工作经验丰富,对于祠堂文化如数家珍。他以《赣南客家祠堂文化》为题,重点阐述了客家人如何影响祠堂文化的发展。通过他多年以来拍摄的大量珍贵照片,图文并茂的向大家介绍了祠堂文化所蕴含的革命、民俗、建筑、文艺等丰富元素,让人大呼过瘾。

点评嘉宾刘后滨是历史学界的专家权威,常于细微之处显出研究的深厚功夫。他阐述了血缘与宗族、族规与王法、祠堂与乡绅、建筑与景观之间的关系,认为祠堂是中国传统乡土文化的活标本,运用好祠堂文化的正能量,在乡村振兴建设中可以起到良好的引领作用。

主持人鲁全善于从不同理论视角研究现实问题,对于古代社会保障中的宗族保障研究很有心得。他提出,古代宗族保障中的济困、赈灾、助学等事务,基本上都发生在祠堂里,祠堂记录了古代社会保障发展的历史。新的时代,祠堂可以在社会管理中创新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四站:北京师范大学

12月10日下午,最后一站活动在北京师范大学京师学堂第5会议室举行。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社会学院人类学民俗学系主任、教授、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副会长兼中方会长、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萧放点评,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社会学院教授、民生保障研究中心主任谢琼主持。发言嘉宾为赣南师范大学硕导、江西省赣州市*协副主席孔刃非和中国作协会员、江西省宁都县*协副主席谢帆云。

谢帆云是宁都文化专家,也是江西有名的诗人、作家,涉猎甚广。他以《时光中的祠堂》为题,详细回顾了祠堂发展史上几个关键节点,说明了祠堂怎样从世家大族的神圣祭祀空间演变为庶民百姓的日常信仰空间。祠堂制度走过了一条从庙堂到民间之路,这和中国古代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基层治理从松散走向紧凑、从粗放走向精细的趋势是一致的。

孔刃非熟知赣南风土人情,对文字的研究尤深,将一个个中国汉字背后的故事阐述得引人入胜。他以《祠堂承载的家国情愫》为题,解剖一个个特殊的汉字,深入解读了祠堂承载的故国情愫、郡望情愫、历史情愫、族群情愫、民族情愫和爱国情愫。祠堂是一个家国同构的载体,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对血缘亲情的凝固,是老百姓精神归宿的圣殿和文化传承的纽带。

点评嘉宾萧放是我国民俗学研究领域的专家权威,具有敏锐的洞察力。他进行了延伸式的点评和总结。祠堂文化不仅是宁都的、赣南的、江西的以及南方的,更是中国人共同的文化信仰载体。对于祠堂在现代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和意义作进一步的发掘,深入探讨传统村落和现代农村的公共空间如何融合和应用,将祠堂转换为基层社会治理的公共文化空间,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主持人谢琼长期专注于社会保障、福利制度等相关领域研究,对于重大社会问题具有多学科视野。她认为,从社会治理角度研究讨论祠堂文化,既符合历史传统,也有利于助推未来乡村振兴。

总结和评价

此次活动不仅吸引了北京高校很多老师和同学,而且不少

1
查看完整版本: 思想先锋祠堂文化进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