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
赣州市人民*府公布一批
赣州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代表性项目名录
快来看看
有你家乡的吗
赣州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计55项)已于年11月24日经市*府第七十六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
各地、各部门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和《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要求,认真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坚持科学保护理念,制定规划,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传承、传播工作,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迈上新台阶,为弘扬赣南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我市文化繁荣兴盛做出新的贡献。
SUMMER(部分图片)
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共计55项)
序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一、民间文学(2项)
1
王阳明祈雨的故事
会昌县
2
定南客家民歌
定南县
二、传统舞蹈(3项)
3
大余客家小双狮舞
大余县
4
车马灯
安远县
5
信丰马灯
信丰县
三、传统戏剧(1项)
6
汶口汉剧
寻乌县
四、曲艺(1项)
7
赣州南北词
章贡区
五、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1项)
8
石城屏山功夫
石城县
六、传统美术(5项)
9
会昌剪纸
会昌县
10
万隆红石雕刻
信丰县
11
客家纸雕艺术
章贡区
12
安远客家刺绣
安远县
13
客家木雕
南康区
七、传统技艺(26项)
14
小河手工制鼓技艺
信丰县
15
于都三锤三匠技艺
于都县
16
于都梓山酱油酿造技艺
于都县
17
于都盘古茶制作技艺
于都县
18
客家天和制香方
宁都县
19
宁都固村甲酒酿造技艺
宁都县
20
瑞墨制作技艺
瑞金市
21
瑞金玉雕工艺
瑞金市
22
瑞金酸菜制作技艺
瑞金市
23
瑞金客家咸鸭蛋腌制技艺
瑞金市
24
瑞金牛肉汤制作技艺
瑞金市
25
上犹红茶制作技艺
上犹县
26
上犹绿茶制作技艺
上犹县
27
上犹传统手工打锡工艺
上犹县
28
上犹客家米酒传统酿造技艺
上犹县
29
兴国客家刺绣
兴国县
30
定南客家魏嫂火炙米酒制作技艺
定南县
31
全南客家腊子制作技艺
全南县
32
赣县阳埠腐竹手工制作技艺
赣县区
33
客家红菌豆腐制作技艺
会昌县
34
南康糖画制作技艺
南康区
35
南康雪片糕制作技艺
南康区
36
南康荷包胙制作技艺
南康区
37
章贡酒酿造技艺
章贡区
38
客家烧馃子制作技艺
章贡区
39
岑峰窖酒酿造技艺
寻乌县
八、传统医药(2项)
40
蓝氏中医正骨疗法
赣州经开区
41
会昌传统黑膏药炮制技艺
会昌县
九、民俗(14项)
42
古陂王龙
信丰县
43
龙南妈祖信俗
龙南市
44
于都寒信民俗
于都县
45
石城过漾习俗
石城县
46
做游秋习俗
会昌县
47
凌霄阁庙会
宁都县
48
宁都湛田小龙灯习俗
宁都县
49
玉皇宫醮会
宁都县
50
抬毛老爷习俗
南康区
赣州经开区
51
沙河口萧氏元宵祭祖习俗
章贡区
52
崇义畲族金龙闹元宵
崇义县
53
客家香火龙
安远县
54
赣南客家家训
上犹县
55
上犹端午龙舟祭祀习俗
上犹县
来源:赣州*务
屏山功夫屏山功夫根植于崇文尚武的屏山,重在维系宗族团结,促进地方安定。是中华传统文化和文明的积淀,它包含了技击、医学、美学、哲学等各方面的知识。具有健身防身功能、培养人品的功能、增强民众的凝聚力以及安定一方的功能、娱乐和表演功能,具有“高、难、美、新”的观赏性,在历史上和当今社会有着重要的地位,具有较大的经济潜力。
近年来,我县非常重视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建立了非遗保护名录,年3月,屏山功夫公布为第二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部门拨出专款2万元,用于屏山功夫初级教材的编写。年8月17日成立屏山功夫协会,吸纳会员60多人,有效的保护了传承人群。为营造屏山功夫传承的文化生态环境,激发传承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寻找保护与传承的多种途径和加强屏山功夫的长远规划以及全局规划。推动屏山功夫产业化的发展,健全屏山功夫产业化,创建专业的产业运作机构,有效传播屏山功夫文化,成立了屏山功夫培训中心。
加大媒体的宣传力度、加强*府的主导、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为协会会员提供各种展示平台。如年7月参加石城旅游文化节演出活动;年国庆期间,组织屏山功夫表演队在通天寨古戏台表演;年10月10日“大学生音乐节”、年5月4日“发现之旅美丽中华行”,组织屏山功夫传承人进行表演。
年7月开始,组织屏山功夫进校园活动,选派八个教练在体育课时间义务教学生屏山功夫基本功和技法,让保护传承后继有人。向全社会普及屏山功夫文化知识,让更多的人们了解屏山功夫。
岩岭“过漾”古风浓李春林
一
6月5日(农历五月十三),我们来到石城县岩岭的上柏村,参加当地的过漾节。
上柏村,位于石城北部与福建宁化交界的山区,村里只有多人口,距离县城50多公里,既封闭又开放,青山的呵护,使它保留了较纯粹的客家习俗;和福建的来往,又融入了一些闽西的特色。过漾节,是当地的一个传统祭祀节日,也是庙会。“过漾”,是当地的方言,意思是人来人往,水波荡漾,很是形象。石城许多农村都有庙会,叫“菩萨出巡”或“游神”,各地的时间是不一样的,有的是农历八月十五,有的是正月初九,有的是九月初一。这主要是各地供奉的菩萨不一和习惯不同,有的供奉的是华光菩萨,有的供奉的是关公,有的供奉的是七郎;但叫“过漾”的还只有岩岭。福建省宁化县也叫“过漾”,这应该是受闽西文化的影响了,连《石城县志》对过漾节也是没有记载的。从什么时候开始过这个节日,许多村里人已说不清了,只说一辈一辈传下来都是这样过的。但是,村里一位80多岁的老人告诉我们,是从明朝开始有这个节俗的。
上柏村的村民为什么过这个节日?村里的老人告诉我们,是为纪念关公关云长,因为五月十三是关公的生日,关云长是忠义的化身,是山里人的保护神(就在离上柏不远的岩岭大秀村,他们的过漾节是八月十五,供奉的是华光菩萨)。
村里的河流上架有一座清乾隆年间建的穿枋式廊桥——永宁桥,桥身由麻条石砌成,桥上覆以木质廊阁。古朴的廊桥,走过了一代又一代人。桥头上建有一座古庙——武圣庙,里面供奉着节日的主角——关云长。
武圣庙的神台中央摆放着威武的关云长坐姿塑像,两个侍从——周仓奉刀、关平托印,站立两旁。柱头上的楹联诠释了供奉关公和过漾节的意义:“大义在春秋慷慨一言成骨肉,丹心悬日月艰难百战识君臣”,“偃月宝刀斩妖除怪人民受福,镇武演法搜邪捕精保卫和平”。往昔,山里人在茫茫的大山包围之中劳作,在蛇行狼啸的恶劣环境中生活,这丹心悬日月、大义在春秋的关公给予了他们一代代的心灵以多少的慰藉和祈盼!
二
欢乐的锣鼓敲起来了,悠扬的唢呐吹起来了,热烈的鞭炮响起来了,由乡人扮演的八仙和封王臣在武圣庙登场了:拄着拐杖的铁拐李、摇着芭蕉扇的汉钟离、骑着纸叠驴的张果老、提着花篮的蓝采和、握着莲花的何仙姑、提着长剑的吕洞宾、横吹笛子的韩湘子、捧着玉版的曹国舅,还有一个身着长袍、头戴官帽的封王臣。他们先向武圣庙里的关公祭拜,口里念念有词。
然后,乡人小心翼翼地把关公和周仓、关平抱上三个轿子。三声震天铳响,关公游村祈福队伍出发了。前导的是10多个小孩举着五颜六色的旗帜,周仓奉刀在前,关公正坐居中,关平托印随后(关公前还有人打着一把凉伞),八仙和封王臣紧随,乐队和提着茶篮灯的善男信女殿后,浩浩荡荡的祈福游行开始了。
他们先到村口的社公——土地神前祭拜。这一次,他们的祝词是:“八仙下山来,鲜花满地开。福山对福海,福寿万万年。”然后到村里的各个祠堂、厅堂朝拜,一套完整的祭祀仪式,缅怀祖宗,祈佑平安,祝愿福寿,祈祷丰收。家家捧上丰盛的供品,喜燃鞭炮欢迎。铳声、鞭炮声此起彼伏,锣鼓声在山间回荡,彩旗在村里飘扬。在游行的队伍中,我还发现有个信女怀抱一个橡皮做的非常逼真的襁褓中的婴儿,这大概是在为后代健康成长、子孙发达祈福。待各屋场游完后,关公像就在硝烟和喧闹中回到庙中,放回神殿。
在村中,我们看到家家户户设宴,宾客满门,像赶集似的,一个小小的山村,竟停了20多部汽车(小车居多)。原来,他们的亲朋都来了,有许多还是从宁化和石城县城而来,可见过漾节在当地人心目中的分量。石城其他地方的庙会是没有这么隆重热烈的,起码外地的亲戚朋友是不来的。我们上午就在村支书和村主任家吃了两餐,菜肴丰盛而传统,“棋子块”猪肉和熏兔肉在城里是吃不到的。山里人热情好客,就是陌生人路过,也会被邀请入席,客人一批批来,有“前客让后客”之说。
三
中午1时,古装采茶戏在村里的祠堂鸣锣上演了,演出的剧目有《桃园结义》《刘备招亲》《玉堂春》《狸猫换太子》等,看戏的队伍人山人海,演出一直持续到第二天天亮。台上演得认真,台下看得痴醉,不知东方之既白。看戏的时候,青年男女只要互相看中,就可以跑上山头,对唱山歌,倾诉爱慕;家长是无权干涉,也不会干涉的。真有“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昏后”的意境,只不过把花市改为“过漾”了。“窈窕淑女”和“好逑君子”是尽可以此为借口了。我有个同学毕业时分配在岩岭教书,正是在过漾节上,认识了他现在贤惠而美丽的妻子——当时岩岭的一枝花,情定终身。难怪有人称过漾节是岩岭的“情人节”了。
我没有看过美国的影片《廊桥遗梦》,只知道它讲述了一个城里的摄影师和乡村妇女缠绵悱恻的“一夜情”故事。但是,今天,在这古朴的永宁廊桥旁,我们不是感受到了一个中国版的更美好、更浪漫的千年古梦吗?这古老的习俗,代代传来,淳淳古风扑面,引人触发思古之幽情,感慨家园乡土之美好。保护这美好的梦境,并使之代代传承,在今天这城市化、工业化和全球化的环境中不是更有它现实的意义吗?
(发表于《赣南日报》年6月19日文化周刊头条)
您点一个“赞”“在看”和分享给更多人,
小编的工资就涨五毛!
▼
相识是缘,相逢是歌。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