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华东师范大学国家级社科重大课题《信息化促进新时代基础教育公平的研究》与互加计划深度合作,在华东师大课题组的指导下,20个互加计划实验区、校结题。
项目从满足乡村小规模学校开齐开足,到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再到探索满足高位优质个性化发展需求,为课题研究做出了贡献。
江西省宁都县教育科技体育局研究课题:《农村学校整体融入“互+”计划的实施路径研究》
研究方向:专递课堂
江西宁都县是在中央网信办年11月全国扶贫工作现场会上与互加计划第一个签约的对口扶贫县,年以来,宁都县多所乡村学校全部参与互加计划网络公益课程,累计参与3.84万校次,5.1万班次,近万学生人次,并组织多位教师参与青椒计划、互加兴成长计划培训,全面提升了乡村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宁都县打造了全国第一支基于互加课程的网络助教团队,全面探索出基于互加网络课程的区县助教团队管理新模式,并于年9月正式启动宁都专递课堂,通过《小荷绘本》、《宁都人文》等六门网络特色课程,成功推出宁都特色的专递课堂,半学期参与超过10万人次,并在江西省电教馆全省会议上得到推广。
全国网络扶贫工作现场推进会在宁都召开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发挥互联网在助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让山沟里的孩子也能接受优质教育。”宁都县是原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罗霄山特困片区县,全县有义务教育学校所,学生11.3万名,其中乡村小规模学校所,占比55.34%。这些学校规模小、学生少、条件差,地处偏远、交通不便,教师留不住,课程开不齐,教育资源不足,教学质量不高,严重制约了贫困地区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年11月29日中央网信办全国网络扶贫现场会在宁都召开,宁都县与沪江教育签约。宁都县引进上海沪江教育“互加计划”,通过“互加计划”CCtalk直播平台,为全县学校输送优质的网络课堂资源、免费为全县教师进行网络培训。几年下来,全县多所小学5万名学生同步参与“美丽乡村网络公益课堂”,多名教师受益“青椒计划”等网络培训,助推乡村小规模学校发展,形成了“互联网+教育”的网络扶智宁都模式。“互+计划”网络课程
助力乡村小规模学校发展,学生学习
小布镇徐会教学点的孩子们正在参与网课直播课
宁都县从小布、大沽等边远山区17所学校的先试先行,到所乡村小规模学校的稳步推进,再到全县多所学校的全面铺开。宁都县采用了“县推校管师助生学”的“XXSS”立体双师学习模式(一“X”是县级以上教育主管部门牵头推进;二“X”是学校组织参与、管理;三“S”是网师网络授课、线下学校教师辅助学生在线学习、打卡反馈;四“S”是学生自主参与网络课堂学习)。全县大力推进“互+计划”,实施“互联网+教育”。
一是精心组织:为更好地推进“互+计划”,确何实施取得一定的成效,县教育局指定了电教室专人负责对接“互+计划”项目。选定大沽乡、小布镇、长胜镇、*石镇等乡镇为“互+计划”试点乡镇,在取得一定成效之后,通过教育局下发红头表彰文件全面推进,提高了学校参与积极性,加快“互+计划”的全面实施。二是配齐设备:为落实好“互+计划美丽乡村网络公益课程”的实施,发挥好网络课堂设备作用,真正提高网络课堂的参与率。宁都县教育局对未接通网络的学校拉专线接网,确保%实现宽带网络“班班通”接入,为所边远山区小规模且网络建设不齐备的学校配备了电视、笔记本电脑、摄像头、麦克风等全套设备,确保硬件设备配齐到位。而所有硬件设备的投入都是极简的,与教育信息化数十万配置一个录播室的投入相比,每个教学点仅需要投入电脑、电视、摄像头就可以班班参与网络直播课程。三是配强团队:1.找好助教。网络双师课堂“1+N”授课模式让村小孩子直接跟着全国名师上课,这样的课堂教学效果的达成取决于线下助学教师的投入,为确保每一节课的有效开展,加强对全县各校参与“互+美丽乡村网络公益课程”的监管,宁都县教科体局通过个人申请、网络面试、岗前培训、试用考核等环节,专门成立了一支拥有20位骨干教师的县级助教团队(助教:在网络双师课程的过程中承担组织、推进、反馈、沟通等作用,在网师与助学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让双师课堂教学效果更好)。这是全国第一个用一线乡村教师的力量组建虚拟工作团队,为全县村小网络课程承担繁重的运营工作。助教团队按照宁都县教育片区划分情况,分5组对全县参与网络公益课程情况进行监管,负责对全县每日、每周要做的工作进行预告和汇总。2.“挑”准网师。年疫情期间,宁都县从网络培训网师骨干中挑选了53名一线教师组建了县级网师团队,开始钻研网络课程,开设县级网络直播课,成立了宁都县第一支网师队伍。网师们都是利用课外时间收集资料、备课,利用晚上或双休日时间进行集体网络教研,拟上课教师在线试教、课程团队一起在线听课磨课。从课题资料的整理、课件的制作,到网络试教甚至教师的教学用语等都要进行点评、改进。每一节网络课都是经过反复的打磨,网师们才肯上线直播。四是开足课程:“互加网络公益课程”提供了20多节课程,包括晨读、音乐、美术、财商、生命教育等核心素养课程,学校结合实际,采用“3+X”(三门固定选上课程+“X”门自选课程)等模式选好课,纳入学校正常课表,村小也能开齐开足课程。宁都县特色专递课堂《小荷绘本》-学年年课题组成员参与并组织了宁都三小、宁都六小团队,利用CCtalk平台为片区教学点尝试开设了二年级数学网络直播课共50节。年疫情间,全国各地的开学时间不一,网络公益课程也不便全部开课。宁都县组建了县级网师团队,开设宁都县网络专递课堂,既针对县内的小学,特别是村小、教学点学校,也向全网直播。通过CCtalk平台开设了《巧手美术》《跳动的音符》等6门网络课程。上半年面向全国成功直播了《柯尔文手势》《大美小布》等28节网络专递课,远至贵州息烽县木杉小学,近到寻乌县澄江镇、留车镇部分乡村学校的孩了们和宁都县的孩子们同堂上课,约多个班级近20万学生人次受益。年秋学期宁都县在推进互加新学堂的基础上,组织县级网师开设了《宁都人文》《小荷美术》《笔韵书法》《巧手美术》四门直播课程,截止目前已开设《南瓜汤》《客家的奥秘》等28节课时,参与直播班次。通过“互+计划”CCtalk参与网络课程,使乡村小规模学校的素质教育不再是一张贴墙上的课表,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变得阳光、自信、乐观。三年多来,孩子们在精彩的《彩虹花晨读》学朗读及画诗配画;在《生命教育》学会感恩生活、敬畏生命、孝顺父母、学习健康防疫;在《夏加儿美术》感受色彩斑斓的美,点亮乡村小画家的梦;在《山里红美术》体验素描的线条美;在《快乐音乐》和《长洲音乐》里一起唱起童年的乐章;在《韵律舞蹈》跟着老师一起舞动奇迹,与百校千人同跳一支舞;在《快乐手工》课程里化身手工达人,让孩子们“玩”中学;在《宁都人文》里加深对家乡宁都的历史人文了解;在《KT足球》感受不一样的“国足”;《科学鱼》从小让孩子们培养“十万个为什么”,让他们更愿意去探究;《绘本阅读》、《酷思能阅读》和《整本书阅读》让学生提升阅读的同时,也能感受不一样的阅读魅力,让学生爱上阅读;《外教英语》跟着美国的英语老师学习标准的英语;《阿福童财商》从小让孩子们明白理财的重要,明白节约的中华美德,学会理财、懂得权利与责任;在《少年派网络素养》中提升网络素养,学会正确防范网络;在《编程入门》课程里尝试编写有趣的程序......丰富、精彩的网络课程,让乡村孩子们免费体验到了专业的艺术课程,接受了良好的专业教育,享受了优质的教育资源。学习兴趣明显提高,思维能力显著提升,他们享受了比城里孩子更为优质的教育资源,乡村娃娃从这里走上了更广阔的舞台。
年8月12日宁都县推进互加计划,实施“互联网+教育”精准扶贫,入选总书记指导教育扶贫典型事例。人民网文章《富脑袋鼓口袋习近平指导教育扶贫托起贫困山乡未来》进行了报道。“互+计划”网络课程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宁都教师参与网络培训
乡村学校教学点是基础教育最脆弱的地带,是乡村教育最容易被忽略的地方,大部分教学点的现状是“小而弱”、“小而差”,长期以来,乡村教学点难以吸引教师,出现教师严重老龄化,包班教学、复式教学、走班教学的模式在各地乡村学校应运而生,虽然已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教学点的教学困境,但对乡村孩子的全面发展来说,仍然杯水车薪,无法解决教学点教学质量不高的实质问题。另一方面乡村教师缺乏专业有效的培训,师资的综合素质也令人堪忧。宁都县教育局抓住与沪江教育(上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结对帮扶的契机,通过“互加计划”合作举办的“青椒计划”(互加计划与北师大、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等多家单位合作的“乡村青年教师社会支持公益计划”,简称青椒计划)、“N师学院”“兴成长计划”等网络培训。通过理论学习与实操、考核与提升,从师德师风到教师专业素养、专业发展、信息化能力各方面都有很大提升,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教师,全县+教师从中受益。
1.双师课堂让教师角色发生新的改变,网络课程让乡村教师“加速”成长。长期以来教育信息化、课程改革始终是自上而下推给老师这样的优势是快捷、简单,然而可持续的时间不长。是什么样的机制才能持续带给教师内在的变革动力呢?宁都县引进互加计划之后,鼓励学校教师参与网络培训,从零开始接受网络教育的基本理念、逐步通过提升乡村教师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带动教师主动参与到互联网教育的变革之中,从提升教师信息素养为抓手,利用网络双师课堂,在最短的时间里把村小开齐开足课程的难题给彻底解决。双师课堂是指通过网络直播实现线上教师与线下教师共同配合下完成的课堂教学任务。2.机制创新激活乡村教师自我成长动力。“互+计划”推进过程中,我们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