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庆祝中国共产*成立周年,将学习“四史”贯穿学校立德树人、为国育才全过程,激发全校师生的爱*爱国、爱校荣校情怀,绘就初心不改使命不怠的新时期新蓝图,根据“赣师学子心向*”系列活动的总体安排,学院决定举办“忆百年风华·建时代新功”红色故事大赛。
经济管理学院红色班级“宁都班”举办红色故事大赛4月22日,经济管理学院红色班级“宁都班”在2教室举办以“忆百年风华·建时代新功”为主题的红色故事大赛,引导同学们学*史,强信念、跟*走。
比赛中,8组同学深情并茂地讲述了《“共和国第一*嫂”——瑞金农妇陈发姑》、《抗日女英雄*秀英》等一个个发生在江西红土地上的感人*史人物故事。一段段可歌可泣的英雄传奇,带领所有人回顾革命风云历程,追思革命先辈丰功伟绩。
1为夫守望一百年
——“共和国第一*嫂”陈发姑
“共和国第一*嫂”——瑞金农妇陈发姑,跨越三个世纪的风雨沧桑,守望红*丈夫一百年的故事,是“最悲壮的红色爱情经典”,既体现了江西儿女信*信红*的坚定执着,又展现了江西妇女对爱情的坚贞不渝。
陈发姑两岁到朱家做童养媳,与朱家独子朱吉薰青梅竹马,共同长大。年,两人正式结为夫妻,生活虽苦却非常恩爱。随着中央苏区革命的深入和扩红宣传的声势浩大,朱吉薰萌发了为革命参*的念头。家人反对朱吉薰参*。伯父闻讯后跑来对朱吉薰说“:你知道参*是干什么吗?是去打仗!打仗是要死人的,你是独子,你走以后,母亲怎么办?”朱吉薰听后默不作声。陈发姑一贯支持丈夫的决定,晚上,她坚定地对丈夫说:“你去吧,你信红*我信你!家里我会照顾好!”听了妻子的话,朱吉薰第二天便报名应征,成为当时全区第一批参加红*的青壮年。后来,红*被迫长征,朱吉薰随部队出发了。临别前,朱吉薰对陈发姑说“:革命胜利后,我一定会回来。”陈发姑强忍着泪水和丈夫告别,表示会誓死等候丈夫归来。
年11月,国民**队攻占瑞金,对革命群众进行疯狂迫害。陈发姑不幸被捕。敌人对陈发姑严刑拷打,施以酷刑,逼她脱离革命队伍,与丈夫离婚,但她丝毫不屈从。凭着对革命一定会胜利、丈夫一定会回来的信念,陈发姑挺过了敌人的折磨,顽强地活了下来,并设法逃离了魔爪,开始了逃亡生涯。丈夫走后的第三个年头,婆婆因病去世了,孤单的陈发姑更加迫切地想知道丈夫的消息,日夜盼望丈夫能回来。她常常孤独地倚在门框上,一边唱着当年送行时唱过的歌曲,一边用期盼的目光眺望着村口:“哇哩(说了)等你就等你,唔(不)怕铁树开花水倒流。水打石子翻转身,唔(不)知我郎几时归?……”想着当红*的丈夫要走远路,一定需要很多双草鞋,陈发姑每年都要为丈夫编织一双草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陈发姑的丈夫依然杳无音讯。年,为了安顿她的晚年生活,当地*府安排年逾花甲的陈发姑住进叶坪光荣敬老院。每逢有客人来敬老院,她就会拄着拐杖,向来人打听:“我家吉薰有什么消息?”
“百年誓言,发已白,百年等候,汝何时归?”年9月12日,老人安然去世,享年岁。
——会计学班万慧娟
2一被单
中央红*从于都出发长征后的年12月,以项英、陈毅为领导的中共中央分局转移到了*麟乡井塘村,项英等中央领导被安排住在村民谢招娣家里。听说红*要在家里落脚,谢招娣十分高兴,一家人一边为项英等人腾房间、打扫卫生,一边忙着帮红*搬东西、安排住所,但她并不知道项英是红*的高级领导。
随后的日子里,谢招娣时不时地送一些*元米馃、花生、鞋垫等食品和生活物品给红*战士,帮助他们洗衣服、洗被褥。项英的妻子张亮和红*战士们也经常帮助谢招娣犁田、砍柴、劈柴、打扫卫生,长期相处让彼此产生了深厚的感情,都把对方看作是至亲至爱的亲人。
转眼到了年春节,革命形势对留守在中央苏区的红*十分不利,国民*反动派对中央苏区加紧了“清剿”,红色苏区只剩下于都部分区域,且日益缩小,中央分局决定再次转移。为了轻装上阵,更为了表达对谢招娣一家人的感激之情,张亮在离开井塘的头一天晚上,把随身携带多年的一床绸缎被单送给了谢招娣。
红*走后,谢招娣把这床绸缎被单视为宝贝细心收藏,她决定等红*回来后再交回给红*。不久后,国民*兵来到井塘村搜查,把全村老表赶到晒谷场上,命令老表要把收留的红*伤病员和红*物品统统交出来,否则,一旦查出就格杀勿论。
老表们一声不吭,守口如瓶。于是,国民*兵在井塘村挨家挨户地搜查,幸亏老表事先把红*伤员和赠送的东西藏到了深山的岩洞里,敌人在全村翻了个底朝天也一无所获。
在以后的几十年里,谢招娣一直珍藏着这床珍贵的绸缎被单,去世前她把它交给家属钟正予,叮嘱他一定要好好保管。年,于都县博物馆工作人员在进行文物普查工作期间,钟正予主动把它捐献给了县博物馆,那段鲜为人知的故事也广为人知。
这被单珍贵,它代表着当时苏区干部与群众的鱼水深情,代表着苏区百姓拥红护红的赤诚之心。
——人力资源管理学班潘亚男
3抗日女英雄*秀英
我们都知道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在江西,也有“五女跳崖”的巾帼英雄故事。故事发生在江西乐安芙蓉山。故事的主人公五位巾帼英雄分别是红*战士*秀英、*清香、邓洪祥张素英聂菊英,她们都出生于江西永丰县。年底,在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中,*秀英、*清香、邓洪祥、张素英、聂菊英随部队突围,辗转到了乐安县芙蓉山,并就地开展游击活动。在一次战斗中,她们与部队失散,被敌人围困在山上。*秀英就与众人在芙蓉山上一边继续坚持游击战,一边寻找中心县委。当时正逢大雪封山,她们苦熬饥寒,备尝艰辛。坚持到第二年3月,为了开展新的斗争,她们决定下山,可是经过王家崖时不幸被敌人发现。王家崖一面是悬崖,另外三面是崇山峻岭,整整一个连的敌人从三面朝山顶包围上来。
女红*战士临危不惧,沉着应战,凭借山顶易守难攻的地势,消灭了一批又一批敌人,击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猛烈进攻。在激烈的战斗中,聂菊英腿部中弹,无法行走,却依然匍匐前进攻打敌人,*秀英头部、左腿、右手受伤,*清香的腿负了重伤,邓洪祥右臂流血不止,张素英左腿中弹,但女英雄们仍然坚持战斗,直至剩下最后一颗手榴弹。当敌人越逼越近时,女英雄们抱定宁死不当俘虏的决心,五个人紧紧抱在一起。山风吹起了她们的秀发,鲜血染红了她们的衣裤,她们摔断了枪支,义无反顾地向悬崖走去。就在敌人蜂拥而上时,“轰”的一声,*秀英向敌人甩出了最后那颗手榴弹。五位中帼英雄高呼口号,正义凛然地手挽着手从容坚定地纵身跳下悬崖,壮烈牺牲。
——市场营销学班杨纳
4朱赤守卫雨花台
朱赤是江西省修水县人,早年立志投*旅。年,考入*埔陆**官学校第三期步兵科学习。全面抗战爆发后,任第88师旅团长。
年11月,敌*步步进逼南京,形势危急。南京卫戍司令长官唐生智令八十八师担任腹廓阵地的防御,朱赤旅守卫雨花台。
12月初开始,日*主力十余万人开始疯狂进攻南京的外围我守*阵地,日*分兵三路进迫南京,取包围之势。为了迅速拿下南京,日*集中火力,猛烈进攻,我守*各部经淞沪会战后未经修整便立即投入南京保卫战,战斗力减弱。外围阵地经过激战后,多沦于敌手,情况危急。
年12月11日,日*主力攻至中华门雨花台一线,与朱赤将*的第旅发生激烈战斗。朱赤以两个团扼守离雨花台4公里的平堰,以一个团固守雨花台,旅指挥部设在雨花台山上。日*用飞机、大炮向雨花台阵地猛烈轰炸,工事大部被毁,朱赤率部顽强抗击,不让日*前进一步,保住了阵地。激战中,面对敌方密集疯狂的集团冲锋,朱赤将*亲临指挥阵地,指挥我*作战。以步兵火力与敌相持,敌*死伤惨重。在多次阵地危急时,朱赤将*亲率敢死队,杀入敌群,将士们勇气倍增,跟随旅长冲入敌群,不怕牺牲,以血肉与敌相搏。
日*的进攻愈来愈厉害,旅友邻部队的阵地纷纷动摇。朱赤此时深明大义,为救国救民,抱一死决心。他用手枪指挥士兵,只许前进,不能后退,一次又一次打退了日*的进攻。由于所部新兵居多,缺乏充足的时间休整,连续作战,部队损失严重,最后只剩下一个特务连的兵力。日*仍如潮水般地扑来,朱赤意识到突围已是不可能的了,只有决一死战。他命令士兵把几十箱手榴弹的盖子全部打开,用绳子把导火索串连起来,摆在阵地前,等到日*进攻至阵地前沿时,几百枚手榴弹全部爆炸。日*血肉横飞,遗尸遍地。
12日晨,多次进攻失败的敌*恼羞成怒,集中了百余架轰炸机和数十门重炮猛攻雨花台阵地,再以优势步兵进行集团冲锋。朱赤将*率领部队拼死抵抗,宁死不屈。日*再次发动组织进攻,由于朱赤将*所部弹尽力竭,我*阵地全毁。朱赤将*与全体官兵壮烈殉国,战斗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朱赤将*牺牲时,年仅33岁。
——市场营销学班邹梦麒
5方志敏
赣东北信江8县苏维埃成立后,方志敏担任苏维埃主席,有人劝方母去讨些钱,老人也觉得他的饷银当姆妈的理当用得。于是,她第一次也是惟一的一次找方志敏要饷银来了。方志敏很清楚他的学费,从小学到大学,连本带利,父母就欠债达元之巨!方志敏参加革命后,家又被敌人烧劫十余次。母亲是迫于无奈,来向他要钱。于是,方志敏内疚而诚恳地对母亲说:“姆妈,我是当主席,可当的是穷人的主席,哪里是官?饷银嘛,将来会发,现在没有。信江苏维埃刚建立,革命才有个起头,我们每日的饭钿才七分呢!”方母听了,说:“晓得了,晓得了。姆妈这—趟没有白来,明白了我儿子是当穷人的主席,我苦点也舒心啦!”
方志敏狱中遗著《清贫》中写道:“我从事革命斗争,已经十余年了。在这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是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有奢侈过。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这是方志敏清贫奋斗一生的真实写照,也是他的座右铭。寒冬腊月,方志敏穿着一件薄薄的破棉袄,从弋阳去参加贵溪苏维埃代表大会,这令身穿新棉袄的代表们于心不忍,要给他换件新的。但他不同意,夜里去补那件破棉袄。代表将新棉袄送来,他反复给来人讲“要节省,要减轻群众负担"的道理,执意不收。一旁的警卫员实在看不过去了,眼泪流出来:方主席,你是只顾革命不顾自己啊!有一次,方志敏发现自己吃的是白米粥而大家吃的是米糠和野菜煮的粥,就叫警员告诉伙房:“大家吃什么,我吃什么怎么能特殊。"老管理员听了警卫员的转达,叫了起来:“什么特殊?要讲特殊也行!方主席操心又劳累,肺痨痔疮病痛常常发作,那个要为这事民主提意见,我来担当!方志敏感激这位老同志,但仍然把粥端回了,和大家一起吃糠咽菜。
——国际经济与贸易学班杨坤
6方志敏,原名远镇,年生于江西省弋阳县一个世代务农之家。开创了本乡本土就地发动农民创建根据地和红*的“方志敏式革命根据地”。
烈士方志敏于年5月26日创作的一篇散文《清贫》详细记叙了国民*士兵捕获方志敏以后想从他身上发洋财,结果一无所获的“趣事”。
我从事革命斗争,已经十余年了。在这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是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有奢侈过。经手的款项,总在数百万元;但为革命而筹集的金钱,是一点一滴地用之于革命事业。这在国民*的大人物身上,颇似奇迹,或认为夸张;而矜持不苟,舍已为公,却是每个共产*员具备的美德。所以,如果有人问我身边有没有一些积蓄,那我可以告诉你一桩趣事:
就在我被俘的那一天——一个最不幸的日子,有两个国民**的兵士,在树林中发现了我,而且猜到我是什么人的时候,他们满肚子热望在我身上搜出一千或八百大洋,或者搜出一些金镯金戒指一类的东西,发个意外之财。哪知道从我上身摸到下身,从袄领捏到袜底,除了一只怀表和一支自来水笔之外,一个铜板都没有搜出。他们于是激怒起来了,猜疑我是把钱藏在那里,不肯拿出来。他们之中有一个左手拿着一个木柄榴弹,右手拉出榴弹中的引线,双脚拉开一步,作出要抛掷的姿势,用凶恶的眼光盯住我,威吓地吼道:
“赶快将钱拿出来,不然就是一炸弹,把你炸死去!”
“哼!你不要作出那难看的样子来吧!我确实一个铜板都没有;想从我这里发洋财,是想错了。”我微笑着淡淡地说。
“你骗谁!像你当大官的人会没有钱!”拿手榴弹的兵士坚决不相信。
“决不会没有钱的,一定是藏在那里,我是老出门的,骗不得我。”另一个兵士一面说,一面弓着背重来一次,将我的衣角裤裆仔细地捏,总企望着有新的发现。
“你们要相信我的话,不要瞎忙吧!我不比你们国民*当官,个个都有钱,我今天确实是一个铜板也没有,我们革命不是为着发财!”我再向他们解释。
等他们确知在我身上搜不出什么的时候,也就停手不搜了;又在我藏躲地方的周围,低头注目搜寻了一番,也毫无所得,他们是多么的失望啊!那个持弹欲放的兵士,也将拉着的引线仍旧塞进榴弹的木柄里,转过来抢夺我的表和水笔。后彼此说定表和笔卖出钱来平分,才算无话。他们用怀疑而又惊异的目光,对我自上而下的望了几遍,就同声命令地说:“走吧!”
是不是还要问问我家里有没有一些财产?请等一下,让我想一想,啊,记起来了,有的有的,但不算多。去年暑天我穿的几套旧的汗褂裤,与几双缝上底的线袜,已交给我的妻放在深山坞里保藏着——怕国民**进攻时,被人抢了去,准备今年暑天拿出来再穿,那些就算是我唯一的财产了。但我说出那几件“传世宝”来,岂不要叫那些富翁们齿冷三天?!
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
一九三五年五月二十六日写于囚室
文章里写的那些藏在深山的旧衣物其实没能保存下来,方志敏留下的唯一值钱的家当就是他于年1月送给邵式平的一条俄国造旧毛毯,这也是他唯一的遗物。
——国际经济与贸易班姚志文
7年10月,红*为摆脱敌人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开始长征。年11月5日,中央和*委纵队及红*主力分三路,从湖南汝城南出发,沿大坪、新桥、界头、延寿等乡村进*宜章。这三路进*路线都在崇山峻岭中,沿途一山更比一山高,一山更比一山难。
红*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红*在汝城遭到敌*的顽抗,迫于形势只好放弃汝城,翻过大山向宜章进*。汝城有一个文明乡,过去叫文明司。11月6日,红*先头部队进入文明司。11月11日,中央*委主席朱德给在文明司担任卫戍司令的李维汉发电,命令他率部继续钳制敌人,掩护中央*委纵队前进。红*就是这时经过了一个叫沙洲的村子。突破国民**第二道封锁线后,中央红*在汝城县境内进行了长征半个月来首次较长时间的休整。
由于不了解红*,加上土豪劣绅反面鼓动,不少村民躲进深山隐匿。可是大家发现,这次来的部队和以往只会抢东西的白*不同。进村后,有些红*看见门口有柴火就帮村民劈柴,有些看见水桶里没有水了就去挑水。村民徐解秀因为小脚又背着刚一岁的儿子,没有来得及走远。看到这些情景,她就回到了自己的家。
那段时间,不少红*战士都是在村民的屋檐下或者场院里和衣而睡。看到红*这么艰苦,徐解秀心疼不已,就让3名女红*住到了家里。
那时天气雨雪交加,红*衣服都湿了,徐解秀就赶快烧起热水给她们洗脚、洗澡,烧好水后又煮饭给她们吃。
徐解秀的“家”并不宽裕,只有一间茅草屋,房间有一张竹子改造的简易床,稻草席子简单铺设。腾出自家那张宽1.2米的木床,垫上稻草,床边架上一条搭脚的长板凳,徐解秀带着1岁的儿子加上女红*们,就这样挤到了一张床上。
3名女红*在赶路中,丢弃了部分行装,她们只剩下一条棉被。看到简陋的床铺上仅有一件蓑衣和一条烂棉絮,女红*便拿出她们唯一的一条行*被,和徐解秀母子一起横盖着。
那几天,徐解秀和孩子、还有3名女红*合盖了这条棉被,一块熬过了寒冷夜晚。
白天,红*战士们和徐解秀一起干活,讲进步道理,还帮她带孩子,徐解秀则帮红*战士们煮饭。
一转眼,红*就要出发了,看到徐解秀家连一条像样的被子都没有,怕徐解秀母子寒冬难熬,3位女红*执意把被子留给她,但徐解秀坚决不同意。
推来推去僵持不下,一位女红*索性找来剪刀,把被子剪成两半,留下半条给徐解秀,还留下两句话:“红*是共产*领导的人民*队,打敌人是为了老百姓能过上好生活。等革命胜利了,我们还会回来看您的,送您一床新被子。”
红*离开沙洲村后,敌人随后赶来,把全村人都赶到祠堂里,逼大家说出谁给红*做过事,大家都不说,敌人就搜家。女红*留给徐解秀的半床被子也被搜走了,还把她拖到祠堂里跪了半天。
年11月7日,罗开富在沙洲村见到了已经年过八旬的徐解秀老人。她问罗开富:“你能见到红*吗?”罗开富答:“能见到。”她说:“那就帮我问问,她们说话要算数呀,说好了,打败敌人要来看我的呀!”她说到这里,脸上已流下了泪水。
丈夫和三个女红*走了,徐解秀苦苦等了50多年。那间厢房的陈设也一直是原来的样子。徐解秀说:“虽然那时为了红*留下的半条被子吃了点儿苦,不过也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什么叫红*,什么叫共产*,共产*就是自己只有一条被子,也要给穷苦人半条的人。”
树高千尺不忘根,人行万里不忘本。“半条被子”的背后,是三位红*女战士宁可自己受苦也不让群众受苦的为民情怀,让人民群众看到了中国共产*一心为民的初心。
80多年前的长征路上,广大人民群众的无条件支持是长征取得最终胜利的坚强后盾。80多年后的今天,只有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不负人民重托。无论世事如何变迁,中国共产*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这也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的力量源泉。
——会计学班刘静
8讲述发生在江西红土地上的*史故事
中国共产*第一个产业工人*支部
——中共安源路矿支部的故事
年12月,遵照中共一大决议,受中共湖南支部书记毛泽东委派,李立三在安源组织开展工人运动。年2月他吸收了工人中的五名积极分子朱少连、李涤生、周镜泉等,成立了中共安源路矿支部,并担任书记。从此安源工人有了自己的主心骨,在中国共产*的领导下,工人们团结一心,共谋幸福。此后,安源的*组织蓬勃发展,在中共四大召开时*员人数占全国*员总数的近五分之一,成为规模最大、产业工人成分最多的地方*组织,中共中央盛赞安源为无产阶级的大本营。
中共安源路矿支部是产业工人中的第一个*支部,年2月间,李立三吸收了工人中的6名先进分子成立。*支部成立后,随即加紧工人俱乐部的筹建工作,年5月1日,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举行部员大会并游行,向社会各界宣告俱乐部正式成立,这是安源路矿工人在中国共产*领导下的第一次群众性集会和游行。同一天,俱乐部派代表出席了由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发起召开的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安源路矿工人阶级在中国共产*的领导下,开始走上革命舞台。
路矿工人,早期斗争——苦难的工人自发斗争
萍乡煤矿开办于年,与株萍铁路合称为安源路矿,是汉冶萍公司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时拥有先进设备、先进技术的中国近代工业的重要企业。路矿工人是破产的无产者。他们一直以来深受帝、官、封三重欺压在*治经济和精神上都受到剥削和压迫。
开创工运,建立团体——正确的领导团结力量
年毛泽东和刚从法国勤工俭学回国的李立三等来安源考察,他们白天到工人工作的地方调查,晚上在店里召集工人座谈。经过他们的宣传教育,努力筹备等工作,在此发展了第一批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并组成工人小团体,成为中国共产*全国产业工人中最早的团组织,安源团支部,并创立了平民小学。后又创办了一所工人补习学校与工人夜校。
年2月,李立三吸收了四名思想进步的安源工人加入中国共产*,安源*支部是中国产业工人中最早成立的*支部,当时的入*誓词是“努力革命,遵守*纪,牺牲个人,永不叛*”。年5月1日,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成立,俱乐部的宗旨是:保护工人的利益,减除工人的压迫与痛苦。
油画《毛主席去安源》介绍的就是当时的情景。画中年轻的毛泽东身穿着蓝布长衫,手拿一把红雨伞,意志坚定地大步朝我们走来。背景中疾行的乌云,预示着革命风暴即将来临。握紧的拳头,则塑造了毛泽东同志以天下为己任,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光辉形象。毛泽东肩负着筹建*组织、开展工运的伟大使命,踏上了安源这块火红的热土,也拉开了安源工人革命运动长达十年之久的历史序幕。
年秋天,毛泽东以走亲访友的名义来到安源考察,当时他的公开身份是湖南第一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主事(即校长)。毛泽东利用这层身份,到路局的机务处和矿局的机械修造厂、锅炉房、洗煤台、炼焦处等地面工作处等地考察,还曾下到矿井工作面广泛接触工人,了解工人生活生产和路矿各方面情形,细心听取工人的呼声。他还坚持要到矿井工作面去看望工人,同工人亲切交谈,还用浅显的比喻向工人说明团结的重要性:一个小石子,一脚就踢开了;要是把很多小石子用石灰凝结在一块,就不容易搬动了。毛泽东这次在安源逗留了大约一星期,在路矿工人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时来安源参观的各界人士络绎不绝,但从来没有人像毛泽东这样平易近人,与工人促膝交谈,同情工人疾苦。
——人力资源管理班易晴妃
END据悉,本次比赛是落实学校开展“赣师学子心向*”*史学习教育系列活动之一,旨在引导广大青年学子通过讲述红色故事,学好百年*史,传承红色基因,凝聚奋进力量。
往期回顾
学*史
拔河比赛
志愿服务
朗诵比赛
征文比赛
演讲比赛
致远讲堂第一期
第二期
第五期
第七期
第八期
第九期
第十期新生指南
创享班招募
商院介绍
入学指南
防范诈骗
学生会纳新疫情防控
返校最新消息
教育部:高校疫情防控指南
江西省高校疫情防控指南时间轴
校运会
四六级锦囊
当国庆节遇上中秋节
考研倒计时3天
年度总结寒假篇
放假回家了
寒假打卡计划
开学倒计时视觉篇
温度
阳春
初夏
深秋
夜景
创业文化节
逆行者
曹倩
卢璐璐温丽文
易昱杉
陈辉宋显蓉张鹏程
饶淑芬周泽曾韬*海波
林朝菊张佳慧
-GNNUSXY-
通讯员
郭沂许安腾
编辑
张小顺
审稿
廖垠*文茜
责编郭沂主编
*晖赣南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