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领好路群众迈开步
这些天,林金明格外忙碌:辣椒俏销,他正忙着扩大规模,平土地、移菜苗……跟5年前的他相比,判若两人。当时,林金明身无长技,内生动力不足,日子一直过得紧巴巴。脱贫攻坚战推进到当时,思想贫困成了最突出的问题。
精准发力“斩穷根”,*旗高扬分外红。宁都坚持*建引领促脱贫,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通过组织*员干部家访、脱贫典型宣讲、农民剧团巡演等方式,向群众传递*的扶贫*策,开展特色种植业和养殖业、特色农副产品加工等技能培训,激发起贫困群众决战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和发展信心。
河背村*支部书记何炳生一次次来到林金明家,引导他勇敢面对生活,用勤劳和智慧创造美好生活,并为他量身打造了种植大棚蔬菜的发展思路。年,奋发图强的林金明,种了6亩大棚蔬菜,赚了4.5万元,一举甩掉贫困帽。
“幸福等不来,拼搏才精彩。”对坊乡半迳村贫困残疾青年廖竹生对此笃信不疑。在宁都县电商孵化园,他用并不灵活的手指吃力地点击着键盘,移动着鼠标。
廖竹生开了一家网店,每天就用这种方式与客户进行交流。经过几年的拼搏,他在县城买了一套新房。家里的墙壁上,张贴着一张年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的荣誉证书。
干部领好路,群众迈开步。如今,在*的富民*策和*员干部的引领下,宁都县3万多户贫困群众心热起来、手动起来,越干越有劲,越干越自信,正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催开产业花摘去贫困帽
全程高速,一路坦途,记者驱车来到红色小镇小布,这个昔日偏僻贫穷的山乡已蝶变成全国茶香小镇、国家4A级景区。在横照村,贫困户吴满秀端上一杯香气四溢的新茶迎客。
“山地流转有租金,茶园务工有薪金,认购茶园有股金。”贫困户吴满秀细细盘算,一年下来有2万多元收入,实现“脱得了、稳得住、能致富”。
1万多亩茶园绿意盎然,为小布镇打赢脱贫攻坚战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脱贫致富,产业是根。宁都将支部建在产业链上,让*员聚在产业链上、群众富在产业链上,重点打造蔬菜、脐橙、*鸡、茶叶、油茶、白莲等特色种养业,建立“*组织+经营主体+产业基地+贫困群众”的利益联结机制,把贫困户紧紧地绑在产业链条上,真正分享产业发展红利。
*员带着群众干,支部推着产业跑。行走在会同乡谢家坊村,家家户户房前屋后种着脐橙,枝头挂满橙花,散发阵阵清香。*员张春生第一个种植脐橙,村*支部在山地流转、种植技术、市场销售等方面发力,吸引其他农户纷纷加入,脐橙面积发展到亩,成为远近闻名的脐橙专业村。
催开产业花,摘去贫困帽。全链参与,全程收益,全县已有1.8万户贫困群众借力蔬菜、脐橙、*鸡、茶叶等产业脱贫,实现持续稳定增收。
弘扬好作风脱贫高质量
手电如萤火,隐约照亮固村镇湖坊村第一书记*红的进山路。家访了几户人家,已是晚上8时,可她坚持往山坳里走,“这周要下雨,我担心一些老人悄悄搬回土坯房居住,得一户一户去看看才放心。”
宣讲*策,询问家庭情况、意见诉求,帮助落实*策、解决困难、化解矛盾……宁都实行家访制,多名帮扶干部入户家访,干群连心连情,各项扶贫举措抓得更细、落得更实。
“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穿草鞋干革命,夜打火把访贫农……”这首苏区时期流传的山歌传唱至今。在新时期脱贫攻坚的战场上,宁都广大*员干部传承红色基因,弘扬苏区干部好作风,下足“绣花功”,啃下“硬骨头”,向高质量脱贫发起冲锋。
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苏区干部好作风蔚然成风,太多的感动直击人心。县生态环境局驻钓峰乡罗村第一书记何文卿让妻子谢芳从县城学校转到罗村任教,把家从县城搬到了扶贫第一线;县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驻安福乡社溪村第一书记赖旭鲲扎根村里,妻子得了甲状腺癌没去陪伴,父亲中风偏瘫没法照看,每每提起此事,满是愧疚……
实干求实效。4月26日,捷报传来:省*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宁都县脱贫退出贫困县序列。贫困发生率在2%以下,群众满意度90%以上,宁都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这是对*的初心和使命的深刻践行、对全县人民作出庄严承诺的坚决兑现、对革命先烈最好的告慰。”宁都县委书记邱建*表示,脱贫退出不是终点,今后将不摘责任、不摘*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巩固脱贫成效,提升脱贫质量。
肩负新使命,踏上新征程。
宁都乡村路上,干部步履匆匆。
记者:廖海峰鄢朝晖来源:江西日报
主办:中共宁都县委宣传部
承办:宁都县融媒体中心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