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安康
端I午
农历五月初五
传统佳节端午之际,虔都汉社举行端午雅集
端午记录历史
汉服承载风华
同袍节日解读
唤醒传统文化
着汉服汤净手制香囊
华夏之国
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故称夏
着我汉家衣裳,兴我礼仪之邦
汉服,一直被视为华夏文化的代表之一
穿汉家衣裳,行汉家风俗
复汉家礼仪,过汉家节日
端午时节,天气湿热,蚊虫滋生
民间家家户户流行兰汤沐浴、
悬艾草菖蒲、雄*酒、佩香囊等习俗
以表达辟瘟除秽、祈求健康平安的美好愿望
此次雅聚宁都同袍齐聚一堂
虔都汉社带领大家一起学习关于端午节传统文化的知识和礼仪
雅集最开始进行了兰草汤净手仪式
兰草有醒脾化湿、消暑避浊之功效,兰草汤煎佩兰饮,口甜舌腻不需愁,兰草还有主治脾瘅,口甘,中满等功效,因端午节时值仲夏,是皮肤病多发季节,古人以兰草汤沐浴去污为俗。
汉代《大戴礼》有云:“午日以兰汤沐浴”。《增补内经拾遗》:方虚谷言,古之兰草,即今之千金草,俗呼为孩儿菊。其说可据。丹溪以为幽兰,谬孰甚焉。*山谷一枝一花为兰,一枝数花为蕙。盖不识兰蕙而强生分别,不是兰草是孩儿菊,蕙草是零陵香。《乐府》有云,兰蕙蓬蒿,算来都是草。《经》曰,治之以兰,除陈气也,正此兰草耳。
兰草汤净手仪式时净手者须双手平放,一手浇水至另一手心手背,换之,即可拿出,擦干手。
同袍们效仿古制,亲手做出玲珑的香囊
彰显对传统的敬畏,传递对家人的祝福
端午制香囊古已有之,为的是在端午恶日趋*祈福。陈示靓的《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提及一种“端五以赤白彩造如囊,以彩线贯之,搐使如花形。”以及另一种“蚌粉铃”:“端五日以蚌粉纳帛中,缀之以绵,若数珠。令小儿带之以吸汗也”。
点雄*绑彩绳行汉礼
五彩绳是端午节吉祥物兼饰物,具有辟邪作用,兼有祈福纳吉的美好寓意。端午日天地纯阳正气极盛,借助天地纯阳正气辟阴邪是端午节的重要习俗,在诸多辟邪习俗当中,以五色丝线系臂,曾是很流行的节俗。传到后世,五色丝即发展成许多种漂亮饰物,制作也日趋精致,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品。此次雅集同袍们就一起绑五彩绳祈福。端午时节,天气湿热,蚊虫滋生
为驱五*,同袍现场点雄*酒画额,以颇有汉韵方式的辟邪纳福
在端午节以雄*涂抹小儿额头可驱避*虫。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酒在小儿额头画王字,一借雄*以驱*,二借猛虎以镇邪。雄*是一种矿物质,又称鸡冠石,性温,味辛,有*,主要用做解*、杀虫药。以前有的苏州人在孩子额头用雄*蘸酒后画一“王”字,像是老虎额头的花纹,这种风俗称为“画额”,寄予着人们驱除邪魅的愿望。
此次雅集,汉社同袍为让更多人了解汉文化,特进行了“揖礼”相关的礼仪展示。
包粽子庆佳节
端午节吃粽子,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棕”。因北方产“黍子”,用菰叶包黍做成牛角状,故称“角黍”。《说文》:“黍,禾属而黏者也。”按:今北方谓之*米。用谷物制成的“角”为阳,包角黍用的菰叶为阴,阴阳结合,有驱邪纳福,祈求平安的意思。粽子的历史非常悠久,最早是祭祀用食品粽子,用作祭祀,并不是祭祀屈原,粽子最初做祭祖及神灵用。
西晋周处所写的《风士记》,则明确提到了“角黍”一词:“仲夏端五,方伯协极;享用角黍,龟鳞顺德”。端午食粽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已成了中华民族影响最大、覆盖面最广的民间饮食习俗之一。
最后汉社同袍和参与的朋友一起进行文艺表演,一曲舞蹈欢庆端午佳节。
虔都汉社成立于年2月,为宁都第一个以汉服和汉文化为主题的社团。虔都汉社以汉服为载体,宁都同袍一起交流华夏文化,通过思考这种传统文化传递沉淀浮躁的心情,重述华夏儒雅风范。
图文:虔都汉社幽兰提供;摄影:四驱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