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好*的历史
讲好红色故事
作品:无盐汤
朗诵:曾宇芳
来源:宁都县红十字会*支部
报送:宁都县委组织部
吃过宁都菜的人都知道,宁都菜的口味是咸咸辣辣的;但喝过宁都汤的人,又有何发现呢?宁都汤呀,是非常清淡的,“喝汤不放盐”在宁都县是家家户户约定俗成的习惯,而这一习惯,源于上世纪30年代初的一场“盐荒”。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国民*为了封锁中央苏区和红*,颁布一项法令,对食盐进行管制,提出“不让一粒盐进入中央苏区”。而在当时,不要说中央苏区,整个江西省境内都没有盐业生产,所有的食盐和医药用盐都需要外购,苏区的万*民每个月耗盐量至少也要15万斤。一时间,盐在中央苏区变成了奢侈品。最严重的时候,一块光洋还买不到自身重量7钱3分的盐,所谓“盐顶七钱三”。苏区百姓无奈地形容“米用箩挑,盐用纸包”。为了控制用盐量,苏区规定,*员干部每人每月一律供应旧秤四两食盐。但实际上,这个标准常常无法达到。处在反“围剿”战争前线的宁都人民,为了支援红*,一方面积极土法熬硝盐;另一方面则是家家户户刮净了盐罐子,倾尽全力省盐给红*,自己却舍不得放盐,尤其是舍不得往耗盐量大的汤里放盐,就这样无盐汤在宁都被慢慢地传习了下来。“有盐同咸,无盐同淡”,一碗无盐汤,不仅仅是一种口味、一种饮食文化,更是宁都革命、中国革命的缩影。革命胜利后,宁都早已不缺盐。但,宁都人民并没有因为生活的富裕而忘记战争岁月的艰苦,大家依然保留着喝无盐汤的传统,并代代相传。来源:赣南日报
编辑:谢忠英实习生赖玮林校对:赖咏娟
值班主任:明心武
推荐阅读?主题诵读参与办法
?大余县组工干部:赣南游击词
?梁会哲:一双绣球草鞋
?张羽: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
?刘子玥:战士吃什么,我就吃什么
?书记读
张琳:愿意革命的,跟我走!
?李婷:75双草鞋
?王怡岚:不变的承诺永不叛*
?辛捷、易文琼:为革命痛失爱子
?书记读
李诒芸:甘将热血沃中华的女英雄赵一曼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