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行
赵世民
3月26日,我们结束了在江西泰和县平脉辨证学习班的学习。早晨六点,我们收拾好了行李,告别了徐汝奇老师,乘出租车到了泰和县汽车站,正赶上开往井冈山的第一趟班车。
泰和县到井冈山的距离约一百二十公里,基本上是东西方向。这天早晨,泰和的天气是阴天,下着毛毛细雨,我们一行三人上车几分钟后,汽车即开始向西北方向出发,一路上,我们极尽欣赏公路两沿的赣南美丽景色,云雾缭绕在山间,与苍松翠竹构成一幅美丽的图画,我们的车穿梭其中,犹如置身于仙境,似梦似幻。进入井冈山市区以后,公路两旁的景色和标语牌更是让我们心潮澎湃,起伏难平。“红*传统代代相传,井冈山精神永放光芒”,“*洋界”、“杜鹃山”,一个个熟悉、亲切的语言和名字在我们的身边飞速闪过,经过三个多小时的行程,十点左右,我们到达了井冈山风景区的中心——茨坪镇。
井冈山,在我的心中占有神圣的地位,我们这些上世纪六十年代出生的人,从小就是听着红*的故事,受着红色的教育成长的。红*、八路*、解放*是我们心中崇拜的偶像,井冈山、遵义、延安、西柏坡、北京等,那是我们心中向往的圣地,多少次,在梦中,我曾经多次到了心驰神往的革命圣地井冈山,到了遵义和延安,在梦中,似曾参加了*洋界保卫战,我死而复生,也曾跟随红*参加了娄山关战役,爬过雪山、走过草地,喝过甘甜的延河水,多少次,在梦中醒来,激动地泪流满面,遗憾自己为什么不早生几十年,跟随共产*和毛主席闹革命。
到了茨坪镇长途汽车站后,我们在车站外面不远的地方找到一家旅馆,办理了住宿手续,房间虽然不是很宽敞,但是室内很干净、整洁,由于我们明天的火车票和飞机票早已在网上订好了,所以在井冈山参观旅游的时间不到一天,只能参观重要的景点。我们想找一位当地的老表,既能开车又能为我们做向导,这样对我们就方便多了。从旅馆出来以后,我们就在车站附近许多的出租车中,找到了一位我们认为值得信赖的老表,其实,井冈山这里的老表,都是值得信赖的,因为他们代表的是井冈山。我们要求这位老表开车拉我们三人,尽量的把井冈山的重要的、有历史意义的景点参观一遍,并且为我们做导游,老表爽快的答应了我们。在附近的一家饭店我们简单的吃了点饭,而后就开始了我们的行程。
井冈山的街道两边,都是盛开的鲜花,尤其是鲜艳的红杜鹃和挺拔的翠竹格外夺目,到处都是身着红*服装、头戴八角帽、成群列队跟着红旗前进的“红*”队伍,
两边的各种建筑都好像隐藏在鲜花和翠竹之中,别具一格。我们首先在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的门前做了短暂的停留,井冈山的干部学院不少,有江西省的,有国家有关部委的,但是,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是这些干部学院中规模最大、级别最高的,校名由江泽民同志题词,每一任的中组部部长都兼任学院院长,学院按照“开门开放办学”,“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要求,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对干部进行*性*风*纪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道德品行教育的基地,办成国内独具特色、国际上有影响的新型干部学院。
接着,我们参观了井冈山斗争全景画声光电演示馆。井冈山斗争全景画声光电演示馆,由江西省委宣传部创意策划和监制,特邀鲁迅美术学院众多艺术
同行三人
家和中国电影集团高科技声、光、电声效专家,拍摄3万多张照片,用掉5吨多油墨,历时18个月精心创作完成。全馆全景长米、高18米、由全景画、地面塑型和高科技声光电演示系统三部分组成的全景画,代表了全景画创作的世界水平。整个全景画分八个场景,第一次创造性地将井冈山斗争的重大事件与五百里井冈的秀丽风光融在一起,第一次用全景画反映历史的过程,第一次在全景画上配置高科技的声光电演示技术。进入馆内,诺大的全景画生动地展现在眼前,你会感觉穿越了九十年的时空,回到那个峥嵘岁月,亲身领略井冈山斗争时期的风起云涌,聆听朱毛会师的欢呼声、*洋界保卫战的枪炮声,真是犹如身临其境,此时,我耳畔回荡着毛泽东主席的词: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敌*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
*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宵遁
……这幅震撼人心的全景画真实反映了井冈山斗争时期三湾改编、大井练兵、茨坪安家、井冈山会师、八角楼灯光、龙源口大捷、*洋界保卫战和挺进赣南闽西等重大历史场景,形象、直观、生动地展示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五百里井冈秀丽山川,展现了中国共产*人在井冈山的伟大革命实践。
井冈山斗争全景画跨时空地将井冈山革命斗争的重大事件与巍峨雄伟、钟灵毓秀的井冈山绿色风光融为一体。以其精巧的构思、精湛的绘画艺术和创新的精神,为中国乃至世界美术史上增添了一朵绚丽多彩、独具特色的奇葩,是一部雅俗共赏、富于创新、震撼人心的伟大作品。
从光电演示馆参观结束后,我们一起乘车向南行沿着林荫公路,大约十多分钟的时间,我们就到了王佐烈士的故居。革命烈士王佐,又名王云辉,绰号
王佐烈士故居前的塑像
王南斗,井冈山下庄人,因不满地主豪绅的剥削压迫,独自拉起一支绿林队伍,打着“劫富济贫”的旗号,活跃在井冈山。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王佐投入革命洪流。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湘赣边界,王佐打开山门,把工农革命*迎上井冈山。在井冈山革命斗争中,无论是武装斗争,还是镇守后方,王佐都是赴汤蹈火,战功卓越,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年2月,在永新县被错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在王佐故居,参观的人们络绎不绝,王佐烈士的次孙王茂圣老人热情的接待前来参观者,为参观者解答他们提出的各种问题,并应参观者的要求与其合影。我们的*诞生以来,经历了无数的艰难与曲折,走过了不少的弯路,甚至是错误的路线,不少的革命先烈葬身于战场,但是也有不少的人死于自己同志的枪口下,这种教训是相当深刻的。王佐烈士和袁文才烈士,对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巩固和壮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最后却被误杀,王佐、袁文才被误杀后,袁、王两支部队从此消亡了。后来,袁文才的妻叔、袁部的骨干谢角铭与王佐的哥哥王云龙即收拢残部,“电省反赤”。从此,井冈山*事根据地随之丧失。后来,红*部队数次力图恢复,均未奏效,反遭严重损失。“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历史是公正的,*没有忘记他们,人民也没有忘记,全国解放后,江西省委第一书记陈正人就派人来为袁文才和王佐平反,王佐被平反后,袁文才儿子袁耀烈和王佐的儿子王寿生一起被中央邀请参加了开国大典。年南方慰问团给钱为袁家盖了新房。解放后不少老红*到井冈山来,都来探望袁文才妻子谢梅香。年毛泽东重上井冈山,还特别邀请了谢梅香和王佐之妻兰喜莲到井冈山宾馆见面。
年毛主席重上井冈山
参观了王佐烈士故居之后,我们下一站就是井冈山火炬广场。井冈山时期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财富,就是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传承就是最好的纪念。为让井冈山精神代代相传,井冈山市将年久失修的茨坪南山公园改造提升,着力打造出一个星火传递、基因传承的活动空间,重点建设火炬广场和红色基因传承展示馆。火炬广场上树立着90个火炬,寓意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90周年;其中主火炬高34米,寓意着毛泽东同志在34岁时带领红*上井冈;主火炬底座高2.7米,标志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在年创立。据介绍,井冈山茨坪南北两山遥相呼应,北山革命烈士纪念堂和烈士陵园,庄严肃穆、祭奠先烈;南山火炬广场和展示馆,生动活泼、传承基因。登上火炬广场,放眼四方,茨坪镇尽收眼底,一片绿色郁郁葱葱,遥想当年,毛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率领的工农红*,在井冈山创建了第一个革命根据地,点燃了革命的星星燎原之火,这燎原之火,使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左倾”和右倾路线的干扰和破坏,使革命的航线最终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行,不断地披荆斩棘、乘风破浪,最终取得全国的解放。
我们又马不停蹄的奔向位于北山的井冈山革命烈士纪念堂和烈士陵园。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是茨坪中心景区新辟的主要革命人文景观。它位于茨坪北面的北岩峰上。是为缅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丰功伟绩,弘扬井冈山精神而兴建的。陵园于年始建,同年10月建成并开放参观游览。年10月,由邓小平题字的"井冈山革命烈士纪念碑"落成剪彩。陵园
整体建筑包括陵园门庭、纪念堂、碑林、雕像园、纪念碑五大部分。我们沿着台阶顺山而上,台阶有两组组成,第一组有49级,象征年新中国成立,井冈山人民得解放;第二级有60级,寓意北山烈士陵园是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六十周年的年建成,对外开放的。我们首先进入纪念堂,纪念堂大门上方烫金横幅“井冈山根据地革命先烈永垂不朽”是彭真委员长年视察井冈山时为陵园题写的。在瞻仰大厅正面汉白玉墙面的“死难烈士万岁”六个大字是毛泽东年为革命烈士题写的。正面玻璃柜存放的是井冈山革命烈士的名
习近平总书记在瞻仰大厅献花圈
册。大厅内有习近平总书记送的花圈,还有其他前来吊唁的单位、团体等送的花圈和花篮。有许多各地前来参观的单位和团体,有的身穿红*服,头戴八角帽,集体进行吊唁活动。我们站立默哀,三鞠躬,为井冈山革命时期牺牲的先烈默默祈祷和祝福。而后参观了两侧的陈列室,大厅左侧陈列室展览的人物是建国后去世的参加过井冈山斗争的领导人的挂像。目前有51位。他们当中有开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主要领导人毛泽东、朱德、彭德环、陈毅;有*队中的
一大批将帅;如元帅朱德、彭德怀、陈毅、罗荣桓。大将谭*、粟裕、*克城。上将陈伯钧、赖传珠、杨得志、朱良材。中将杨梅生、毕占云、张国华、谭家述。少将龙开富等;有建国后调离*队,到**部门担任领导的。目前有13位,他们是何长工、贺敏学、贺子珍、陈正人、彭儒、曾志等。 右侧陈列室陈列的是建国前牺牲的革命先烈,他们都是在井冈山斗争时的老红*、老干部。这组烈士挂像目前有54位。其中有的烈士的照片是本人的历史照片,有的是根据他们的亲属和战友的回忆画下来的。还有的烈士无法征集到照片,这里就用*旗和青松代替。
瞻仰大厅后为吊唁大厅。吊唁大厅四周墙面嵌刻的是在井冈山斗争时期壮烈牺牲的烈士英名录。这是当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包括七个县市范围的烈士名录,共有位。对在井冈山斗争中还有许多为革命而牺牲没有留下姓名的革命烈士,有4万多人,陈列时就在这里为他们立了一块无名碑,以示对无名先烈的深切怀念。他们的英名千古,供世世代代后人缅怀和瞻仰。当年英雄的井冈山人民,为了建立新中国,为了中华民族的命运,抛头颅、洒热血,他们的鲜血染红了井冈山的土地,他们的鲜血使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得意燎原,最后取得全国的解放!
烈士英名录
从吊唁大厅后侧上楼为忠*堂。忠*堂是为安放老红*灵柩而设的。目前己安放五位老红*的骨灰,他们是张令彬、何长工、温玉成、贺敏学、陈云中。每年的清明节,他们的亲属、好友就会到这里来吊唁他们。
碑林采用江南园林建筑风格,分为碑廊、碑亭、碑墙三种碑刻陈列形式,因山就势,高低错落,配以亭、台、楼、阁相结合的整体建筑造型。“井冈山碑林”五个烫金大字是由中国书法家协会原名誉主席、原山东省委书记舒同题
写的。 碑林一共陈列有块精湛的书法碑刻,主要有三部分内容:一为*和国家领导人上井冈山视察时的题词;二为参加过井冈山斗争的老红*的题词;三为全国著名书法家、画家、作家和知名人士热心赞颂井冈山的题词。他们以不同的形式,从各个方面热情讴歌了井冈山革命斗争的光辉历史和英雄业绩与壮丽河山相互辉映的独特的风景名胜。全廊寓革命传统教育于书法艺术之中,是集建筑艺术、书法艺术和雕刻艺术于一体的现代人文景观。她给人们启迪思想,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奋发向上。
穿过碑林长廊,再向上就到了雕塑园。井冈山雕塑园座落于陵园东侧山头,于年10月兴建。她是全国第一座以革命历史人物群像为题材的雕塑园。雕塑园园标为全国*协副主席、参加过井冈山斗争的老红*肖克上将题写。园内塑造了19尊井冈山斗争时期中共井冈山前委、红四**委,湘赣边界特委的主要领导和著名人士毛泽东、朱德、彭德怀、陈毅、谭震林、陈正人、张子清、王尔琢、宛希先、李灿、何挺颖、王佐、袁文才、蔡协民、伍若兰、何长工、罗荣桓、滕代远、贺子珍等人的光辉形象。这19尊雕像分别由全国著名雕塑家刘开渠、叶毓山、程允贤、潘鹤、曹春生等以青铜、汉白玉、花岗岩为材料创作塑造,集南北雕塑艺术之精华,再现了艰苦卓绝的井冈山斗争一代先驱的英雄气概和战将风采,具有历史观瞻和雕塑艺术的双重价值,是难得观瞻到的雕塑珍品。雕塑园呈圆形结构,入口处左侧是王佐烈士骑马的雕像,左侧是袁文才烈士的雕像,寓意着年10月,毛泽东率工农革命*进驻井冈山,他们打开山门,让工农革命*进山。这19尊革命先烈雕塑是井冈山革命先
毛泽东主席
朱德元帅
陈毅元帅
贺子珍同志
王佐烈士
袁文才烈士
辈的代表,是我们永远敬仰和缅怀的英雄。我们在每一尊伟大的雕像前伫立默哀。身后是苍翠的松柏树林,脚下是鲜血染过的红土地,远处是逶迤的山峦峰壑,心中是千*万马在奔腾、千言万语噎咽无声……革命先烈们为了崇高的信仰而献身,为执著的追求流尽鲜血牺牲生命而无怨无悔,革命的道路上艰难曲折,血雨腥风,刀光剑影,他们为了今天的胜利,付出了宝贵的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中国革命的光辉篇章。这一切的一切,我们都应该永远的铭记!
陵园的最高处是井冈山革命烈士纪念碑,于年筹建,年建成并对外开放。主碑是用镀钛的不锈钢制作的。它高达27米,意含年毛泽东等老
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主碑的造型是突出“山”的形状。它有着儿层含义:远看像一团火焰,寓意井冈山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近视如林立的钢枪,寓意“枪杆子里面出*权”。主碑的基座部分,采用“将*红”大理石砌成,高9.7米,表示年纪念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七十周年建成。碑座的碑名“井冈山革命烈士纪念碑”是邓小平同志年在北京亲笔为纪念井冈山革命烈士题写的。正面组浮雕的主题为“荟萃井冈”,展示井冈山红*于年4月名扬天下的“朱毛会师”和同年12月的红四*与红五*会师的情形以及毛泽东、朱德、彭德怀、陈毅等领导人的英姿气概。
东面组浮雕主题为“红色割据”。展示毛泽东在井冈山斗争开创的“工农武装割据”的内容,即开展土地革命、*队建设、*的建设,*权建设的生动场面。
西面组浮雕主题为“浴血罗霄”。这组浮雕通过反映井冈山斗争著名的龙源口大捷等战斗和以茨评为中心的井冈山*事根据地及其五大哨口以及九陇山*事根据地,展示红*以非凡的毅力,英勇奋战,粉碎了国民*反动派的多次*事“进剿”和“会剿”以及艰苦卓绝的战斗生活。
站在纪念碑下,向远处眺望,茨坪镇尽收眼底,我新潮彭拜、思绪万千,井冈山,英雄的山,中国革命的摇篮,当年,井冈山和英雄的井冈山人民,用您那博大和无私的胸怀,哺育了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人,保存了中国革命的火种,您是中国革命的发源地,共和国的基石和母亲,您是中华民族永远不朽的丰碑!井冈山的精神将永远是我们*的宝贵遗产和财富,永远是我们*的光辉旗帜!
纪念碑的左、右前下方有两组雕塑,左侧是一位年轻的妻子,背着年幼的孩子,双手提着一个条编榄子,丈夫在其右面,戴着红花和干粮袋,右肩扛着一支钢枪,坚定不移的奔赴前线,这就是送夫上前线;右侧的是一位坐着的老人,身旁站着一位头戴八角帽、手持梭镖的少年,坚毅的目光凝向前方。在这两组塑像前,驻足许久,心中久久不能平静,耳边想起了《十送红*》,英雄的井冈山,伟大的人民,为了中国革命,您奉献出了无数的优秀儿女。
最后一站,我们驱车来到了在年的桐木岭保卫战期间驻扎和红*养伤地方,原名叫“石燕洞”,导游说因为这里经常有蝙蝠出没,古代的人觉得这种像燕子的动物老从石头里飞出来,变把它叫做石燕,也就把这里成为了石燕
洞,之后在当地被称为“红*洞”。我们正好和其他一群参观的旅客跟着导游进洞参观。进入洞中,第一感觉便是寒冷潮湿,道路崎岖。洞中各种奇特的地质构造以及各种拟人状物的天然景观千姿百态。随处可见大型奇特的石灰岩,溶洞里面墙壁都滴滴答答的流着水,脚下的路便是潺潺而流的小溪,还好在洞中有人工建筑的人行道,不然潮湿的环境再加上低温,肯定会让人生病的。当年红*战士为了抗击敌人,曾在洞里生活了几天几夜,自然条件如此恶劣,穿不暖又吃不饱,红*官兵靠的就是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信仰,真是革命理想大于天。沿着洞里崎岖的小路,登上陡峭的溶洞顶,穿过一个个狭窄洞口,扶着天梯慢慢走到溶洞底部,偶尔还有蝙蝠出没。终于到达了第一个目的地,彭*长看望伤员的地方,导游介绍说:“这是在桐木岭保卫战的时候,红五*第九大队和梨坪乡赤卫队在这里把守,在战斗打响的第一天,就有十几个伤员被抬进洞中就治,第二天,彭*长就带领了几个警卫员来探望受伤的伤员,在洞中呆了半个小时左右才离开。”这里还有几座逼真的塑像,再现了彭*长来看望伤员的情景。情景中,彭*长关切的看着战士们,战士们因为彭*长的到来,脸上也洋溢着光荣与感动。
而后,我们来到观看视频的岩壁,只听到轰隆的一声,石壁上便浮现出了当时保卫战的场景,革命战士在枪林弹雨中穿梭着,起初,红*战士在桐木岭设下了陷阱,等到敌人走到半山腰是时,只听一身号令,战士们将提前放置在崖边大石头推了下去,只能下面敌人的惨叫,之后冲锋号角吹响,战士们就冲下去跟敌人战斗,不久之后就迎来了胜利,听到了战士们在为胜利欢呼的声音。接着,我们来到“红*粮仓”,导游介绍:“在年的时候,朱毛红*主力离开井冈山征战赣南,红五*和红四*三十二团坚守根据地。守山*民在*洋界、桐木岭等五大哨与敌人口鏖战。扼守桐木岭哨口的是红五*第九大队和梨坪乡赤卫队,他们把粮食和食物运进石燕洞储存。这些粮食对于守山*民坚持了三天三夜的保卫战,起了重要作用。”
洞内之行,气喘吁吁,感到非常的疲惫,但想到当年革命的先烈们,这又算得上什么。
此时,时间已经开下午五点多了,我们已经马不停蹄的活动五六个小时了,此时已腹中饥肠辘辘,还有好多景点未能参观,深感遗憾,在回旅馆的路上,我们向老表询问一些景点的故事,如*洋界景区,毛主席的故居八角楼、大井等等。老表对我们讲了大井毛主席故居的故事。故居后有两棵奇宝树,一棵叫凿树,另一棵叫海罗杉,这两棵树与革命同呼吸共患难,在井冈山斗争期间,毛主席和朱德在树下观看战士操练,两棵树日夜陪伴;在敌人围剿中毛主席、朱德住的房子被烧毁,树也被大火烧死;但到新中国成立时,它们又苏醒过来,奇迹般地抽芽绽绿,年毛主席重上井冈山前夕,那棵凿树开出了满树的白花;但文革后的七十年代,毛主席、朱德老一辈革命家相继去世,这两棵树又双双死去,等到邓小平同志拨乱反正后,它们又意外地恢复了青春。这些来自普通百姓的传闻不论是巧合还是自然现象,所表达的是对中国*治风云变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