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原文
这是一根不平常的扁担,这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几十年来,一直被人们传颂着,教育和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人。
年4月,朱德和陈毅带领湘南起义的队伍,到达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砻市,同毛泽东带领的工农革命*会师,组成工农革命*第4*(不久改称中国工农红*第4*),毛泽东任*代表,朱德任*长。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地处罗霄山脉中段,是湘赣两省的交界。周围五百里都是崇山峻岭,地势十分险要。年11月中旬,红*集合在宁冈、新城、古城一带,进行冬季训练。由于湘赣两省敌*的严密封锁,井冈山根据地同国民*统治区几乎断绝了一切贸易往来,根据地*民生活十分困难,所需要的食盐、棉花、布匹、药材以及粮食奇缺,筹款也遇到很多困难。红*官兵除粮食外,每人每天5分钱的伙食费也难以为继。一日三餐大多是糙米饭、南瓜汤,有时还吃野菜,严冬已到,战士们仍然穿着单衣。为了解决眼前的吃饭和储备粮食问题,红4*司令部发起下山挑粮运动。这些粮食大部分从宁冈的大陇运来,大陇的粮食是砻市、古城等地集中起来存在那里的。朱德也常随着队伍去挑粮,一天往返50公里,光是空手上山下山都很吃力。但他的两只箩筐每次装得满满的,走起路来十分稳健利落,年青力壮的小伙子也常被他甩得老远。战士们从心眼里敬佩*长,但又心疼他。四十开外的人了,为革命日理万机,还要翻山越岭去挑粮,累坏了怎么办?大家一商量,就把他的扁担藏了起来。
朱德没了扁担,心里很着急,他让警卫员到老乡那儿买了一根碗口粗的毛竹,自己动手,连夜做起了扁担。月光下,他破开竹子,熟练地削、刮、锯,一会儿就把一面*一面白的半片竹子,做成了一根扁担。为防止战士们再藏他的扁担,就在上面刻了“朱德记”3个大字。第二天,三星未落,挑粮的队伍又出发了,朱德仍然走在战士们中间,大家看见他又有了一根新扁担,感到十分惊奇,崇敬之外更增添了几分干劲。从此,朱德的扁担的故事传开了。井冈山*民为了永远纪念朱德这种身先士卒、艰苦奋斗的精神,专门编了一首歌赞颂他:“朱德挑谷上坳,粮食绝对可靠,大家齐心协力,粉碎敌人‘围剿’”。
热烈庆祝建*周年
背景故事
从宁冈茅坪到井冈山上的茨坪有60多里山路,峰险路陡、坎坎坷坷、曲曲弯弯,十分难走。井冈山*民没有被困难吓倒,运粮队伍不辞艰难往返这条洒满血汗的山路,谱写了官兵一致、患难与共的动人乐章!年冬日的一天,天刚麻麻亮,朱德*长又带领部分红*战士和赤卫队员到宁冈砻市挑粮。这天,*长像往日一样精神饱满,穿着一身灰布*装,背着斗笠,扎着腰带,打着绑腿,穿着草鞋下山去。来到龙市,战士们有的用箩筐担,有的用口袋背;没有工具的战士索性脱下长裤,把裤口扎紧,把粮食装满两条裤腿,往肩上一搭一样方便。这样,大家挑的挑、背的背,翻山越岭,穿行在井冈山的蜿蜒山径上。
那年,朱德*长已经40多岁了。他头戴斗笠、挑着满满一担粮和年轻的战士们一道走着。大家想:*长晚上忙着思考作战大计,白天还要挑粮,这可会累坏他。他们商量一起到朱德*长面前提“抗议”,劝他少挑些。*长似乎看穿了大家的心思说:“同志们,今天我们来比比赛,看谁最先赶到*洋界上的大槲树那儿!”一听说比赛,战士们劲头来了:“好啊!谁先到大槲树谁是英雄!”一个战士灵机一动说:“*长,比赛可以,但有个条件。”*长问:“什么条件?”战士说:“你年纪大,不能挑那么多,分给我们一点。”*长一听,爽朗地笑起来了:“那可不行!”说着,挑起担子就走了,留下了一阵笑声。
中午时分,队伍赶到*洋界大槲树下休息。*洋界海拔多米,地势险要雄伟,一边是高山峻岭,一边是万丈悬崖。这里云海翻涌时如一望无际的汪洋大海,故*洋界又称“汪洋界”。休息时战士们议论开来了,七嘴八舌地说,劝也劝不住,讲也讲不过,怎么办?最后大家叫一个机灵的小战士把*长的扁担“偷”来藏起来了。战士们认为这样*长可以休息了。哪知道*长砍来一根大毛竹,用柴刀做了一根又大又扎实的扁担,叫*需处长范树德在扁担上写上“朱德记”三个大字,从此,他的扁担再也没人“偷”了。战士们看到*长大步流星走在山路上,满脸是汗,*装湿透了,扁担压得弯弯,感动不已。这时,山道上响起一阵阵歌声:
同志哥,扁担闪闪亮,*长带头挑粮上井冈;井冈兵强马又壮,粮食充足装满仓;消灭白狗子,分田又分粮;保卫根据地,人民得安康。
热烈庆祝建*周年
朱德故里,德乡仪陇
全国红色旅游目的地欢迎您
来自丨朱德故里景区
长按指纹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