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张国焘为何另立中央,*中央如何化解危机,毛泽东埋下什么伏笔”第五篇
红二、六*团是由在湘鄂苏区坚持斗争的两支红*部队——贺龙、关向应领导的红二*团和任弼时、萧克、王震领导的红六*团组成的。虽然他们是最后北上的一支红*大部队,实际上在中央红*长征之前,红六*团就已经踏上了征途。
年7月,在湘赣边区永新、宁冈一带活动的红六*团突然接到中革*委的训令,要他们撤离湘赣根据地,向湖南中部转移,在那里创造新的根据地。
当时正值蒋介石对中央苏区发动第五次“围剿”,红*被迫步步收缩,处境越来越困难。在*委命令中,对红六*团的行进路线和地域都作了具体规定。
中央代表任弼时、*团长萧克、*委王震坚决执行*委命令,于年8月7日率领全*多人踏上西征之路。开始大家对*委意图并不了解,萧克后来才明白:“中央红*也要向西撤,中央电令我们转移,是要我们起先遣队的作用。”
在中央红*长征之前,先后派出了两支先遣队:方志敏的红七*团和红六*团。他们的任务是吸引敌*,开辟新区,为中央探路和减轻中央苏区的压力。他们都是孤*奋战,打得好就独立生存,打不好就全*覆没。
遵照*委指示,六*团出发时带上了所有的坛坛罐罐。搬家式的行*把红*的机动灵活性完全限制住了。到了“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的贵州境内,山路崎岖,更走不动了。*团领导当机立断,边走边扔,部队才恢复了行*状态。他们把情况报告中央,但中央根本不理会,在后面跟着大搬家。
后来的中央红*为此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遵义会议前的湘江血战,红*的作战部队都成了掩护队,放弃游击战优势而构筑阵地,阻击超过自身数倍的敌*,掩护*委纵队过江。
从灌阳的文市行至界首渡口有70公里,*委纵队竟然走了整整四天,不仅白白浪费了宝贵的时间,而且让担负掩护任务的红一、三、五*团付出了十分惨重的代价。
以致时为红一*团长林彪和*委聂荣臻给上级拍发了一封十万火急的电报,电报中写道:
“如敌人明日以优势猛进,我*在目前训练装备状况下,难有占领固守的绝对把握,*委需将湘水以东各*星夜兼程过河。”
这就是著名的“星夜过河”电报,红*前线将领向上级提要求,这还是第一次。
维持渡江通道畅通的每一分钟,都要红*战士用生命来换。经历9天的湘江战役,中央红*由长征出发时的8万多人锐减至3万余人,平均每天牺牲6千余名红*将士。
当时的国民*报纸还讥笑红*是“前头乌龟扒开路,后头乌龟跟着来”,简直是窝心透了。
年10月24日,经历了艰苦奋战的红六*团在黔东的印江县木*镇与贺龙、关向应、夏曦领导的红二*团会师。
那时的红二*团比六*团也好不到哪儿去。南昌起义失败后的贺龙十分执着:“我不甘心,我要干到底。就让我回湘西,我要卷土重来!”
在地下*的护送下,贺龙通过了桂系*阀严密控制的武汉,孤身返回了家乡湘西桑植,很快通过旧关系拉起了几千人的武装,又打出了一个“工农革命*第四*”(与井冈山的朱毛红四*重名)的旗号,开辟了著名的湘鄂西苏区,
年7月,湘鄂西红四*与湘鄂西洪湖红六*(史上曾有五支红六*)合并,组成红二*团。
红二*团在洪湖根据地搞得轰轰烈烈,一度发展到2万多人。但中国革命的道路实在坎坷,不是外患就是内忧。
自从执行“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中央分局代表夏曦来到洪湖,令人胆战心惊的“肃反”又开始了。
夏曦给一大批红*干部,尤其是团以上干部扣上“改组派”、“第三*”、“国民*”的帽子,严刑拷打,大开杀戒。
著名的红*将领段德昌,国民*出重金买他的头而不可得,却被夏曦在肃反中杀掉了。
洪湖苏区的干部战士被夏曦杀了多人,师团级的干部大部分被杀。村苏维埃的干部也被杀掉十之八九,包括贺龙的两个兄弟。
就连贺龙自己的生命也受到了威胁,他曾沉痛地回忆:“那时,苏区丢了,干部杀完了,只剩下四个*员(夏曦、贺龙、关向应、卢冬生),其余都不是*员,是*员也不敢承认……就剩下一面红旗……”
两支历尽千辛万苦的部队终于会合了。
会师的第二天,任弼时、萧克致电中央,汇报与贺龙会师的消息。他们建议:“以目前敌情及二、六*团的力量,两个*团应集中行动。”
不料10月26日*委来电,反对他们合并,要求“二、六*团应仍单独的依中央及*委指示的活动地域发展,各直受中央及*委的直接指挥”。
此时,中央红*刚刚离开苏区,开始长征。*委的命令是要六*团继续充当先遣队,为中央红*吸引和牵制敌*,以减轻中央的压力。
二、六*团领导人共同研究了电报,认为*委的命令是不太适宜,于是联名复电,仍建议“二、六*团暂集中行动,……目前分开,敌必取各个击破之策”,“两*在*事*治上十分迫切要求互相帮助”。
事实证明,贺龙、任弼时等同志的决策是正确的,中央也就没有再坚持。长征结束后,毛泽东高兴地赞扬红二方面*为中国革命保存了大量有生力量:
“二、六*团在乌蒙山打转转,不要说敌人,连我们也被你们转昏了头,硬是转出来了嘛!出贵州,过乌江,我们付出了大代价,二、六*团讨了巧,就没吃亏。你们1万人,走过来还是1万人,没有蚀本,是个了不起的奇迹,是一个大经验,要总结,要大家学。”
不过实际上,红二方面*在整个长征过程中也还是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和牺牲,共减员1万余人。
二、六*团会合后,表现出高度团结一致的精神。任弼时主持会议,严厉批判了夏曦的“左倾”机会主义路线,为受害和受打击的同志恢复名誉,驱散了蒙在干部战士心头的乌云。
贺龙如鱼得水,摆脱了“左倾”机会主义者死守一地的被动局面,带领部队往返穿梭,专找敌人的弱点和空子打,把游击战术发挥得淋漓尽致。
他生动地比喻:“打鱼的下拖网,鱼还跳出去嘛。我们比鱼还差?我们随便可以出去嘛。我们出去如鱼得水,要怎么走就怎么走,(“左倾”路线)硬是把苏区吃得光光的,这家一升那家一斗。把人家埋的坛坛罐罐都吃了好,还是开大仓好?”
红*采取灵活机动的战术,在湘黔边区发展扩大苏区,很快控制了桑植、大庸、慈利、常德等县城。
二、六*团会合后的一年中,形势一度发展得很顺利。但是中央红*北上后,蒋介石腾出手来,调遣四个纵队围剿湘黔苏区。为了打破敌人的封锁,贺龙、任弼时等决定退离湘黔苏区,到贵州中部去开辟新根据地。
开始的时候,谁也没想到会走向陕北。自年2月接到中央传达遵义会议精神的电报后,二*团便与中央失去联系。
9月下旬的时候,他们突然收到周恩来一封明码电报,询问二、六*团下落。贺龙等接到电报,既高兴又警惕。为了证实电报的真实性,他们回了一封电报作为试探。第二天他们就收到红*总部的密码回电。
总部来电在二、六*团中引起了一片欢呼。大家在为与中央接通联系而高兴时,却没想到这封电报并非中共中央所发,而是张国焘发的。
南下失利的张国焘手里还握着一张王牌,就是他有与红二、红六*团进行联络的唯一密码,可以借用中央、中央*委的名义,影响并指挥这支主力红*。
这正是毛泽东最为顾忌的地方,因而一再要求张国焘上交密码。在年1月21日,毛泽东、周恩来曾电告张国焘:“请将二、六*团密码速告知,以便直接通报。”
张国焘拖了20天,然后洋洋得意地回答:“我们对二、六*团之各种情况甚为明了,完全可以帮助他,勿念。”
后来,周恩来搬出共产国际代表林育英,两人联名致电张国焘:“请将其通电密码告我,以便联络通电,免误时间。”
这次,张国焘索性不予理睬。
怎么办?在解决这个至关重要的死扣上,朱德发挥了关键作用。
张国焘一生精明,把毛泽东当做自己最大的对手,却不曾提防憨厚老实的朱老总。
《老子·德经》云:大音稀声,大象无形;大直若屈,大巧若拙。
朱德就是这样的人。他生性温和,但意志如钢;他精华内敛,谦逊之中含有过人的韬略和一招制胜的伟力。
当时张国焘已与中央分裂,他掌握着红*的密码,所以收到了二、六*团二方面*的电报,他以总部名义和二、六*团联系,直到甘孜会师前,中央都对二、六*团的情况几乎一无所知。张国焘没有透露*内斗争情况,二、六*团自然也不知道。
朱德回顾这段历史说:“二、四方面*会合前,是没有中央指示的。我们发报都是经过他(张国焘)。当时有关打仗他不得不听我的,但有关*治方面都得听他的。”
不过,张国焘只知道两*会合可以增加他的*事力量,但没有考虑到两*会合也可能削弱他的*治力量。
张国焘年11月,国民**队加紧对湘黔根据地的围剿,本来就不富裕的根据地经济更为困难。到了该转移的时候了,二、六*团准备动身。
萧克说:红*的计划“只是想转移一下,摆脱敌人的包围,保存有生力量,到湘黔边或黔东建立新的根据地。但并没有想到要过长江,渡金沙江,更没有想到要长征到陕北”。
红*忽东忽西,变化无常,搞得国民**惶恐不安。从湘黔根据地一路到贵州毕节,基本没有遭遇大的战斗。
不久,国民**万耀煌、樊崧甫、郝梦龄、李觉等部从几个方向压过来。敌*包围圈越收越紧,为了避免陷入被动,红*退出毕节,“以急行*乘虚绕过威宁进至滇东,至时,乃最后脱离黔滇川边而开始进入黔滇边广大地区”。
年3月25日,二、六*团在云南宣威以北接到红*总部电报,指示:
“如趁此时过金沙江尚有可能,我们建议你们渡河技术有把握条件下及旧历3月X日前,设法流过金沙江,与我们会合大举北进。如你们尚不十分疲劳,有把握进行运动战时,则在川滇边行动亦好。”
接到红*总部的电报,二、六*团有些疑虑。
任弼时认为:“因*委无肯定指示,我们不知是因为战略上的要求须渡过会师北进,或恐主力将来北进后,二、六*团在长江南岸活动过于孤立困难,而要我*及早北渡。”
贺龙的意思是“这里也可以活,那里也可以生存”。
王震回忆:“我们到云南时没有过江的意图,还想打回去。……当时任弼时提出一个问题:在太平天国时石达开的失败,现在蒋介石又说中央红*走那条路,会全*覆没。我们怀疑了……
以今天的眼光来看,不过江是可以的,甚至可以不到贵州去。我们当时不知道过江后还要过雪山草地,如果知道是不会过的。”
那时二、六*团对一、四方面*会合时张国焘闹分裂反对中央的情况,一无所知。他们从当时整个的国内形势分析,认为北上抗日是大势所趋,最终决定执行总司令部的指示,与四方面*会师,北上抗日。
红*总部为什么要二、六*团北上呢?
张国焘开始是不积极的。朱德回忆:
“二方面*始终都是好的,听指挥的。过江不过江不是个人决定,要以敌人的力量来决定。过江不是中央指示,是我们从中抓的,抓过来好,团结就搞起来,这里阴差阳错地把团结搞起来的。二方面*过江,我们气壮了,北上就有把握了。但二方面*在会合前是不知道张国焘反中央的。在会合后二方面*起了很好的作用,迫使他取消了伪中央。”
北上会师的大计已定,二、六*团迅速北上。
4月26日,先头部队抵达金沙江畔,准备渡江。虽然只搞到几条船,但行动组织得很好,短短三天,二、六*团就全部渡过了金沙江。
过江后,二、六*团遭遇了严峻的考验。少数民族区域地广人稀,极为荒凉,一万多人的食宿成了很大问题;山区的天气寒冷,空气稀薄,呼吸都感到困难。
后来的二方面**治部主任甘泗淇回忆:
“……没有大批的准备衣服被褥……被盖的缺乏是影响了战士的健康的。因受寒而致病,因病致死,成为了红*一个严重的问题。……西康粮食缺乏,有些战士的掉队是因为挨了饿掉了队,常难得到充分的食料,有时弄点干粉吃又无开水,和之以冷水,吃了肚子不消化,常发生痢疾。
病员中痢疾症占了一半以上。再则部队很难弄到油吃,盐也是缺乏。有些部队收集很多给养,常有战士过食无度。而另一部分常未得到而感觉饥饿,都足以致人于疾病的。”
艰苦的行程使二、六*团遭受前所未有的损失。据任弼时统计,掉队、逃亡、战斗中牺牲和负伤、因病寄养和失踪的总共有人。除千余伤员还能跟随行*,可谓损失近半。
然而最严峻的考验还是爬雪山。由于没有过雪山的经验,二、六*团的行*路线,比一、四方面*更为艰苦,并且还按老规矩梯次行*,结果吃了大亏。
王震回忆:“从中甸到稻城、理化、瞻化到达甘孜等县,通过三个最大的雪山。一个是从格罗湾到小中甸的大雪山,约一百几十里;一个是从瓮水到易窝的大雪山,约里。最后是从那坡到德窝的大雪山,里,是在6月1日翻过的。其次还翻了许多小雪山。”
甘泗淇回忆:“有的在雪山上停止休息和吃雪水以致死亡近百。由白松到茨乌走错了路,过了一雪山死亡亦数十。由东南多又过一雪山,4师当时因前面被番民破坏道路阻碍我*部队走不动,后面部队仍在山上,突然天变下大雪,冻死近40人。13团亦因前面队伍走不动停止被冻死近30人,6师亦死亡数十,仅*直死亡较少。”
尽管前方艰难险阻,二、六*团与四方面*会师的信心并没有动摇。在贺龙带领下,红*战士以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耐力连续翻过大小雪山,走完了会师前最艰难的路程。
得知二、六*团渡过金沙江后,四方面*这里活跃起来,掀起了迎接二、六*团的热潮。4月27日,朱德、张国焘命令徐向前派32*前往雅江、稻城路上迎接,在瞻化准备好住房。徐向前召开动员大会,要求各部全力开展迎接二方面*的组织准备工作。
徐向前强调:“红*是一家人,我们和中央红*、二方面*的关系,好比是老四和老大、老二的兄弟关系。上次我们和老大的关系没有搞好,要接受教训。吵架归吵架,团结归团结,不能分家。现在老二就要上来了,再搞不好关系,是说不过去的。”
不过,自立中央的张国焘还是仗着自己兵强马壮、权高势大,摆出了一副主人的架势,等着贺龙、任弼时等二、六*团领导上门拜谒。
朱德却放下架子,主动带先头部队远出迎客。
年6月3日,六*团的*团部和先头部队16师与四方面*的32*在理化(今四川理塘)南甲洼会师。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贺龙、任弼时他们在长征途中,就从国民*的广播中听说了中央与张国焘分裂的消息。
当时他们认为是国民*造谣,没有相信。朱德、张国焘多次电报也没提到这件事。现在会合了,自然要询问一下。
6月22日,朱德闻讯日夜兼程赶到玉隆,他与*团领导人交谈不到数句,就觉得出了问题,立即有针对性地说明情况。
红六*团*团长萧克曾以沉痛的心情回忆过这段插曲:
“当六*团六月二日在理化南之甲洼,与远道前来迎接我们的部队见面时,有的老战友对我说:张国焘与中央决裂了,责任在中央。我盲目地相信了。我本来对中央根据地的损失和一方面*在长征中的严重消耗与削弱有些不满,加上片面地听信了歪曲事实的说法,就把遵义会议前后中央的领导搞混淆了,曾在一些同志面前对中央表示过不满情绪,这是错误的。但当我见到朱总司令时,他诚恳地向我说明了事件发生的经过后,就改变了态度。这是我*治生活中一个最深刻的教训,书此永志不忘。”
刘伯承总参谋长也早早地来到了二、六*团,不过他是被张国焘赶出来的。刘伯承回忆:
“二方面*来了,张国焘又开会,说要好好联合二方面*,实际他的目的是共同反一方面*。这天又斗争我,我说:三个方面*应当团结,团结就是力量。
李特说:什么一方面*,两个*团在这里,只是半个方面*!徐向前同志说得很好:我们几个方面*好比是兄弟,老四与老大搞不好嘛,别人还说不清谁对。如果与老二也搞不好,那人家一定说老四不好。
张国焘对我说:朱德、贺龙和你都是*阀,这次搞不好要你负责!
我说:他和我都是共产*嘛,怎么都要我负责?
他说:就看你是不是挑拨了。”
刘伯承刚到,二*团保卫部长吴德峰就来请吃饭。吴德峰悄悄问道:“情况怎么样?”
刘伯承说:“要做团结工作。”
吴德峰又问道:可不可将这个意思告诉弼时?”
刘伯承回复可以,这样,任弼时及时了解到了朱德、刘伯承的立场,心里有了底。
6月27日,王震率六*团与四方面*会师于甘孜。
朱德与王震谈了一个晚上。他向王震介绍了中央与张国焘之间的斗争,告诉王震:
“张国焘原来并不想指挥二方面*,怕二方面*和他作对,搞不到一起。但我们主观上总是想要你们过来的,可是有个密码问题,电报密码在他手中,我们只能搞点情报对你们帮助。这段所谓中央和*委的指示都是假的,因破裂后,中央的一切他不给你们转了。中央又不能直接告诉你们,所以都是他的东西。”
听了老首长的话,王震明白多了。他向朱德表示:我们这个部队是井冈山来的,不能反对中央。
6月30日,红二*团在贺龙、任弼时、关向应的率领下到达甘孜附近的绒坝岔,朱德、刘伯承亲自前往迎接。
朱德激动地说:“好哇!你们这一来,我的腰杆也硬啦!”
贺龙握着朱德的手说:“总司令,我们二、六*团天天想、夜夜盼,就盼着和中央会合呢!”
朱德又说:“你们来了,我们一起北上,*中央在毛主席那里!”
到这时,大家才注意到朱德的话里藏有丰富的潜台词。
刘伯承补充道:“中央不在这里,中央在前面。”
贺、任、关惊愕地望着朱德和刘伯承。
朱德介绍了红一、红四方面*由会师到分手的情况。他说:“一、四方面*会师后,电台作了调整,与你们联系的电台调到了红*总部,由张国焘接管了。换句话说,你们一年来都在跟张国焘打交道。”
任弼时长叹一声:“唉,我们还蒙在鼓里哩!”
朱德、刘伯承与任弼时、贺龙、关向应彻夜长谈,就如何将部队分开行动,防止被张国焘控制进行研究。朱德给贺龙出主意,要他向张国焘要求支援,最好能把原一方面*的红九*团(现改编为三十二*)要过来。
刘伯承提醒贺龙等人注意斗争策略:“对张国焘这个家伙不能冒火,冒火可能导致分裂。”
7月1日,张国焘抵达甘孜,两个方面*领导人会面。南昌起义的老战友、中国革命的老同事,又重逢了。不过大家现在的状态很微妙,波澜即将再起。
贺龙对张国焘的印象很不好,南昌起义前,贺龙在武汉要求入*,张国焘说他是“*阀”,一口拒绝。周恩来、朱德、贺龙准备发动南昌起义时,张国焘又传达共产国际指示,要推迟起义,差点使起义流产。这一切贺龙是不会忘记的。
张国焘也在尽力拉拢二、六*团。
“一别十年,云卿,可想死我了。”张国焘按照中国传统习惯,亲热地叫着贺龙的表字,脸上带着满面笑容。
“十年前在南昌时,你只是个‘中央代表’,现在可不得了,听说成立了一个什么临时中央,你还当了‘总书记’?”贺龙半开玩笑地刺了一句。
张国焘红着脸说:“已经撤销了,已经撤销了。”
任弼时是张国焘的老同事,在莫斯科一起工作过,对张国焘的底细很清楚,张国焘见他心里有些犯怵。
任弼时当天晚上,张国焘在与任弼时的谈话中提出:调换红二、红六*团首长,特别是调换*治领导。他要任弼时离开,由他给两个*团委派新*委。
“两*刚刚会合,现在就动干部不太合适。”任弼时顶了回去。
张国焘见话不投机,转而与任弼时商量第二天开会师大会的事情。任弼时还向他索回了与*中央联系的电台密码。
7月2日,红二、红六*团与红四方面*召开会师大会。主席台上,张国焘起身准备讲话,贺龙在他耳边说了一句悄悄话:“国焘啊,只讲团结,莫讲分裂,不然小心老子打你的黑枪!”
贺龙“*阀”出身,向来就是胆大包天的人物。张国焘有点怵贺龙耍“*阀”,起身宣布由朱总司令讲话。
贺龙贺龙看到张国焘不敢公开讲话,心中暗笑。他后来透露说:“其实,我哪里会打他的黑枪,吓唬吓唬他嘛,是他心里有*嘛!”
张国焘调换二、六*团领导未果,中央紧急出手。早就领教过了张国焘拉拢、分化、瓦解的功夫的*中央,果断地于7月5日下令:
以二*团、六*团和三十二*组成红二方面*,贺龙任总指挥兼二*团*团长,任弼时为*委兼二*团*委,萧克任副总指挥,关向应为副*委;李达任参谋长,甘泗淇任*治部主任;陈伯钧为六*团*团长,王震为*委;罗炳辉、袁任远分别任三十二**长、*委。
红二方面*的成立,使得贺、任、关与张、徐、陈取得相对平等的*事地位。
二、六*团与四方面*实现会师,这是长征中的又一个节日。
在甘孜的山坡上召开了欢迎大会,口号声、欢笑声此起彼伏。身着鲜艳服装、载歌载舞的藏族男女令二、六*团战士大开眼界,杨尚昆夫人李伯钊率领的红*文工团演出了精彩的节目。二、六*团的同志经历了半年多的艰苦转战,这是第一次安心坐下来观看演出。
甘孜会师后不久,张国焘先是派周纯全来传话,提出:两个方面*首先应该一致。
任弼时回答:“唯有在十二月决议(即瓦窑堡会议决议)的基础上才能达到一致。”
趁红二方面*领导回访时,张国焘亲自出马,提议召开两个方面**的会议。
关向应说:“我看开这样的会议不现实。”
张国焘咄咄逼人地质问道:“说清楚,怎么不现实?”
关向应尖锐地说:“开会自然要作个报告吧?由谁来作报告?大家能够达成一致吗?”
“这话有理。”贺龙一旁帮腔道,“国焘作报告,我不同意;弼时作报告,你大概也不同意,怎么开?”
张国焘退让一步:“那就开两*联席会议,我和弼时都作报告,这下总行了吧?”
任弼时也不含糊,回答说:“联合起来开会,我们不反对,但是丑话说在前头,不能以多数压少数,把你的观点强加给二方面*。”
经历了风风雨雨走到一起的二方面*领导配合很默契。关向应冷面相向,立足于守,重点是稳定内部,不准张国焘插入一兵一卒;贺龙立足于攻,笑吟吟地缠着张国焘要兵、要枪、要弹药;任弼时以相对超然的态度,出面调停两个方面*的关系,重点是争取张国焘北上。
张国焘方法用尽,根本撼不动贺、任、关这个“铁三角”。
二方面*领导,左起贺龙、关向应、任与一、四方面*会师时不同,二、四方面*在热热闹闹的斗争和团结中很快达成了共识,迅速分兵北上。
出现这种结果,有多方面原因。一是缘由朱德、刘伯承等红*元老的耐心工作;二是因为任弼时、贺龙为领导核心的二方面*同志良好的大局意识和坚定的革命信念;三是经历了分裂的痛苦四方面*的同志,更深切地体会到团结的弥足珍贵。
还有一个关键因素,年5月30日,中央又来了份温情而谦恭的电报。
林育英及中共中央领导人联名致电朱德、张国焘、贺龙、任弼时,通报了国内抗日形势后,提出建议:
弟等与国焘同志之间,现已没有*治上与战略上的分歧,过去的分歧不必再谈,唯一任务是全红*团结一致,反对日帝及蒋介石。中央与四方面*的关系,可如诸兄之意,暂可采取协商方式,总之为求革命胜利,应改变过去一切不适合的观点与关系,抛弃任何成见而一致和团结努力奋斗为目的。希兄等共鉴之。
中央的温情来电给了张国焘体面的台阶,四方面*内部要求团结的呼声也愈来愈高,德高望重的朱德的意见也越来越受陈昌浩等高级干部的重视。
搁置争议,团结对敌,骑虎难下的张国焘接到中央抛来的橄榄枝,再没有理由不接受。
年6月6日,张国焘在炉霍召开中央纵队活动分子大会,宣布取消他的“中央”。他在报告中说:
“曾记得去年一、四方面*分手的时候,敌人非常高兴,甚至瞎说是共产*的‘日暮穷途’了。自然,这类的谣言,现在是丝毫不能起作用了。……在共产*内有时会发生争论,可是我们可以找到团结的方法去共同的对付敌人。冷笑的敌人让他们去笑吧,最后会笑的才是真正会笑的。”“关于*的领导机关的决议,……在决议中,我们指出了……,即是,我们双方都同时取消中央的名义,中央的职权由驻国际的代表团暂行行使……”“我们原则上是反对不正确路线……现在陕北同志已回归到国际路线下,我们就应当一致起来,……过去我们反对逃跑路线,是站在原则上的。……现在陕北同志已经表示了转变,……这样我们就应该一致起来,过去的争论留待将来解决……”
尽管张国焘在他的讲话中,还是坚持要和中央平起平坐,并非诚心诚意回到中央的领导之下,而且还清算中央的“逃跑路线”,但他终于宣布了取消自立的“*中央”,*内分裂的最大障碍消除了。
年7月3日,二、四方面*会师后,四方面*立即开始了北上的行*。这一次,徐向前、陈昌浩和4*、30*已经是第三次穿越草地了。
二方面*没有和四方面*一起走。他们在甘孜休息了几天,才跟在后边上路。由于是第一次在川西北高原行*,没有经验,也不适应这里的气候。
7月11日,二方面*由东谷进入草地行*,走了十七天到达阿坝。在阿坝筹粮六天即向包座前进,8月13日才走出草地到达包座。
*治部主任甘泗淇说:“这一时期是我们长征中最艰苦的时期”,“天气是随时变化的,……忽然大雨淋淋,忽然下雪雹,忽然白雪纷纷,草地中的雪山更是难过的,……突然冷冻中,却是死亡不少的红色战士……”,“沿途死人很多……有的地方一堆几个,去年的遗骸还有到处横竖于路旁的。”
长征中最大的问题还是粮食。二方面*到达阿坝后,本打算在这里筹集过草地的粮食。但是先头部队几乎已经把粮食搜寻光了,当地藏民也跑光了。正在绝望中,他们忽然发现噶曲河边有个兵站,四方面*的同志在看守着一批牛羊,等待着他们。原来是朱德下令留给二方面*的。
兵站的负责人向贺龙报告:这些牛羊是朱德总司令下令留给二方面*的,几天前遭到藏民武装袭击,被抢走了一些牛羊,现在所剩不多了。
贺龙下令给部队每个人分五六斤肉,作为草地行*的食物。贺龙自己却不要,原来他一直靠钓鱼维持生活。
从阿坝到包座的草地行*中,二方面*多数绝粮。贺龙发现河塘里有鱼,便拿出鱼钩到河边钓鱼。藏民不吃鱼,所以鱼还不少。于是,贺龙通知全*宿营时,尽量去找鱼钓,居然成了在草地中谋生的主要手段。
年8月10日,二方面*到达包座和巴西,终于走出了草地,与四方面*的30*、5*会合。至此,红*全部通过了川西北藏民区和无人地带,进入甘南汉族农业区。
红*又看到了村庄,吃上了饱饭,那些苦不堪言的日子令人终生难忘。令人欣慰的是:真正的北上开始了,再也不会走回头路了。大家都怀着一个愿望:和中央红*会师去!
不过张国焘很是犹豫,他实在不愿意到陕北去见毛泽东,去年9月的分裂他不会忘记。他会心甘情愿地回到中央的领导下吗?
(终篇2万字,太长了,分两篇发)
有关阅读:
1.张国焘为何另立中央,*中央如何化解危机,毛泽东埋下什么伏笔上
2.穿越魔幻草地,中央红*连夜出走,毛泽东:这是我一生最黑暗时刻
3.长征胜利结束,张国焘却另立中央,刘伯承紧急烧毁国际通信密码本
4.国际代表打破张国焘中央梦,不幸英年早逝,毛泽东:我们为他抬灵